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41943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课主要叙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具体包括(1)农业的产生及地位;(2)耕作方式的演进及农具的进步;(3)土地制度;(4)古代农民的负担沉重的赋税和力役;(5)水利事业的发展状况。2、解析: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2、本形态。从事生产劳作的农民,承担着赋役和租税的沉重压力。历史上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同时力求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签兵,以保证政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本课在整个专题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本课分五目。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远古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二目介绍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第三目首

3、先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削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的;其次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徭役,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四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土地高度集中,以及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开明政治家所做的努力;第五目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的主要特征。难点是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

4、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识记本节课涉及的基础史实、理解涉及到的相关历史概念。(2)了解中国自远古时期起,农业就逐步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认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4)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承重负担。(5)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6)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著名的古代水利工

5、程。(7)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的主要特征。2、解析:(1)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阅读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本课需要识记的史实主要有: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赋税制度及重要水利工程成就等。 (2)在识记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探寻隐藏在历史现象后的本质规律,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3)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4)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

6、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6)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7)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归纳农业发展的特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云南省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

7、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综合同学们的想法,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在这堂课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在这一节的讲课思路应该贯穿着“学生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的教育新理念,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服务。教材中涉及的同学们都很了解的相关知识点一带而过,只以板书形式列出,重在介绍新知识。并且教师还要巧妙的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增强学生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教学过程设计古代农民的负担赋税、力役

8、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一) 教学基本流程农业的产生及地位运用对联导入新课小结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古代水里事业的发展(二)教学情境 1、运用对联导入新课。活动:展示对联“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问题1:这幅春联中提到了“五谷”,同学们知道“五谷”指的是什么吗?过渡:道了“五谷”指的是什么,同学们以后可别被别人说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啦。古人把“五谷”与“太平”联系在一起,可见农业在古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活动:展示史料: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民间俗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俗语当中提到的

9、“农、工、商”分别指的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只好是本专题头三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所以有句老话: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吗?(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运用相关资料导入新课,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课开个好头。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2、农业的产生及地位。问题2: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的产生情况,并结合神农传说理解农业的地位。认识到中国自远古时期起,农业就逐步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古代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完成例1,教

10、师总结概括,进行整体概述。例1、材料一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马骕绎史 材料二 据考古资料信息,在距今约8000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发现了约80多个藏粟的窖穴,内中残存的以粟类为主的粮食计有5万多千克;在距今约70005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址。请回答:上述两则材料提供的主要历史信息时什么?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更有说服力?3、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问题3:中国原始社会到汉唐时代农业生产技术是如何发展的?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一发展历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

11、作用。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4、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这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完成例2。例 2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阅读材料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这一土地制度何时逐渐瓦解?试着分析

12、瓦解的原因。(2) 材料二体现出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3) 材料二说明汉朝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古代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效果如何?5、古代农民的负担赋税、力役。问题4:古代中国农民沉重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请举具体的史例说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承重负担。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6、古代水里事业的发展。问题4:从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水利事业有何成就?灌溉工具有何

13、发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7、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问题4:你认为促进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归纳农业发展的特点。师生活动:结合教材中设计的相关历史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取课堂讨论等主动探究的形式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完成例3。例3

14、:材料一 春耕夏耘,邱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 论贵粟疏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朱陈村 材料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大成阅读后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和三则材料思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8、目标检测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耕B、水利C、畜牧业D、纺织2、西汉时的南方地区主要采用的耕作方式是( )A、火耕水耨 B、普遍使用铁农器和牛耕 C、荒无人烟而无人耕种 D、使用铧犁垦荒3、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4、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修建工程B、通过老百姓的服力役的方式C、花钱招募工人D、有专门的匠户从事这些大型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