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398459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更多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各年龄班美工区活动的量化分析,探讨幼儿园美工区不同结 构材料的投放,针对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易出现材料未及时更新,材料未分层次投放等 问题,对美工区材料投放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美工区结构材料投放一、对各年龄班美工区活动的量化分析幼儿园美工区的材料投放从结构化的程度划分主要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与非 结构材料三种类型。高结构材料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具有明确针 对性的投放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师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低结构材料的 提供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美工材料进行粗线条

2、的设计,没有明确规定材料的使用方式, 幼儿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操作。非结构材料指的是教师在材料的投放过程 中没有对活动目标进行设定,也没有规定材料的操作方式。根据笔者收集到的小、中、大板型美术活动的数量进行分析,绘画活动和泥工活动是 在美工区中开展最普遍的活动,大约占据了美工活动总数的36%和31%。废旧材料制作活动 占据的比例最小,约为14%。小班的绘画活动和纸工活动开展的较多,约各占小班美工活动 总数的38%。小班没有开展废旧材料制作活动。中、大班的美工区活动数量明显大于小班的 美工区活动数量,大班的活动数量是比小班的活动数量多一倍。中班在四类活动的开展的 数量上比较均衡,与小

3、班相比,增加了更多废旧材料的制作活动。大班的美工区活动比较 丰富,泥工活动的数量远高于小班和中班。由于大班的幼儿操作能力强,教师在一次区域 活动中会安排若干不同形式的泥工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发挥更多的创造力。二、美工区材料投放中出现的问题材料未及时更新在幼儿园的许多班级中,都存在着美工区材料未及时更新的现象,一些材料久置而未 经使用,几乎成为摆设,幼儿教师解释为更换材料比较麻烦,耗费时间与精力,因此不愿 意经常更换,如果材料更换得过于频繁,也不利于幼儿巩固原有的经验与新学习的经验。 因此,幼儿园美工区会普遍产生操作材料更换率低的问题。材料未分层次投放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的主要问题是材料虽

4、然丰富多彩,但是材料结构不合理,未分 层次投放,高结构化的材料(范例、模型等)过多,低结构化的材料(废旧物品)较少,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一味遵照范例与操作步骤图进行活动,将富有创意的美工活动演变 为机械化的美工训练,这种美工活动方式尤其对大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与 创造性,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再者,有的教师只注重于投放足量的无结构材料,完 一1全让幼儿自主探索,认为这样就能够充分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与探究。这种做法也是过于 偏激的,幼儿如果只是以故有的经验反复操作无结构材料,就跟难进行自我提升,无结构 材料的投放也应体现出不同的难易程度,如果只是投放对幼儿无挑战性的无结构材料,不

5、 能引导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究,也是不适宜的材料投放方式。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在于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 行充分的探索,有的教师将操作材料一次性的全部投入到美工区中。例如,在美工区投放 废旧物制作材料时,有的教师会将纸盒、薯片桶、纸杯等各种废旧物一次性投放在区域中, 这种投放材料的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省力的,但是这种投放方式就没有顾及到幼儿的 美工能力发展特点,各种废旧材料玲琅满目、五花八门,没有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特点, 由易到难进行投放,这样不仅使幼儿难以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也使幼儿对繁多的操作材料 无从选择。总之,大部分幼儿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活动材料时没有深刻认识

6、到应该按照怎样的准绳 以及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投放材料。三、对美工区材料投放提出的建议对幼儿具有不同价值的三类材料1. 对幼儿审美发展具有显性价值的材料美工区的活动材料是否合理,取决于该材料是否能够对幼儿的审美经验具有最大程度 的提升作用。第一,投放的美工区活动材料要能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幼 儿的操作材料难度太高,幼儿就难以专心致志的进行美工区活动,其审美经验就不能得到 充分的提升,也无法顺利发挥幼儿的形象力与对操作材料的创造性表现。比如,小班幼儿 可能在进行撕纸粘贴活动时,会因为把不开将棒的盖子而停止了该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可 能会因为双面胶解不开而达不到一次美工区活动所要求的目标。

