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417489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物理第3章抛体运动第2节(详细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年聊城高一检测)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下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相等,方向不同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大小不等,方向不同解析:选A.由于三种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均为g,则在相等时间t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为vgt,故v大小相等,方向均向下,A正确2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升过程是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B上升时加速度小于下降时加速度C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D无论在上升过程、下降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是g解析:选D.竖直上抛运动是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

2、仍是g,故选项D正确3物体竖直上抛后又落回地面,设向上的速度为正,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跟时间t的关系应为图中的()图323解析:选B.整个过程加速度相同,上升和下降的速度方向相反4(2011年渭南高一检测)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A.g(TT)B.g(TT)C.g(TT) D.g(TT)解析:选A.由上抛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可知:物体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物体从b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故a、b之间的距离为hg()2g()2g(TT)5.图324在距地面2.4 m高处竖直下抛一物体,物体在最后

3、0.3 s内位移为1.95 m,如图324所示,则物体的抛出速度多大?(g取10 m/s2)解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可用图表示,1.95 m,时间tAB0.3 s,C点为AB段的中间时刻点,由平均速度得vC6.5 m/svBvCgtBC6.5 m/s100.15 m/s8 m/s由vv2gh,得v0 m/s4 m/s.即抛出速度为4 m/s.答案:见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竖直下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B下落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C在下抛时,由于给物体一定的作用力,所以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选D.竖直下抛运

4、动是加速度a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2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A、B两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B落地时位移相同B在运动过程中,A、B的加速度相同CA、B落地时速度相同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B的速度变化量相同解析:选D.初末位置相同因而位移相同,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都是g,A、B正确;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A球落回抛出点时速度与B球抛出的速度相同,故A、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C正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B的末速度相同,但两者的初速度不同,所以A、B的速度变化量一定不同,D错误3将物体以一定的速度竖直下抛,则图325中能正确反映物体的速度

5、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图325解析:选C.竖直下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速度时间图象上反映为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又因为竖直下抛运动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截距为正,故正确选项为C.图3264一小火箭从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的速度图象如图326所示,则小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于图中的()AO点BA点CB点DC点解析:选D.因为速度方向始终未改变,故火箭越升越高,选D.5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一石块,1 s后从同一地点以同样速率竖直上抛第二块石块,两石块在空中相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石块位移相同 B两石块的速度相同C两石块的动能相同 D两石块的

6、加速度相同解析:选B.两石块必在空中的同一点相遇,所以距抛出点的位移相同,A项正确;因为以相同速度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必相同,在各点的速率也相同,但因为往返的速度方向不同,所以B项错;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所以C项正确,两石块的加速度都是g,所以D项正确6自地面将物体竖直上抛,初速度大小为20 m/s,当它的位移为15 m时,经历的时间和运动速度分别为(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1 s,10 m/s B2 s,15 m/sC3 s,10 m/s D4 s,15 m/s解析:选A.先求出上升的总时间和最大高度分别为t0 s2 s,hm m20 m,所以位移为15

7、 m时应当有两种情况,即处于上升阶段或下降阶段根据公式hv0tgt2,将h15 m代入即可求得t1 s或3 s,又由vtv0gt可得vt10 m/s或10 m/s,所以选项A正确7(2011年徐州高一检测)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10 m/s2)()A2 m/s B4 m/sC6 m/s D8 m/s解析:选B.把人看做质点,其竖直上抛的位移大约为0.9 m,故由运动学公式,其起跳初速度v4 m/s,故选B.8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速度大小减为时,所用时间

8、可能是()A. B.C. D.解析:选D.由vtv0gt知,当v1方向向上时,vt,解得t;当vt方向向下时,vt,解得t.选项D正确9在20 m高处以初速度15 m/s竖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物体在抛出点下方10 m时,所经历的时间是()A1 s B2 sC3 s D3.56 s解析:选D.竖直上抛运动是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抛出点正下方10 m处时,有1015t10t2,求得t13.56 s和t20.56 st2不符合题意,舍去,D选项正确10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

9、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成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g取10 m/s2)()A1.6 m B2.4 mC3.2 m D4.0 m解析:选C.由于空中有四个球,而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接抛球一次,知其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设想一球在刚刚要抛出时的情景,必有一球恰好在最高点,另两球一球处于上升,一球处于下降,否则,四球的时间间隔不可能相等,故小球从上升至最高点的时间为0.8 s,由此可以计算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gt23.2 m,故选项C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11在h高处,小球A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与此同时在A正下方地面上以初速

10、度v0竖直向上抛出另一小球B.求A、B在空中相遇的时间与地点,并讨论A、B相遇的条件不计空气阻力作用解析:设相遇时间为t,相遇处离地面距离为y,两球相遇必在同一位置所以yv0tgt2hgt2,即v0th,所以相遇时间为th/v0t代入y表达式中,有:yhgt2hgh(1)即为相遇点离地面的高度讨论:A、B能在空中相遇,则y0,即h(1)0,所以10,即v0,即为A、B在空中相遇的条件当在B球的最高点相遇时,应有gt2h,且tv0/g,解得v0因而当v0时,在B球下降过程中两球相遇;当v0时,恰在B上升到最高点时,两球相遇;当v0时,在B球上升过程中两球相遇答案:见解析12.图3272009年中

11、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将升空一个宇宙空间探测器从某星球的表面垂直升空,假设探测器的质量和发动机的推力均恒定不变宇宙探测器升空到某一高度时,发动机突然熄火关闭,图327表示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升高后9 s、25 s、45 s,即在图线上A、B、C三点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如何?(2)求探测器在该行星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3)计算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假设行星表面没有空气)解析:看清图象,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进而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反映物体的加速度,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反映物体的位移9 s前探测器做匀加速运动(OA段),9 s后做匀减速运动,可知9 s时刻发动机熄火,探测器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AB段),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通过图象中图线OAB与横轴包围的面积来计算,s16425 m800 m.25 s时刻速度为零,探测器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BC段),至45 s时,探测器自由落体的位置可通过图线BC与横轴间的面积计算s2(4525)80 m800 m,表明探测器落回星球表面探测器在竖直上抛过程的加速度即为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所以g m/s24 m/s2.答案:(1)A点开始熄火做减速运动,B点开始做自由落体,C点刚落地(2)800 m(3)4 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