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42663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诵读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08 . 3一、指导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二、活动目的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

2、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

3、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疯狂背古诗四、教育的原则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文化为根本知行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五、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2、活动时间及方式: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三、星期四第六节课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

4、。3、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4、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

5、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6、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展示,选举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评选出优秀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中桥小学学生古诗诵读数量单1、逢入京使(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山房春事(岑参)4、别董大(高适) 5、枫桥夜泊(张继) 6、风(李侨)7、滁洲西涧(韦应物) 8、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9、田上(崔道融)10、夏日绝句(李清照) 11、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12、登幽州台歌(李子昂) 13、夜宿山寺(李白) 14、静夜思(李白) 15、秋浦歌(李白)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望天门山(李白) 20、独坐

6、敬亭山(李白) 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2、山中问答(李白) 23、秋浦歌(李白) 24、越女词(李白) 25、绝句(杜甫) 26、绝句(杜甫) 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8、八阵图(杜甫) 29、赠花卿(杜甫) 3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31、对酒(秋瑾) 32、出塞(王昌龄) 33、咏柳(贺知章) 34、回乡偶书1(贺知章) 35、回乡偶书2(贺知章) 36、秋词(刘禹锡) 37、乌衣巷(刘禹锡) 38、浪淘沙(刘禹锡) 39、竹枝词(刘禹锡) 40、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1、望洞庭(刘禹锡) 42、石头城(刘禹锡) 4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44、春怨(金昌绪) 45、春

7、晓(孟浩然) 46、宿建德江(孟浩然) 47、终南望余雪(祖咏) 48、登科后(孟郊) 49、洛桥晚望(孟郊) 50、池上絮(韩愈) 51、晚春(韩愈) 52、江雪(柳宗元) 53、题都城南庄(崔护) 54、菊花(元稹) 55、离思(元稹) 56、题金陵渡(张) 57、陇西行(陈陶) 58、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59、台城(韦庄) 60、焚书坑(张碣) 61、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 62、已亥岁感事(曹松) 63、从军行(王昌龄) 64、从军行(王昌龄) 6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66、采莲曲(王昌龄) 67、闺怨(王昌龄) 68、梅花(王安石) 69、泊船瓜洲(王安石) 70、陶

8、者(梅尧臣) 71、画眉鸟(欧阳修) 72、观书有感(朱熹) 73、咏石灰(于谦) 74、鸡(唐) 75、己亥杂诗(龚自珍) 76、凉州词(王翰) 77、悯农(李绅) 78、悯农(李绅) 79、蚕妇(张俞) 80、题西林壁(苏轼) 81、渔父(张志和) 82、塞下曲(卢纶) 83、桃花溪(张旭) 84、山中留客(张旭) 8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8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87、归雁(钱起) 88、江村即事(司空曙) 8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9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1、鹿柴(王维) 92、杂诗(王维) 93、相思(王维) 94、山中送别(王维) 95、竹里馆(王维) 9

9、6、莲花坞(王维) 97、咏鹅(骆宾王) 98、易水送别(骆宾王) 99、夜雪(白居易) 100、问刘十九(白居易) 101、暮江吟(白居易) 102、惜牡丹花(白居易) 10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10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105、登鹳雀楼(王之涣) 106、凉州词(王之涣) 107、山中(王勃) 108、官仓鼠(曹邺) 10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0、小池(杨万里) 111、渡汉江(宋之问) 112、柳(李商隐) 113、梦泽(李商隐) 114、汉官词(李商隐) 115、登乐游原(李商隐) 116、夜雨寄北(李商隐) 117、贾生(李商隐) 118、嫦娥(李商隐) 119、寻隐者不遇(贾岛) 120、剑客(贾岛) 121、提诗后(贾岛) 122、清明(杜牧) 123、山行(杜牧) 124、江南春(杜牧) 125、过华清宫(杜牧) 126、赤壁(杜牧) 127、泊秦淮(杜牧) 128、赠别(杜牧) 129、秋夕(杜牧) 130、题乌江亭(杜牧) 131、病牛(李纲) 132、秋思(张籍) 133、写情(李益) 134、江南曲(李益) 135、离骚(陆龟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