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39848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理解目的要求:一、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 ,爱动人的民间传说 ,爱读书学习 ,恭敬学识渊博的人 ,爱绘画 ,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理解鲁迅在永别故土和流离颠沛中 ,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二、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三、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要求内容充实 ,增进记叙的兴趣。要点难点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局部。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

2、穷乐趣这一点 ,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开展的。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 ,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3.理解结尾的话。4.理解行文中表达口吻的变化。写作背景本文的发表、结集和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写于1926年9月18日 ,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 ,副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 ,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 ,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 ,封建军阀

3、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 ,斗争很锋利。无论是在1924年的女师大事件中 ,还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中 ,鲁迅先生始终坚决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 ,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 ,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当然 ,这也就更加触怒了封建军阀 ,而被诬陷 ,被通缉。为了平安起见 ,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助下 ,先是暂避在西城锦什坊的莽原社里 ,后又辗转住进几家外国医院 ,最后于9月初到达厦门 ,经林语堂推荐 ,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鲁迅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 ,一方面为革命风

4、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 ,正如9月14日给正在广州的许广平的信中所说;此地北伐顺利的消息也甚多 ,极快人意。可是 ,另一方面 ,鲁迅不久就发现 ,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 ,“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 ,是个顽固守旧分子 ,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 ,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 ,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 ,于是 ,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 ,这正如?故事新编·序言?中所说:“直到1926年的秋天 ,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 ,对着大海 ,翻着古书 ,四近无生人气 ,心

5、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想到目前 ,于是回忆在心中出土了。?朝花夕拾?小引中还有如下说明:“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 ,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 ,已经是被学者挤出集团之后了。“朝花 ,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 ,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 ,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 ,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鲁迅在厦大期间写的后五篇回忆性散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此前在北京期间写的前五篇回忆性散文有:?狗·猫

6、·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朝花夕拾?中的散文 ,形式多样 ,笔法灵活 ,抒情之中见挖苦 ,表达之中显深意 ,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 ,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段落大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局部。每局部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全文可分两局部。第一局部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 ,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

7、趣。第二局部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 ,辞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 ,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 ,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 ,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开展的封建教育。写作特点课文说的是“我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园 ,里面植物、动物很多 ,在童年鲁迅来说 ,有趣的事情很多 ,如果不能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势必写得杂

8、乱无章 ,百草园为什么说是“乐园 ,读者也就很难从记叙中获得清晰的感受了。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 ,如菜畦、皂荚树、鸣蝉 ,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 ,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 ,如石井栏 ,再写动态的 ,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 ,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 ,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 ,但写得很细致 ,很有层次。第一句 ,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 ,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 ,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 ,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 ,强调

9、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 ,支棒要短 ,竹筛大而多孔 ,绳长 ,人远远牵着 ,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 ,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 ,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 ,语序顺正而严格 ,绝不能任意调换。文章像是一位精明热心的导游 ,引导我们对百草园的环境和童年时代鲁迅在这里充满情趣的活动 ,一步步地有了深切的了解。全文前写百草园 ,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 ,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 ,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 ,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 ,插叙“怪哉虫的传说 ,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 ,写溜到后园里玩耍 ,再写师生朗读 ,

10、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 ,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幅幅画面 ,按照作者的思路 ,是有其内在联系排列在一起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符合逻辑、顺乎情理的承前启后 ,同时作为一篇好文章 ,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应的过渡文字 ,起到结构全文的粘合剂的作用。文章第一段 ,以回忆的口吻 ,简洁概括介绍百草园的位置、规模、名称、变迁、景观 ,特别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 ,“乐在何处呢?带出下文。第二段写乐在夏季。第三段 ,由“长的草不去 ,因为相传有“赤练蛇 ,为下段写美女蛇搭了“桥。第四、五段正好写乐在关于美女蛇的奇妙传说。这传说写完 ,第六段稍加议论 ,作为前面

11、的收束。第七段 ,以“冬天的百草园比拟的无味一句起步。关键是“比拟二字 ,跟谁比呢?显然 ,是跟刚刚写完的夏天的百草园比。于是第七、八段写雪地捕鸟之乐。一直到第九段将被送进书塾而无限留恋地辞别百草园一虫一鸟 ,一草一木 ,几行动人的抒情 ,完成转而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过渡。作业练习1.选出下面字形、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竹筛ú 签赏à 绣像ù àB.菜畦à 渊博ó 脑髓íC.确凿è á 盔甲 蝉锐áìD.秕谷 锡箔 ó 倜傥&i

12、grave; 2.选出下面加黑字注音、解释不全对的一项:A.人迹罕至à稀少 人声鼎沸è水开B.拗过去用力弯曲 敛在盒里放C.攒成小球á凑在一块 高枕而卧ò睡D.总而言之á说 无处觅食ì寻找3.选出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A.拥肿轻捷木莲珊瑚B.机关斑蝥消释戒尺C.和蔼绅士宿儒方正D.油蛉蟋蟀莲房弹琴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市人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 ,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

13、心理 ,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开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 ,但其中也不乏乐趣 ,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 ,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 ,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 ,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开展 ,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 ,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 ,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 ,鲁迅对他很恭敬。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 ,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 ,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 ,它说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 ,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 ,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阅读文段 ,答复78题。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 些秕谷 ,棒上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 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7.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 ,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