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39847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尿外渗及肾周尿瘤12例CT诊断尿外渗(autebstrutiveurinaryextravasatinaue)是各种病理原因造成的尿路梗阻,尿液由肾门溢入或经破裂处流入肾周间隙,形成的假瘤样病变,又称肾周尿瘤(urina)或肾周尿性囊肿13是继发于肾盂内压升高的罕见并发症。本文将梗阻性尿外渗和肾周尿瘤作为一种病进展阐述,搜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以及尿路造影确诊病例共计12例,通过分析归纳其异同t表现,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讨论其发病机制及临床和较典型t表现。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372岁,平均44岁,有泌尿系结石病史者9例,发病后距t扫描时间为12h7

2、d;包括左输尿管结石2例,右输尿管3例,右肾盂输尿管移行区结石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2例,结肠癌手术后左输尿管梗阻1例,右输尿管癌1例,右肾梗阻性积水经皮肾穿刺1例。临床上均有突发性腰、腹部剧痛伴或不伴尿频、尿急、恶心、呕吐、血尿等病症,肾区叩击痛均阳性。2例有急腹症腹膜炎病症和体征。有发热、血象升高、尿液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者5例。b超检查4例提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kub:右侧腰大肌外侧轮廓模糊,右肾区密度均匀增高。ivp:右侧肾盂、肾盏显影缓慢、淡薄,右肾盂、肾盏扩大,输尿管不显影;左肾、输尿管及膀胱显影正常。1.2检查方法采用德国sieens双排螺旋t扫描,7例平扫,常规扫描层厚5、10,间

3、距10,螺距1.5或1.0,重建矩阵512512,部分病灶2、5薄层扫描。5例增强扫描,碘海醇剂量80100l,静脉高压团注,流率3.0l/s,并做1520in延迟扫描。2结果12例患者t平扫显示均有患肾体积增大,肾盂和输尿管中重度扩张积水,且肾周、肾门、肾包膜下或输尿管尿外渗表现为絮状或囊样密度影,边缘不清。8例有腹膜炎、腹膜增厚和肾周筋膜增厚改变。肾盂期及延迟扫描可见造影剂外渗于肾周间隙、肾盂旁及输尿管旁之增强表现,延迟观察排泄见4例患肾均较正常肾排空延迟。12例梗阻原因中,9例为输尿管结石,1例输尿管癌,输尿管结核1例,结肠癌术后1例。7例结石、1例结肠癌术后及1例输尿管癌患者手术治疗,

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给予解痉、排石、抗感染等治疗,1例右肾周囊状低密度灶术后证实,该患者一年前因右侧输尿管结石致右肾积水在外院做过经皮肾穿刺引流,1例输尿管结核行抗痨治疗,10例患者治疗后康复出3讨论肾周尿瘤,1935年由rabtree首次描绘,又称肾周假性尿瘤、肾周尿性囊肿。系由于外伤或各种病理原因造成的尿路梗阻,尿液由肾门溢入或经破裂处流入后腹膜间隙内形成的假瘤样病变。尿瘤发生有2种原因:外伤及尿路梗阻。为了便于阐述,将其分为外伤性尿瘤和梗阻性尿瘤。曾有文献报道以外伤性尿瘤常见,而梗阻性尿瘤比较罕见。本组搜集资料却以梗阻性肾周尿瘤为多,应该是与地域性及各医院病人来源、病种差异以及检查习惯有关

5、,本文仅就梗阻性肾周尿瘤进展分析、讨论。3.1阻性肾周尿瘤的发生梗阻性肾周尿瘤形成需有以下要素:(1)输尿管梗阻的存在;(2)肾盏穹隆部损伤;(3)肾门部肾囊失于密封,或有经漏斗部贯穿至肾包膜的损伤;(4)肾功能良好。3.2肾周尿瘤的t表现(1)发生部位:文献报告的肾周尿瘤病例大多数位于肾周间隙内。(2)大小:文献报告的梗阻性尿瘤一般较宏大。t片上,其最大载面常常在十几厘米以上,这可能与发现尿瘤时较晚有关。(3)形态:圆形、椭圆形多见,大的尿瘤几乎占据肾周筋膜大部,呈肾周间隙“铸形或大小不等“静脉曲张状。(4)囊液密度:与水密度相仿,但尿瘤内的囊液密度略高,这与内含有少量细胞或少量纤维蛋白成分

6、等有关。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囊液的t值增高。增强扫描,囊液一般不强化,这与尿瘤内压较大有关。(5)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分隔,平扫囊壁及分隔密度一般较囊液高,容易分辨。(6)病肾表现:必有肾积水表现,平片及尿路造影检查只能显示病肾积水及受压移位情况,对其定位、定性困难,不能明确诊断;而t那么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密度及与邻近组织构造的关系,因此t检查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3.3鉴别诊断肾区的其它囊性病变种类较多,肾周尿瘤需要与不典型肾囊肿、肾周血肿、肾周脓肿、肾空洞型结核、囊性肾癌、肾积水、肾淋巴管瘤、中肾管源性囊肿、重复肾等鉴别。在鉴别时,首先要明确病变发生部位,即发生于肾本质还是肾周间

7、隙。病变与肾本质交界面呈“杯口状,常提示病变发生于肾质实内。囊壁与肾质实在t增强时强化不一致,也可以提供鉴别根据。对于发生于肾周间隙的肾周血肿、肾周脓肿、中肾管源性囊肿等病变,其与肾积水没有必然联络,而梗阻性肾周尿瘤必然伴有肾积水表现,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参考文献1薛雁山.尿瘤的t诊断附4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5)351-353.2陈卫红.肾周尿囊肿的诊治体会j,临床泌尿系外科杂志,2002,17121;698.3陈信坚等.梗阻性肾周尿瘤的t表现附3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22(7)894-895.4陈新晖.急性梗阻性尿外渗的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24(4)569-5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