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41743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九篇_6.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九篇小学数学教案九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小数化成份数,把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化成小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教学过程;一、复习想一想:小数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改写成0.1、0.01小数分数一位小数非常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二、小数化成分数例1把0.7、0.009、1.25、0.375化成小数。0.7表示非常之七,所以0.7=7/100.009表示百分之九,所以0.009=9/1001.25表示一又百分之二十五,所以2511.25=1-=1-10040.375表示千分之三百二十五,所以0.37

2、5=375/1000=3/8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再约分。反过来,分数也可以化成小数。15371例2把-、-、3-化成小数。001000: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要化成小数,可以直接把分数写成小数。三、稳固练习第94页第1题至第4题。四、五、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判断才能。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

3、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究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承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冲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非常冲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

4、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

5、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局部名称是怎样的,各局部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翻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局部,比例各局部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2)合作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根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

6、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答复: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师:假如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答复。根据比例的根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答复,师板书三、稳固练习(见课件)四、汇报学习收获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3开展初步的观察才能、动手才能、概括才能和合作意识。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开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教

7、学重点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教学难点理解一天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也就是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教学准备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猜谜语。谈话: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认钟表。(板书:认钟表)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初步认识钟面。引导:小朋友,在钟面上都有些什么?认识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引导: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呢?谁是分针,谁是时针呢?请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2初步认识整时。(1)过渡:刚刚我们与“时针和“分针”交上了朋友,但是你们知道她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请大家商量商量,屏幕上这只表是几时?(教材第76页

8、的钟表,是2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提问:这三只表又是几时呢?(教材第76页都是5时的三只钟表)为什么?(4)略讲电子表:直接用数字来表示时间,数字是几,就是几时。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形式?(5)“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会认时间以后有什么用呢?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请大家看看: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6)引导:你们真聪明!请你们试着在小闹钟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7)老师拨时间,学生说是几时,并说明是如何知道的。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

9、说是几时。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2)7时不到一点。提问:这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商量。学生汇报交流:7时不到一点,接近7时.(3)7时刚过一点。指名交流:刚过7时,7时过一点.(4):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7时不到一点、刚过7时、接近7时、7时过一点都对,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5)提问:这三只表分别是大约几时呢?(“想想做做”第3题)4。今天在钟表店里你学会了什么?三、理论应用,质疑反应1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学会了就要用,我们来矫正一下小闹钟上的时间。学生拨3时、9时、大约5时、12时、大约6时。2修一修。(“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能帮老

10、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最聪明,手最巧。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汇报交流。3议一议。(“想想做做”第6题)。先后出示两张图,让学生考虑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质疑: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呢?演示时针一天转两圈。四、延伸老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

11、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适宜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二、探究新知: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

12、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三、理论应用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2、猜三角形:出示一个直

13、角出示一个钝角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3、填一填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展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络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构造。2才能目的:学生通过活动可以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三个图形的特征。3情感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历,增强动手操作的才能。重点难点: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络,会用

14、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一根毛线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假如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生:线段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观察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生2:他是

15、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师:哎,到如今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如今请大家看大屏幕。二、探究新知1、直线的教学课件出示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