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42099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第一、急救措施 一、外伤急救四项技术 1、止血 如动脉出血则在近心端挤压主动脉血管,如静脉出血则在远心端挤压主静肪血管。 2、包扎(略) 3、骨折固定 1)骨折的表象: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伤肢要急救固定,可用夹板或者其它直木板用绷带等夹紧,但不宜太紧; 3)骨折伤员切勿随意搬动或扶伤员站立行走,疑有脊椎骨折时更应注意不要搬动伤员,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4、搬运 1)上肢骨折者自已就能行走,可用扶行法搬运。 2)下肢骨折者可用担架或保持法、背负法、椅托式、双人拉车式、三人搬运法。 3)脊柱骨折伤员:用门板或其它硬板担架,搬运伤员时,使其面向下,

2、由34人分别用手托其头、胸、骨盆和腿部,动作一致平放到担架上,用包扎带或者其它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以防移动。 颈椎骨折、高位胸椎骨折者搬运时,要有专人牵引头部。 二、现场心肺复苏 1、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 1)意识突然丧失; 2)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最好试颈动脉); 3)呼吸停止; 4)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5)瞳孔散大; 2、心肺复苏步骤: 1)判定意识状态、判定有无反应(拍打、轻摇、呼唤); 2)呼吸:招人协助,通知120或医疗卫生系统;3)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仰卧于坚实平面上,头颈、躯干无扭曲; 4)抢救者采取合适体位:跪于病人肩部水平处; 5)开放气道; 6)判定有无自主呼吸,如断定

3、无呼吸,则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气管人工呼吸; 7)判定有无大动脉搏动,如判定无颈动脉搏动则与急救医疗系统联系并坚持心肺复苏; 8)胸部按压。 按压频率:80100次/分 按下距离:3.85cm 下压及放松周期:各占50%。 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单人心肺复苏15:2双人心肺复苏5:1 三、触电 1、切断并脱离电源; 2、将触电者移至通风处,平卧,松解衣带,保持呼吸畅通; 3、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4、触电者昏迷、休克可针刺人中; 5、局部灼伤应做妥善消毒、包扎处理; 6、抢救同时叫急救车。 四、中暑 1、脱离高温环境,置于阴凉通风处,宽衣解带,用凉水或酒精擦试身体进行物理降

4、温,头部可置冰袋; 2、尚未昏迷的轻症患者给予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等;3、昏迷者可刺人中、内关、足三里、十宣等穴位,同时注意处理患者的低血压。 4、昏迷患者在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应尽快通知医院派员急救,或立即送医院抢救。 五、人工呼吸 当病人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时,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要将病人置于空气流通处,解开领口、腰带,使呼吸不受阻,清除口腔、鼻腔异物,把舌头拉出,使呼吸道通畅。 1、口对口呼吸法:使伤员仰卧,术者半跪于病人头端一侧,用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病人张口,另一手控制病人的鼻孔,术者深吸一口气,将口贴紧病人的口部缓慢而均匀的徐徐吹入使病人胸部扩张。 2、仰卧压胸法:病人仰卧,背部垫高

5、,使肩及枕部略低头一侧,术者跪于病人两股外侧,弯曲两肘关节,两手分放于病人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余四指向外向上伸展,术者身体前倾,将体重支于两手,逐渐加压于胸部,胸腔缩小,肺内缩小,肺内气体平常排出,停二秒后,身体后仰,撤除压力,空气即进入肺内,经二秒后再反复施行,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 六、电击伤 1、切断电源; 2、呼吸停止而心跳存在即进行人工呼吸; 3、心跳停止但呼吸存在者,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呼吸心跳停止者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术。 七、急性中毒 在通风不良的工作环境突然晕倒时,应想到有中毒的可能,应马上采取措施,首先打开所有门、窗进行通风,然后进行抢救,如果有人在

6、深井、地沟和难以通风的地方发生中毒,抢救时,一要有人监护,二要用机械向内送风,要戴防毒面具,以防止更多的人中毒。 八、外伤出血 外伤出血急救时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头部、身躯部位出血,一般采取压迫止血法,可用消毒的敷料或干净的手帕加压包扎制止出血。四肢出血,采用捆扎止血法,用一布条或毛巾等在出血的上方捆扎,阻止血管向创伤处输送血液,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间隔半小时应松开一次,以防止肢体远端缺血坏死。九、骨折的急救 1、根据伤员的局限性疼痛,功能障碍、畸形等表现就可以诊断为骨折,做必要的急救处理。 2、如有出血应立即压迫患处或用止血带止血。 3、伤肢要急救固定,可就地取材、就地固定。 4、骨折伤员切勿