7、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情况表 明了为幼儿提供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材料对幼儿美工区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其 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二,对于美工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方式,幼儿更容易对自由开放式的、探索发现式的 操作材料进行自主探索。教师无需过多的规定与限制材料的操作方法,让幼儿根据其自身 的兴趣,自主的对操作材料进行探究与实践,幼儿在探索材料的使用方式的过程中生成了 灵活的、变通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审美经验。第三,从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结构上来看,幼儿对美工区材料的操作与探索的欲望 更容易在低结构和非结构材料上实现。因为这样的材料没有受到苛刻的规定,幼儿能够选

8、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操作材料。这两种类型的材料通常运用于泥工活动与废旧物品制作活 动上,而在绘画活动中一般提供高结构的材料。高结构材料的提供使教师的劳动量减少。 如果幼儿能够任意取用水彩等颜料,势必会使教师的清洁工作增加,因此教师在组织绘画 活动时只提供给幼儿少量的颜料和画质。幼儿对美工材料的使用方式对幼儿的绘画活动中 的创造性表现存在着影响,如果幼儿能够自由的使用美工区的颜料和工具,就能够使幼儿 一2的感官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能够更充分的感知颜料的特征。当幼儿选择一种全新的绘画方 式:用手指和脚代替画笔,这就会给幼儿提供一个全新的审美经验,幼儿也会对这种有趣 的绘画方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9、美工区的活动材料应当以低结构材料与非结构材 料为主,高结构材料为辅,让幼儿在美工活动中能够自主的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 其审美经验得以充分的拓展。另外,教师在美工区中投放一些不同种类的高水平艺术成品,真实的物品与照片,这 些事物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十分贴切,配合具有高度操作价值的 材料,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经验,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2. 对幼儿审美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材料高结构材料材料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高结构材料虽然不利于幼儿对材料的自主探 索,但是这样的材料如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契 合幼儿的活动兴趣,这样的材料久有助于幼儿审美经验的

10、提升。这样的材料就能够发挥出 它的潜在价值。3. 对幼儿审美发展没有价值的材料当教师投放的高结构材料虽然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但是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有比较 严格和统一的要求时,该材料无法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发生关联,又不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 兴趣时,这样的材料就是对幼儿审美发展没有价值的材料。美工区不同结构材料投放的原则通过对小、中、大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分析,笔者总结了能够促进幼儿审美经验 的提升以及美工活动兴趣的增加的美工区不同结构材料投放的原则。1. 各结构材料分层次投放每一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幼儿的特征,全方 位的、分层次的、突出重心的在美工区中投放不同结构

11、的材料,增加美工区活动材料的种 类,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在美工区中进行自主探究与操作。例如中班的美工活动 多彩的树,教师提供给幼儿红色、黄色和绿色这三种颜色的颜料和毛笔后,教师还可 以提供与这三种颜色类似的更多种类的颜色。除了毛笔,教师也可以提供棉签、印章等丰 富多彩的作画工具。像这样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相互配合的美工区材料投放方式,使 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得到审美经验的提升,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色彩与工具 的使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2. 适当投放有益于幼儿审美发展的高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被教师严格规定了操作方法,这样就会束缚幼儿对操作材料的自主探究。

12、 教师应当少量投放严格规定活动内容的高结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不仅会阻碍幼儿对操 作材料的自主探索,也会限制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想象。如果需要在美工区中 投放高结构的材料,就应当投放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有较 强操作性的材料。因为幼儿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要给幼儿提供能够创造更多 一3操作空间的高结构材料,让幼儿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 够提高其审美认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3. 美工区活动材料的主体是低结构与非结构材料通过观察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状态,笔者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多在低结构和非结构 材料中有所体现。如在大班动物园泥工

13、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超轻粘土、各种泥工工 具以及与动物相关的书籍和图片,并没有提供操作示意图与范例,幼儿利用手中的低结构 和高结构材料自主探索制作小动物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与创造, 幼儿还会拿着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如此看来,地结构的材料能够促进幼儿审美经 验的形成,教师应当提高低结构与非结构材料在美工区中的数量与种类,让幼儿能够进行 自主探索,从而形成审美经验。因此,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应当基于幼儿的缘原有审美经验与发展水平进行分层 次投放,以低结构、非结构材料为主,高结构材料为辅,及时更换与补充活动材料,使幼 儿充分获得审美经验,得到最适宜的审美发展。参考文献:1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12.2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3吕耀坚.论幼儿园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4蒋美霞.对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 陈睿.5-6岁幼儿审美想象的实验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