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42445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题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八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1.“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A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B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D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2.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张学良3.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

2、公余则成的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A.北京B.延安C.沈阳D.南京4.1947年,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敌人对陕北进攻的是()A毛泽东B彭德怀C刘伯承D周恩来5.“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诗中描述的战役在()A中原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6.右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

3、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鳌”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7.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要缅怀淮海战役,应该选择去下列哪个城市()A锦州B北京C徐州D.南京9.右图这根小竹竿是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内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虽然只有一米多长,却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省88个城镇的地名,生动描绘了支前英雄唐和恩(莱阳市西陡

4、山村人)和浩浩荡荡的胶东支前民工支援解放战争的路线图。下面与材料描述不相符的是()A.由材料判断唐和恩支援过淮海战役B.人民群众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所支援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D.所支援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10.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学良B佟麟阁C李宗仁D傅作义11.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右图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示意图,按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2.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内战爆发(进攻解放区)转入反攻(挺进大别

5、山)战略决战(主力决战)渡江战役()A消灭国民党主力B推翻国民党统治C建立新中国D实现国家统一13.“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B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4.如果你是一位19世纪末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15.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

6、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B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C二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具有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16.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或火车出差B.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17.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A.蔡元培出任北大校

7、长B.京师大学堂创办C.宣布废除科举制度D.定国是诏颁布18.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A.1872年B.1897年C.1905年D.1915年19.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一书收录了3621首抗日战争歌曲,是目前收录抗日战争歌曲最全的书。下列作品会被收录其中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A.B.C.D.20.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郭沫若创作骆驼祥子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C赵丹出演马路天使电影D徐悲鸿田

8、横五百士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23题10分,第24题13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让蒋介石去背。蒋介石会以此吹嘘这是他的胜利,但不久人们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倒霉了。1947年毛泽东材料二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毛泽东(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所说的“我们走了”是

9、指什么?导致毛泽东“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请你用史实证明材料一中“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正确性。(3)材料二中“像一把尖刀,插人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什么?“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22.纪念章是为纪念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所发行的,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读图回答问题:(1)你知道图一的纪念章是为纪念哪一军事行动吗?(2)图二、图三、图四分别是为纪念哪场战役?这三场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图几战役有关?使

10、哪座城市和平解放?(4)图四纪念的战役,它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图五反映的是哪场战役?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23.“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1)“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2)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在移风

11、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3)材料二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生活照,在民国时期他们的饰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2分)(4)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请分析其中的原因,从中你有何感慨?参考答案:1.A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应读懂题干中的材料。因为“1945年8月”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以民族大义为重赴重庆谈判,由此判

12、断C正确。3.B4.B解析:1947年,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5.B6.A解析:该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从而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B是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C是指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D是指渡江战役,故选A。7.A解析: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由关键词“锦州”可知A正确。8.C解析: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开展的,所以选C。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由材料信息“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省88个城镇的地名”可知唐和恩是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13、辽沈战役。故D与材料所属不符。10.D11.B12.B13.C解析:题干材料中“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信息与辽沈战役有关;“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信息与平津战役有关;“横渡长江”与渡江战役有关,所以C正确。14.B解析:本题实际考查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这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部门。故选B。15.D16.B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所以B不可能出现。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中国同盟会成立是在1905年,分析选项,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故选C。18.A19.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健是对“杭日战争歌曲”的把握。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文学作品;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是绘画作品。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抗日战争歌曲”相符。2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骆驼祥子是由老舍创作的。所以A搭配不正确。22.答案:(1)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2分)直接原因: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为诱敌深入,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4分)(2)西北野战军在党中央和彭德怀的率领下,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