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陆玉英: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42539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陆玉英: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陆玉英: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陆玉英: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陆玉英: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陆玉英: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初探单位:南宁市马山县周鹿镇周鹿初中 作者:陆玉英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在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运用到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作为母语的教学,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我觉得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方面,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很多语文知识,阅读文学作品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阅读是人的生活和学习、工作的基本需求。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的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课堂教学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第二步运用课堂教学学到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并交流读书成果,然后互相评价。第三步写作阅读互相促进。把阅读过程欣赏体验到的读书成果运用在写作中,再带着自己写作中碰到的困难去阅读,解决困难。一、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有些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只要有了兴趣和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读多了阅读能力就逐渐提高了。似乎很有道理,可他忽略了一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呢?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给一篇优美的作品让学生阅读,有些学生盯这书面发呆,大部分学生是读完了,问他人家的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他感到茫然。在这个阅读中,他只是听话地

3、去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只是把阅读当任务而不是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可是不怪他们,因为他还没有掌握理解、感受、欣赏、评价作品的方法,自然不能体会它的美。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记得在“国培”的学习中,李镗老师在讲座中归纳的好,阅读作品就要读懂作品“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写这个?”这几个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的过程。在进行教学时我们也先让学生明白这一点,然后围绕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和探讨。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一)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了解背影“写什么

4、”。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阅读理解:1、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分别是什么情形下的背影?2、哪一次背影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3、在阅读理解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整理、归纳便形成自己的概括:文章写作者上北平上学,父亲到车站送我,在去给我买橘子时我看到他的背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多年之后依然记得这个背影。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学生阅读训练的第一步,理解文章写了什么。(二)接着我们便可以接着第二步的训练,“怎么写”。这一步,可以紧紧抓住学生在之前阅读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情感体验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方法。我设计这样的问

5、题:文章有没有让你特别感动的地方?通过这个问题自然转向对文章重点内容的品读,就是对父亲去买橘子的情节的细读。紧接着一步一步追问:为什么感动?(因为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从哪里感受到“爱”?(从父亲艰难去买橘子的动作描写)追问到这里学生明白了,为了表现“爱”这种情感,作者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或者说,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突出了爱。这样学生便欣赏到了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三)解决第三步“为什么这么写”。学生有了前面的理解、感受、欣赏,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能理解文章的写作的目的。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能事情发生当时

6、不曾感动,现在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而理解并感动的事例。然后说说为什么感动。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情感感悟,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文章要人理解亲人之间的关爱,亲情的伟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珍惜。我想,在每一节课当中,都让学生按照这样的目标去阅读,教师再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加以引导,比如小说的“走进去”、“跳出来”的阅读原则。这一原则就告诉我们阅读小说的时候,要把自己融入小说所塑造的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当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文本。而后又能跳出来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从理性的高度把握文本的社会意义。通过对不同文体的不同引导,学生便能领悟到了作品的美。久而久之,这些美的体验便能使学生产生精神上

7、的愉悦,令人愉悦的东西总会让人乐此不疲,就能做到自觉阅读。二、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了课堂教学奠定的基础,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因为课堂教学中已学会了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方法,学生在灿烂的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繁花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体验、美的享受。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教学生略读和浏览的读书方法,扩大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另外,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在学生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然后给学生一个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我觉得可以每一周给学生一节课来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并让学生互相评价。使阅读又得到进一步提高。三、阅读和写作互相促进,共同提

8、高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表达的密不可分,阅读可以促进表达,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即写作又可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同样要求作文语言要有表现力,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学生就得多读别人的优秀文章,学习优秀的作者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富有表现力,那么写作就推动了阅读。 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时候,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去欣赏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通过分析得知这一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恐惧的心理。用这一点来指导写作,便得到这样一个使文章语言有表现力的方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9、。人类有喜、怒、哀、乐等复杂多变的情感,我们的学生最不擅长的就是在作文中细腻地表达这些情感。学到这一点不仅能指导写作,而且在学生自己的写作之后便加深了对这个烘托方法的印象,在他以后的阅读中,就会自觉的欣赏叙事中的景物描写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学习绿色蝈蝈,文章中有一段是描写蝈蝈的声音的。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描写一种声音,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很困难,能用的词实在太少了。青蛙不就“呱呱”叫吗?猫不就“喵喵”叫吗?就一个声音,怎样描写呢?有了这样的困难,再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绿色蝈蝈中写蝈蝈的声音的内容,之后再写就顺畅多了,然后再给学生一些有声音描写的作品来阅读再欣赏。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就会欣赏这些描写细腻的文章内容了。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目前,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我的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或者说这个方法比较符合我的学生的实际水平。当然,基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不断探索,跟上学生的发展,跟上语文教育改革的脚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