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的来历介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42771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年夜的来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年夜的来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年夜的来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年夜的来历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年夜的来历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年夜的来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年夜的来历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年夜的来历介绍目录小年夜的来历介绍南方小年的风俗北方小年的风俗小年夜的来历介绍小年夜,腊月二十三.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完毕。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但凡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体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别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

2、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惭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利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桔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

3、(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场。”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可?钔跻?谌嗣切哪恐械牡匚弧?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桔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过小年吃糖瓜的风俗仍在民间盛行。腊月二十三日以后,人们开场清扫庭院、居室,去除积垢,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但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们习惯上把除夕前一天称为小年夜。补充:小年夜就是指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夜那天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回宫的日子,这天在北方地区传统的做法是糊两个褡裢似的纸袋,一个里面装的是毛驴的草料和豆子,一个里面装的是灶王爷的盘缠和干粮,在灶

4、王像前烧掉,同时还用那种棍棍糖(一般用球状的,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样)在火炉炉口糊一圈,听大人讲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天上不要乱说,只说好听的。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是这样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桔祥。<<<返回目录南方小年的风俗1、掸尘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施行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清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2、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

5、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桔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3、吃年糕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进步。<<<返回目录北方小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

6、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

7、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利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桔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

8、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王皇大帝汇报去了。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可见灶王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桔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过小年吃糖瓜的风俗仍在汉族民间盛行。腊月二十四日以后,人们开场清扫庭院、居室,去除积垢,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返回目录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