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41641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构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一、 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一)强化公办机构托底保障养老服务职能1、明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职能定位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职能定位,切实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确定保障范围,在满足保障对象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其余床位允许向社会开放,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2、深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公办(公建)养老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服务功能。3、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争取项目和资金对敬老院进行必要的设施设备改造、改(扩)建,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

2、力。4、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保障能力水平保障特困供养机构工作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等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二)合理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布局1、科学规划养老机构布局建立市级指导、县(市、区)管理、乡镇(街道)落实、社区(村)参与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2025年底,市级层面建有至少1个带有培训、指导功能的养老机构;县(市、区)层面至少建有1个以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养老机构;乡镇(街道)层面力争60%的乡镇(街道)建有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层面推动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2、推进机构养老结构性优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的养护型、护理型、认知症障碍照护型、临终

3、关怀型等功能型养老机构;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养老产业基金、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建设养老机构,允许将空置校舍、机关单位闲置用房、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鼓励其在社区开展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养老服务。(三)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1、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软硬件和服务质量提升,培育一批品牌形象良好、服务功能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养老服务机构。2、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改造和提升梳

4、理摸清机构改造需求,科学分配改造资金,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服务、管理、安全等方面改造升级,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特种设备等方面的安全责任和制度,全面加强物防、技防、人防等综合保障。3、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聚焦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长期照护刚性服务需求,加强养护型、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护理型床位设置比例和康复护理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开展临终老年人生活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2025年底,全市一级养老机构占比100%;养老机构照护能力大幅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二、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现代养老产业刚刚兴起,国家在政策方面持支持和鼓励态度。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

5、社区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近年来,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人体面养老。18个省份出台了高龄补贴制度,22个省份针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借、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

6、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日间照料、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设施。逐步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促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为实现国民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三、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一)对养老保障制度具有补充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保障事业有了巨大发

7、展。但是,养老金的社会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基本问题。现实生活中,不但有很多农村老人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障制度,而且城市里也有一批人享受不到。即使是获得养老金的老人,由于物价上涨较快,养老金有限,其养老保障水平也是有限的。当社会还不能为老人提供较高的退休待遇时,社区养老服务可弥补物质上的不足,提供精神上的关怀。有的老人由于经济不足,生活较困难,社区养老服务应发挥其福利性特点,多方筹集资金,发放养老券,补贴老人养老。(二)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归属感老年人很容易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老年人往往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的许多人际关系都是在社区内建立起来的,因而对社

8、区有浓烈的感情和归属感。且根据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我国老年人养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能够就近接受养老服务,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这同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许多养老机构建在城市近郊甚至远郊,虽然环境可能不错,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也还行,但老年人就是不愿意选择在那里养老。所以社区养老能很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养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三)有针对性地就近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特殊需求老年人相比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无论是在身体或者精神上都产生了许多特殊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及时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随着很多人进入老年期以后,人的各种病患增多,特别是老

9、年慢性病多发,社区可以依托社区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及时的医疗服务。四、 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以满足全市老年人需求为基础,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为侧重点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区老年人就近享受便捷的居住、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连续照顾服务初步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多业态实现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一)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实施机制,规范城企联动机制,面向全体老

10、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健全。(二)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深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坚持把标准化、规范化作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丰富便捷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60%的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成效凸显初步形成养老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复辅具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医养康养融合、文旅养老

11、、智慧养老等健康养老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五)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完善我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信息平台,增加相关功能模块,对接民政部金民工程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五、 提升养老服务的建议(一)加快研究制定发展养老机构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尽快修订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敬老院的性质编制,保证正常运转经费。制定专门的养老机构管理条例,把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纳入法制化轨道;修订完善养老机构的基本规范,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制定一系列配套标准、规范,加强管理。(二)加快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通过院校培养、在职教育、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

12、使为老服务人员都成为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努力把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职称评聘体系建立起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的专业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六、 养老服务的模式(一)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

13、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居家养老在大连较早普遍流行,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大城市也都大规模的实现无组织非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尝试,都是被动的,没有定调。(二)社区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方式之一;社区养老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中国创新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房地产产业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

14、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三)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一种公益性的非营利性养老模式。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公益即公众利益之意,公益性事业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公共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企业及其设施。公益性企业是指直接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领域服务的企业。我国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是以帮扶、救助城市三无、日常生活疏于照料,以及农村

15、五保老人为主,且多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所以其公益性特征尤为明显。七、 养老服务的背景(一)社会背景1、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养老推向关注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就已经占到10%,65岁以上人口占到73%,标志着我国已步入了老龄化国家。2、亚健康群体的激增将养生推向公众的视野空气污染、水泥森林等生活环境恶化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从2011年底至今,我国北京及周边河北、山西等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下降并无明显改善趋势,PM2指标受

16、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和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劳死等现象引起社会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并将目光集中在养生产业以希冀实现亚健康预防、治未病、促长寿的健康目标。(二)经济背景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约为6767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之间的阶段是物质需求爆发性膨胀的阶段,居民消费结构迅速转变的阶段,人们对品质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3月28日,中国高净值人群(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已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