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417052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周练2第16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周练2 (第一课至第六课)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总计48分。下列题目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A B C D2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2、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3中国的世界遗产,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5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

3、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 B C D6正是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神舟精神”的激励下,中国航天科技工作人员在航天工程领域取得一次又一次傲人的成绩。材料主要表明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7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如美国人随意、好胜、敢冒险;俄国人深沉、内向,显

4、得有文化底蕴;英国人矜持、文雅,富有绅士风度;德国人认真、刻板,有 组织纪律性;西班牙人热情、豪放,充满探险精神;法国人优雅、浪漫,富有艺术气质差异分明的民族性格背后,影射出的是各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心理积淀的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A各民族间的文化水平 高低不同B各民族间所处的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C各民族间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不同D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8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他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认识药瓶上的英文,无法给孙子吃药,只 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其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

5、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到了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根据这则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西医乃至中西文化存在差异 B不同的国家,不但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管理机制,还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C文化交流就是要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9如今,依托电子、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

6、差别和冲突A B C D10文化大师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论述主要是说明A传统文化就是指优秀的民族文化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11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

7、作用 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A B C D1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革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D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13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通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把汉字带进了信息时代,让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这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

8、继承与发展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D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4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B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相结合C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D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加以继承和传播15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推动文化的繁荣

9、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发展先进文化16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的舞蹈云南映像风靡全国,巡演将近两百场。对此,下列说法最贴切的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采风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17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A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B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8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A需要中西

10、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19“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青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B C D20在中华文

11、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文学艺术 汉字 史学典籍 科学技术A B C D2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A开放性 B多样性 C包容性 D区域性23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在对外文化交

12、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A B C D24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二、材料阅读题(52分) 特别提示:25题作为测试内容,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6、27题,如有能力也可完成,也可以事后完成。25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13、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

14、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8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8分)26材料: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这是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