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41157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大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关键词:大学生,面临变化与困境,适应生活摘要:大学与高中有极大不同,新生往往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学习方面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独立生活适应不良及心理方面适应不良。这时大学生应主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如多参加课外活动,主动与人交流等。同时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陶冶学生心灵,来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一、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困难1生活环境的改变。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就近上学,在家吃住,生活方面的许多事情由家长料理。上大学后,过上了集体生活,生活独立性大大增强了,校园及周边的文化环境和各种信息对大学新生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如

2、何相互沟通和重新建构一个新的人际关系是需要一个学习和成长过程的。 2管理方式的改变。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不多。相比而言,大学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大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多。 3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一方面,课程门类多,内容深和新,教学节奏快,自学时间增加,课程自选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在一个班级授课的教师多,因而与学生在课后的沟通较少,学习效果及其知识的巩固全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了,从中学到大学,是从被动的“要你学”向主动的“我要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3、4比较群体的不同。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可能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优越感和自尊感较强,而到了人才聚集的大学,大部分同学以前的学习优势逐渐淡化或消失,这种落差往往使不少人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同时,大学校园的各种学生活动更加丰富,文艺体育才艺的比试更加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显出更加明显的差异。二、适应不良对新生的影响基于以上几点变化,新生刚到校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现象,影响在校的生活与学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1学习方面适应不良首先是学习方式适应不良,中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课堂详细分析讲解,课后到班级帮学生解题答疑,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教学方式还是流于进行“填鸭式”教学,

4、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习惯于在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基础上开展学习,而进入大学,老师上完课就离开了教室,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要求面面俱到,课后也很少见到任课老师,学习从被动式学习变成了自主式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适应不良;其次是学习目标迷失,在进入大学之前,学校及家庭灌输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高考开展,考上大学就成了学生的学习唯一目标,而考入了大学,目标得以实现,新的目标又没有建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无所适从,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1.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家长、班主任及同学,相对来说较单一,为了能通过高考,主要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没有时间

5、关注人际关系的处理,进入了大学阶段,人际交往对象除了原来的家长、班主任与同学,增加了宿舍管理人员、辅导员及教务员等,在这么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大学新生往往会不知所措,出现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如宿舍集体生活,同学来自不同地方,面临语言习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出现紧张,导致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影响学习生活。 1.3独立生活适应不良中学阶段,住校的学生不多,生活方面的事务全由父母打理,学生无须过问,家长也只让学生闷头学习,而进入大学,不住校的学生不多,学生离开了家长,面临自己独立生活,该如何买衣服,整理宿舍内务,洗衣服等,会使学生一筹莫展。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一旦面临独立自主生活,

6、往往会不知所措,出现适应不良。 1.4心理方面适应不良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着多种因素的改变,学生心理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调适不当,则会出现适应不良,影响到身心健康。如在进入大学之前,在家长与老师的宣传下,怀着对大学校园的巨大憧憬,而一旦考入大学,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心中憧憬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中学时代,大学新生往往是班里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有着很强的自豪感,而进入大学,发现身上美丽光环以不在,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我消沉,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心理方面适应不良,影响到身心健康。 三、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对策 1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讲:1.1树立正确的目标。好不

7、容易走完了高中结束了高考,许多同学出现出一种松散懒惰的学习形态。不但短缺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并且还会觉得大学生活非常无聊,感慨空虚与茫然。大学既是学习生活的继续,也是人生历程中的新起程点。每个大学重生都应联合自己的实践,确立本人正在大学阶段的各级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有了明确目标,就有内正在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从而更有益于克服种种心理标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1.21.3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班级犹如大家庭,要在这个小社会里快乐的生活,每一位新生就要学会与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友好相处,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首先就要从班级这个大家庭开始,要学会对人宽,

8、对己严。曾经有人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就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所以要学会与他人交流,主动给予他人帮助,切忌斤斤计较,这样你才可能拥有更多的朋友。要知道自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重要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需要彻底抛弃“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观点,少一点自我,多替他人着想,产生矛盾时,要记住: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另外应热情、积极、踊跃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并借此扩大交际面,认识更多新朋友1.4应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关注自我身心健康首先要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9、与健康的身心密不可分,对于大学新生,关注自我身心健康,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坚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环境中,大学新生应当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正常的情绪情感,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同时,如果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寻求外在的支持帮助,这对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2而学校也应积极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新生活中,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2.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新生刚离开父母,远离家乡,进入了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正处于“断乳期”,生活上要自我独立,没有了父

10、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上要自主式学习,没有了老师从早到晚的守候。这时,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辅导员应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思想进行引导,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与学生深入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确立新的目标。其次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对大学新生进行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2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刚跨进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面临全新的环境,往往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此时应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调适,顺利度过这一关键

11、时期。一是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大学新生入学初,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能增强工作针对性;其次是定期举办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讲授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优良健康心理品质的方法,同时应注重增加两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是开展有效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保证心理咨询作用的发挥。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进行疏导治疗,促进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发展。 2.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心灵。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新生面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此时会表现出无所适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心灵,如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辩论赛,举办各种专业知识讲座,组织班级集体郊游活动等,让大学生参与中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增进交流沟通,缓解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压力,带来身心的愉悦,消除适应不良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最终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