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424428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固县中医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目 的:规范护理行为,加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六、对危重、昏迷、 瘫痪老人、 老年及小儿

2、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 、约束带,以防走失、 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七、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2、病房的贵重药物由专人保管,加锁,做到帐物相符。3、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服。八、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九、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加强科室水电

3、暖管理,不漏水、漏电、漏气,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设备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人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定期检查消防器械的有效期,保持备用的状态。十一、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十二、制订并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制度。十三、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质量办。 护理部 2011年1月一、输液安全管理1、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2、药物的安全

4、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3、查对制度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3.2 溶液查对:摆药者须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根据输液包装不同采用以下不同方法。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

5、查其质量。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需及时上报药房。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3.3 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3.4 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体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4、用药观察4.1 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4.2 药物输液滴速 4.3 输液外渗5、输液反应处理 则按输液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并上报警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二、坠床跌倒管理1、评

6、估方法:引入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评估内容(具体见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表1)2、评估环节:2.1 入院时 2.2 转入时 2.3 病情发生变化 2.4 特殊用药/治疗3、评估频次3.1 病情稳定者入院/转入时评估一次即可;3.2 病情发生变化或接受特殊用药/治疗需每周评估二次;3.3 首次评估病人跌倒风险总分4分,需每周评估二次,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再评估;4、高危人群管理4.1 跌倒总分4分,床尾挂谨防跌倒标识;4.2 护理记录上需有记录,提示病人有跌倒危险性;4.3 留陪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4.4 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床、椅轮子应固定;4.5 加护床栏,下列病人需常规使用床栏,以防坠床:

7、“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病人;4.6 生活所需用物须放在病人易拿取处,协助大小便;4.7 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4.8 使用气垫床病人,床面距扶栏顶部需至少保持20cm以上,必要时取掉床基。 5、坠床/跌倒事件上报:发生坠床/跌倒后须向质改部上报警讯事件,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三、压力性溃疡预防管理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组织溃烂坏死。1、评估方法:引入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法(具体见表1)2、评估环节:2.1 入院时 2.2 转入时 2.3 病情发生变化时3、评估频次:3.1 评分18分者,住院期间评估一次即可;3.2

8、评分1318分者,须每周评估二次;3.3 评分12分者,须每日进行评估一次。4、评估皮肤内容:皮肤有无破损,破损部位、程度、范围、并记录于入院评估表上。5、高危人群管理:Braden评分12分者5.1 须进行翻身Q2h,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并记录;5.2 向护理部/压疮管理小组上报压疮高危事件;5.3压疮会诊:当遇到情况特殊无法解决时,应请会诊;5.4使用压疮预防用具,如翻身垫等;5.5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5.6注意全身营养。6、申报难免压疮:当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需向护理部/压疮管理小组申报难免压疮(是否符合应根据难免压疮条件进行界定,具体见申报难免压疮条件)7、上报处理:发生压疮后须向质改部

9、上报警讯事件,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四、病床、轮椅和平车的安全使用管理1、病床的使用和维护1.1 医护人员须掌握正确的病床使用方法:1.1.2 抬高/降低整张病床或局部的高度至极限时,须立即停止操作,以免损坏病床。1.2 病床的高度: 1.3 床栏的使用:“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病人;1.4 病区应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病床,及时向维修部提出修理要求,一时不能解决的维修问题,可考虑转床。 2、轮椅和平车的使用和维护2.1 员工应正确地使用轮椅和平车: 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轮椅和平车的性能。2.2 轮椅和平车应存放在指定的储藏区域。2.3 使用轮椅和平车的部门应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轮椅

10、和平车,及时向维修部提出修理要求。2.4 医学工程部:五、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安全管理1、新生儿出生后,应让父母看清新生儿的性别,然后由助产士核对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并写在手表带上,在手腕及脚踝部各佩带一个手表带,此标志不得摘除或剪下,由首席护士在新生儿出院前摘除。2、入院时指导母亲及其他监护人:2.1 鉴定医院员工身份的方法。2.2 只将婴儿交给佩带上述身份标记的人员。2.3 只有通过摇篮车才能将新生儿带离病房。3、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的陪护和转运要求:3.1 14周岁以下儿童住院期间,必须有父母亲或监护人陪同。3.2 新生儿须通过摇篮床、婴儿床等进行转运。3.3 医务人员将新生儿交给父母及

11、监护人前确认他们的身份。4、对员工的身份鉴别:4.1 全体员工应始终佩带医院的工作身份牌,并做好自我介绍。4.2 医务人员巡视病房时,注意闲逛人员、穿着制服但没有相应身份牌的人员。4.3 医院员工应向保卫科汇报任何无身份证明或表现出可疑行为的人。4、发生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丢失的处理对策:4.1 最早发现小儿失踪的员工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保卫科,并按要求提供以下信息:4.2 首席护士及护士长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封闭病房的全部出口和楼道,仔细搜寻。4.3 保卫科:4.4 病区护士长应立即:“警讯事件报告”的填写;4.5 医院的所有员工一旦发现有携带婴儿的人,携带大型包裹的人或有小孩出

12、现,立即向保卫科汇报,在保安人员到达之前详细讯问可疑人物。4.6 如果没有医院行政部门的许可,医院员工不得对外发布任何公开声明。 六、导管安全管理1、导管按风险程序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1.1 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1.2 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1.3 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2、导管评估1.1 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

13、、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1.2 评估:3、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4、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质改部/护理部。七、职业暴露防护管理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 2.1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2.2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3、 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3.1 保持镇静3.2 用

14、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3.3 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3.4 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3.5 发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以便进行调查、监控、随访。3.6 感染风险的评估及提出整改措施。3.7 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八、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管理1、接触化疗药物时的个人防护原则1.1 工作人员1.2 病人2、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2.1 药液滴注出现外渗及外漏时应立即停止注入,吸出针头内残留液体,拔出针头,重新穿刺。2.2 局部可用冷、湿敷(长春新碱、VP-16可热敷),之后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用土豆片、芦荟外敷,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