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41856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2018年春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

2、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

3、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

4、了铺垫。2.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答: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答: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

5、的话?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答: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答:渔人的回答是:“今是晋”,桃源人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是晋。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

6、如此”包括那些内容?答:“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1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答:表明事情真实可靠,真实的历史人物,亦真亦幻的故事,让结局充满传奇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1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和乐。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

7、度)1、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2、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2、为什么要写桃花源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答:用意是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这个理想在当时能不能实现?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答: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

8、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六、迁移拓展 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5)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6)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2、对联

9、: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4.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5、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

10、表现出来? 点拨:(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7、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点拨:世外桃源,借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8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

11、?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11、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答: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10、 小石潭记知识汇总一

12、、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按原文填空: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

13、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注音:篁(hung)竹 清冽(li) 卷(qun)石底以出 为坻(ch) 为嵁(kn) 参(cn)差(c)披拂 佁(y)然不动 俶(ch)尔远逝 往来翕(x)忽 犬牙差(c)互 寂寥(lio)无人 悄(qio)怆(chung)幽邃(su ) 龚(gng )古 四、解释词语:(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

14、蛇一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5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6.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二)重点词语:1、篁竹:竹林。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发出声响。3、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路。4、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来。为:作为。6、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嵁:不平的岩石。10、翠蔓:翠绿的藤蔓。 11、披拂:随风飘拂。 12、可:大约,表示估计数目。13、 许:上下,左右。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表示数量不确定,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4、无所依:什么依靠也没有。 15、佁然:呆呆的样子。16|、俶尔:忽然。 17、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乐:逗乐,取乐。 19、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20、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21、犬牙:像狗牙一样。22、差互:相互交错。 23、不可知其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可:能够。24、寂寥:寂静寥落。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