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399540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1 年*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2021年1月目 录第一章 总 那么第二章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经济与社会开展概况二、矿产资源现状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保障程度第三章 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根本原那么三、规划目标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根底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二、矿产资源勘查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重点工程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二、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构造调整四、矿产资源集约开发与综合利用五、矿山开采准入条件六、利用区外、国外的资源与市场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

2、保护与恢复治理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原那么和总体要求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重点工程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立五、新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六、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七、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严格依法实施规划二、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培育和标准矿业权市场四、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五、实施科技兴矿六、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附表:附表1-附表7略附表8 *各市矿山数及有关矿产总量调控指标表附表9 *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10

3、 *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工程表附表11 *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2 *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3 *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附表14 *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5 *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6 *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效劳年限规划表附表17 *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效劳年限规划表附表1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9 *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20 国家规划矿区一览表附表21 自治区规划矿区一览表附表22 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3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一览表附表24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一览表附表25 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6

4、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地质公园一览表第一章 总 那么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开展观,落实中央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产出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要求,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矿产资源禀赋特点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工作实际编制*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1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矿产资源

5、规划2021-2021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是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视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壮族自治区境内开展根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规划对象包括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那么附录中所列除铀矿以外*已发现的矿产。规划范围为*境内陆地、岛屿。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为2021至2021 年,展望至2021年。第二章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经济与社会开展概况广*处祖国南部,南

6、临北部湾,与*省隔海相望,东连*,东北接*,西北靠*,西邻*,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国毗邻,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世居壮、汉、瑶、苗等12个主要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500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44万,占38.86%。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km2,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69.8%,耕地面积6322.0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7.81%;大陆海岸线长1595km;地表河流众多,总长3.4万km,水域面积约4700km2。*属沿海、沿江、沿边地区,位于华南、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独

7、特的区位优势。*经济自“十五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开展势头,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595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1241.35亿元,占20.9%;第二产业2425.30亿元,占40.7%;第三产业2289.00亿元,占38.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分别为8.3%、53.5%和38.2%;20032007年,全区GDP年均增长12.8%。2007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达12555元,较上年增长13.8%,20032007年平均年增长11.8%。矿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矿业和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8、572.43亿元,占当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68%,矿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二、矿产资源现状一矿产资源特点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位于华南板块的南端,大地构造分属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7年底,*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7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种226种的42.92%;在45种主要矿产中,*有30种,包括:煤、铁、锰、钛、铜、铅、锌、铝、钨、锡、锑、镍、钴、钼、金、银、萤石、磷、硫铁矿、重晶石、滑石、水泥灰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石膏、膨润土、饰面花岗岩、蚀面*岩、稀有金属矿产等。全区14个市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其中

9、,铝土矿、锰矿主要分布于桂西*、崇左地区,锡、铅、锌等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地区,高岭土主要分布在桂南*地区,水泥用灰岩、重晶石等主要分布在桂中*、贵港、来宾地区,花岗岩石材、钛铁矿等主要分布在桂东*、贺州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桂西*和桂中来宾合山等地区。资源储量大、集中度高。有色金属(锡、锑、铅、锌、铝、钨)、黑色金属(锰、钛)、贵金属(银、金)、饰面石材和其它非金属(膨润土、重晶石、高岭土、滑石、水泥用灰岩、水泥用页岩和泥岩等)保有资源储量较大,为*优势矿产。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锰、锑;居第二位的有锡、离子型稀土、水泥用灰岩;居第三位的有重晶石、独居石(轻稀土)、饰面用花岗岩(包括

10、辉绿岩);居第四位的有钨和铝;居第五位的有锌、银、高岭土和滑石。同时,矿产资源集中度较好,铝、锰、锡等优势矿产主要分布于桂*区,且与之开发相配套的能源充足,有利于矿产资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开发。铁、煤、磷等大宗矿产短缺。*铁、煤、石油、铜、磷等国民经济支柱性大宗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多为贫矿。铁矿保有资源储量少,以褐铁矿、赤铁矿贫矿为主,只能与区外的富铁矿搭配使用;煤矿大部份为低热量的褐煤和高灰、高硫、低发热量的烟煤,且产出厚度薄、规模小、分布散,需控制使用;陆上石油仅有*盆地油田;铜矿、磷矿保有资源储量少,矿床规模小,品位低,难利用。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小矿多,大矿少。*矿床规模有少量特大型和

11、大型矿床,但以中小型为主,全区保有资源储量的能源及固体矿产地共2293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139处、占6.06%,中型303处、占13.21%,小型1851处、占80.73%。同时,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如高硫高砷金矿、碳酸锰矿、松软锰矿、宁乡式铁矿、胶磷矿等、综合矿较多,利用难度较大。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广*质研究和中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程度较高。到2007年底,完成了全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0幅,占全区28个图幅数的35.7%;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1.46幅,占全区587个图幅数的25.8%,面积7.04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0%;完成全

12、区1:100万航空磁法测量;完成1:20万航空磁法测量20.07万km2;完成1:5万航磁测量13.49万km2;完成全区1:100万重力测量;完成1:20万区域重力测量21.39万km2,约占全区面积的90.6%;完成全区1:20万重砂测量;完成1:20万区域化探测量(涠州、斜阳岛32 km2除外);完成1:5万化探测量约6万km2;完成全区1:50万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编制了*第三代1:50万数字地质图,建立了*1:250万、1:50万、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100万、1:20万区域重力数据库,1:100万航磁数据库,1:25万遥感影像图数据库,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

13、,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二轮区划数据库等。截至2007年底,全区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近万处,其中查明并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293处。已开展普查以上并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能源矿产地237处,其中达详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占70%;铝、锰、铅、锌、锡、铜、钨、镍、金、银、高岭土、重晶石、滑石、水泥灰岩、膨润土等重要矿产已开展过普查以上并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985处,以锰、锡、铅、锌、铝、金等勘查程度较高,铜、镍、钨、高岭土等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矿产已开展过普查以上并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1071处,其中金属矿产地328处、非金属矿产地743处。截至2007

14、年底,*共有有效探矿权1799项,涉及矿种49种,探矿权面积31305.15km2,占全区面积的13.22%。其中预查7项,面积174.83km2;普查1724项,面积29548.66km2;详查46项,面积801.87km2;勘探22项,面积779.79km2。全区“十五期间地质勘查年均投入主要工程量为:钻探约1.5万m、坑探约0.3万m、井探约3.2万m。进入“十一五后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度增加,至2007年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为:钻探10.59万m、坑探3.82万m、井探2.86万m,主要用于勘查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

15、称。近年来,矿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07年底,全区共有矿山5096座,其中大型矿山30座,中型矿山97座,小型矿山2024座,小矿2945座,从业人员13.41万人。开采矿种以煤、锰、铜、铅、锌、铝、锡、金、滑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等为主,年产矿石总量13884.23万吨。全区有色金属矿产平均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83.46%、10.4%和66.39%;锰矿平均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78.99%、10.9%和56.3%;煤炭平均回采率为76.5%;普通萤石、耐火粘土、硫铁矿、重晶石、滑石、高岭土、磷矿、膨润土、石膏等几种非金属矿平均回采率为77.72%;全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约为30%。总体上,国有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较高,采选综合回收率达65%以上;但小型矿山矿产资源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