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42566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根据原因、经过、结果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之为“顺向教学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觉,有时把这种教学次序倒一倒,教学效果会更加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个启发智力的方法,它有悖于通常大家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很多靠顺向不能或是难以处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就如数学证实中的反证法;而部分顺向虽能处理的问题,在逆向的参加下,过程能够大大简化,效率能够成倍提升,并深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爱好。顺向和逆向就象分析的一对翅膀,顺向和逆向教学法如能合理使用,便能使教学效

2、果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深入谈一谈怎样来使用逆向教学法。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思绪以下:师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实在太熟悉,往往异口同声地回复“鸦片战争!”老师追问“为何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这个问题,基础好的同学也能立即回复,不能回复的同学老师便可指导学生阅读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归纳,因为此处书本是以提要的形式出现,学生很轻易就能够归纳出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关键矛盾、革命任务”发生改变,此时老师便可板书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中国社会关键矛盾改变;中国革命任务的改变。然后老师再问“这三大改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过共同分析后便可得出结论,三大改变的基础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老师便可再追问“那么中国的社会性质为何会发生改变?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对于第一问学生通常全部能够回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于第二问“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这时便可板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并关键分析三大条约尤其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经过分析便可归纳得出政治上中国的哪些主权被破坏,经济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讨论“思想上会不会产生影响”,这么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这个问题也就很轻易处理了。此时,第一课时便可结束。如此处理,便能有充足的时间很好地

4、突破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两大重难点,深化对它们的认识。第二课时,承接第一课时思绪,首先要学生回复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等,然后提问“列强要求这些条款的目标是什么?”便自然过渡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因为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刚完成工业革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市场;再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便可顺利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必定性。最终可按正常次序简明分析交代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及鸦片战争的经过等。这么的设计思绪基础上是根据“结果-背景-经过”把书本上第一节和第二节有关“鸦

5、片战争”的教学内容整体进行了逆向整合,把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三大关键全部放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前半节课,并利用追根究底、层层深入的方法使各个知识点能够更加好的有机联络,首先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因此然,深化了认识,加深了了解,更加好地突出了关键,并能提升记忆效果。以上是一个“整体逆向教学法”,有时我们还可使用“局部逆向教学法”,比如在学习红军的长征一课时,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按正常次序,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红军开始长征-早期失利-召开遵义会议-继续长征-长征胜利,这么的教学当然未尝不可,但假如根据“局部逆向教学法”,先教学长征的完整经过,对遵义会议只作为长征途中

6、的重大事件稍点一下,长征结束后再回过头关键学习遵义会议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加好。首先,它让学生对长征有了完整清楚的认识,不会因中途分析遵义会议而割裂;其次,更突出了遵义会议的主要地位,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它的转折性地位和意义。同时对遵义会议的主要意义的分析,我们还可采取逆向教学法,即先接收它的历史意义,然后逆向分析为何称之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为何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何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么学生就不得不更加好地联络遵义会议的内容和遵义会议的前后形势,便能更加好地正确了解并记忆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这一重难点内容便得到了突破。逆向教学法该在什么时候使用,这当然要依据教学内容

7、而定,通常情况下,它比较适合用于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事件和对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已经形成的定论的了解,还有在历史复第2页习课中也不妨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全部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逆向教学法,比如我们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全部习惯于拿出一组材料或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个历史现象,然后分析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局部逆向教学法”。合理利用逆向教学法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它能很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更加好地做到历史学习中的“论从史出”,深刻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络,从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假如能够顺逆向互用,有些问题既引导学生用顺向思维去解答,也用逆向思维去求证。便培养了学生从顺逆两个方向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顺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二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