7、随意搬动或伤员站立行走,疑有脊椎骨折时更应注意不要搬动伤员,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可将伤员平卧在硬板上再转送医院。 第二、常见职工病 1、苯中毒 症状:轻者起初有粘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重者还可出现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昏迷等,甚至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处理原则:1急性苯中毒迅速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的场所,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皮肤,注意安静和保温,可给予葡萄糖醛酸,以增加苯代谢产物的结合和排出。2、慢性苯中毒给予各种维生素、核苷酸类药物及皮质激素,以助恢复造血功能。 2、水泥肺 X线下主要是不规则小阴影,细小的网影和类圆形

8、小阴影,以中下肺野居多。 3、电焊工尘肺 症状:1、肺部增大、增重、呈棕黑色,外表粗糟;2、肺膜粘连增厚;3、肺门淋巴结呈灰黑色,质软,内有散在的粉尘沉着;4、粉尘灶和结节;5、结节周围有肺气肿。 表现:咽干、咳嗽、胸闷、咳痰、胸痛等症状。 4、职业性神经肌痛 症状:工作中负担最重的肌群疼痛,常伴发血管神经痛,夜间疼痛加剧,主诉病肢感觉迟钝无力,躯干偶有节段感觉迟钝,同时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障碍,如四肢多汗厥冷、手指发绀。病肌张力降低甚至萎缩,有时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的僵硬肌肉,一般为可逆性。当停止或调换工作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第三、夏季慎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细菌、细菌毒素、毒物等污

9、染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后,引起机体损害而发生中毒症状的疾病。 1、种类。常见的有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性)食物中毒两种。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及内脏时,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食物中心部分仍有活的细菌,食后导致中毒。另外,通过苍蝇、鼠类等污染食品及水源污染也可造成中毒。 2)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性)食物中毒。该菌广泛生存在近海水中,海底沉积物和鱼其类中。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原因多因食用被污染的带鱼、螃蟹、墨鱼等海产品。2、症状。均为头痛、头晕、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严重者常因脱水、酸中毒、无尿、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3、预防治疗。首先应禁止

10、食用病畜、病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对肉禽类、蛋类食品加工、储存应严防污染;不吃生的和未熟的海产品及交叉感染;生食凉拌菜;应多加食醋,因为前溶血性弧菌不耐酸,在稀释一倍的食醋中,1分钟即可死亡。 食物中毒轻者可口服氟哌酸、P.P.A、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片等,腹痛可口服阿托品、6542等,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第四、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情况下,因体温调节障碍而致机体蓄积大量余热,引起体温升高、循环衰竭、水盐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1、中暑分为以下几种: 1)先兆中暑。在高温下,出现头痛、头晕、眼花、全身疲倦、无力、大汗、口渴、四肢麻木等症状。 2)热射病。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并有下列表

11、现之一者:体温38.50C以上;面部、皮肤灼热发红、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3)热痉挛:由于出汗丢失氯化钠(盐),引起肌肉间歇性对称性痉挛、抽搐,影响呼吸。 4)日射病:在烈日下,日光中的红外线直接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损伤脑组织,可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或突然昏倒、惊醒、休克。 2、中暑的预防。 1)加强通风和降温设备,隔绝热源。 2)保证充足的饮水,配备含盐冷开水、绿豆汤、汽水等,以及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 3)加强个人防护,烈日下工作时戴好安全帽,穿浅色衣服,不赤脚作业。 3、现场急救措施 1)轻度中暑,应立即让患者致阴凉通风处休息,补

12、充清凉含盐饮料。 2)重度中暑,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擦澡,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大腿根部)处放置冰袋或冷毛巾,配合风扇吹风。操作应连续反复进行,同时注意应用力按摩全身及四肢,使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利于散热,否则血管收缩体温反而上升。发经上述处理,症状无好转,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第五、中毒 1、急性中毒 治疗原则是防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如立即离开污染场所脱去污染的衣服,清洗污染的皮肤等;解毒和排毒是根据毒物的作用特点,及时给予最有效的解毒剂。对证治疗是除了给氧、补液等常规措施外,还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积极有效地防治脑水肿、肺水肿、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防治急性中毒,除了

13、技术措施、劳动保护措施以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工人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此外,还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和监测,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2、慢性中毒工业生产中发生的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诊断需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现场卫生调查材料、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慢性中毒常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要注意鉴别诊断。慢性中毒的治疗,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对疾病的预后和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特效解毒药物的慢性中毒,应合理使用解毒剂,对于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的慢性中毒,要保取综合注疗措施,使用中西药物,并可采取理疗、体疗、针灸等疗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