教育学复习大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43003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第1章:1、教育起源于什么?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2、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概念:广义: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对象多层次;形式多样化。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3、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作?(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雄辨术术原理(昆体良)(二)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年 夸美纽斯)普通教育学(1806年 赫

2、尔巴特)(三)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19世纪50年代后)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 杜威)教育学(1939年 凯洛夫)(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代表作:教育目标分类系统(1956年 布鲁姆)教育过程 (1963年 布鲁纳)教学与发展(1975年 赞科夫) 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第2章1、教育与经济生产力的关系?(了解)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4)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

3、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手段第3章1、个体发展的两个学派的观点一、内发论:(1)强调人的发展及其顺序是由人的某些方面的内在因素推动和决定的。(2)对个体发展动因的解释确实有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几乎不可更改的决定性影响,忽视外部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弱点。二、外铄论(1)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或要求,他人的影响或学校教育等。(2)强调外部力量的意义,故一般都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环境所要求的能力、品质以及知识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了解)一、内在因素:(1

4、)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二、外在因素:(3)环境(“近墨者黑,近赤者红”之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4)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主导因素3、为什么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教育能够依据科学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受

5、教育者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可将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有效的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第四章1、什么是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执政党对教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出的、并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2、教育方针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目的3、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所规定的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方向和目标,即教育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总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

6、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1)定向功能:(2)调控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5、我国教育目的(了解)P59第5章1、教师的定义?所谓教师,是指接受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施加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人。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答)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1)、专业地位:(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者。(2)、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3)、教师是美的感受者、体现者和创造者。(4)、教师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

7、会的发展。3、教师劳动有什么特点?(1)、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对象的差异性、内容、过程与教育情景的复杂等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如:因材施教等)。(2)、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劳动对象及其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3)、教师劳动在时间上的长期性:教师劳动对象成长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劳动空间的非限定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广延性。(4)、教师劳动个体性与劳动成果集体性:教师劳动形式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群体性与个体性。4、教师职业性质的定位?(准专业地位)(1)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

8、度的是法国)(2)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有两种: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第6章1、什么叫德育?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2、德育一般包括哪几方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3、德育有什么意义?一、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二、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三、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4、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二、德育

9、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5、德育的原则?(案例分析)P100(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德育有哪些方法,案例体现在哪里?(分析)1、说理教育法特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方式:谈话、讲解、讲述、讨论、报告、参观。2、榜样示范法特点:以

10、他人高尚的思想品德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类型:典范-历史伟人、模范人物;示范-教师、家长及他人;评优-优秀个人、优秀集体。3、实际锻炼法特点:通过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类型:给予具体的任务;执行规章制度;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4、 陶冶教育法特点:利用环境、气氛、作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因素等影响学生。类型: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特点:通过对学生的优良或不良的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类型:奖励-赞许、表扬、奖赏。惩罚-批评、处分。第7章1、课程的概念?广义:指学校教育中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

11、和狭义:指学科或活动的总和,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指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某一个方面。2、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析清楚)(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课程设置的亮点。(P14314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

1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社会的责任感。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5、什么是课程标准?(了解)(判断题)(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2)课程标准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含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

13、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的意思,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第8章1、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活动。2、在新课程标准下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分别有哪些?(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3)“四因素”过程论(4)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

14、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的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3、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3)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4)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5)教学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4、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分析)首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性反映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第一,备课是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第二,

15、上课是一种亦陈亦现的艺术表现活动。第三,评课是一种“空筐”艺术。5、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师的教学要授予学生正确无误的科学知识,同时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讲清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之获得具体明确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4)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通过独立思考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规律来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