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39720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认知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标志,为我们绘制了21世纪初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自主学习创新教育。重在学生牢固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化学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的设置更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

2、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化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信息时代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二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科技的发展,重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为老师提供了拓展创新的平台,

3、这一切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便形成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

4、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发展学生自立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自主学习的一些体会。一、激发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创设情景,想方设法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通过实践我们觉得具体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中创新,引发兴趣;同中求异,

5、激发兴趣; 例如对“环境保护”的教学,学生认为这是不重要的,在心理上就先给这部分内容打了折扣,我们不是按照通常的讲授方法,而是利用多媒体先给学生展示几幅优美的大自然风景,然后更进一步展示天台的名胜“国清”“百丈”“寒山”“赤城”“石梁”等学生熟知的景点照片,在学生都发出“哇,太美了!”的感叹时马上转入展示几幅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一些悲凄场面“工厂排出的滚滚浓烟”“生化武器的使用”“米糠油事件”“痛痛病”“水俣病”等,利用强烈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我们可以拓展思路,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一般说来,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

6、一人独揽,现身说法,确实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但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在众目睽睽下一展身手,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规范他们的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达到教师演示实验时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方法,教师除了把一定的实验原则教给学生外,还赋予学生充分的探究实验的自由度,学生在实验中互相矫正不良习惯,对于实验理论和结论的理解也会深刻不少,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2)重视鼓励,发展兴趣;适时引导,强化兴趣。 首先,当学生解对了一道难题或成绩比过去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

7、激励他们再次向成功迈进,以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差,一看到化学题就害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以低起点,慢节拍,多鼓励的手法入手,每当他回答对一个问题,即使在别人眼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也应及时地表扬说:“真聪明”“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语言,让他们感受到只要努力也会取得成功。成功的喜悦会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发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恰当设问。如:对浓硫酸的特性的教学,我们先让学生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瓶试液哪瓶是稀硫酸,哪瓶是浓硫酸?然后再问学生,你能用化学方法鉴别它们吗?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对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已经学过,浓硫酸的性质

8、到底如何呢?该问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很希望找到答案,我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先做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我们层层设置的问题,“实验时先在蔗糖中加水的目的是什么?”“用手触摸烧杯壁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问题?”“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其体积会膨大的这么大?”“请闻一下产生的气体的气味,根据反应物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吗?”在这些问题的激趣下,学生会发挥自主动力,探索知识,然后对问题逐个击破,抽丝剥茧,得出结论。 每一节课都让学生针对性地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自主意识,这样使学生感到是“我要学习”而不是“要我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自觉行动。二、关于学生

9、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即会阅读、会思考、会查找、会调整。会反馈 1.会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然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有些老师认为:“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就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何运用,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考试中经常设计了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物质,然后

10、通过阅读,根据已学过的如物质的性质,让学生找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果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强,则学生的成绩就会好,可以这么说,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2.会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核心。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 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11、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被恩格斯誉为“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化学家波义耳也同样说过:“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而自主学习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因而,从实验教学入手,开展自主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合作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3.会查找。查找是学习的手段。 在信息时代学会定向查找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手段。教师要有计划地在每学期都要拟定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从纷繁的知识素材中提炼出有

12、用信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自己要加紧学习、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运用新的教学资源,了解他人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我们在学习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里的水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关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去查找,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网络获取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4.会调整。调整是学习的保证。 稳定的情结与平和的心态,对学习是有利的。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

13、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避免狂妄和消沉,能自己教育自己,不断进取,争做强者。要教育学生能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了解自身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不断调整心态、控制行为,使自己逐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5、会反馈,奠定自主学习基础。 教师与其说是在教学,不如说是在“导学”。随着学生尝试探索能力的提高,教师“导”的成份将越来越少,而学生自主“学”的成份将越来越多。这固然需要尝试探索的实践,更有赖于尝试探索后的反思体验。当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自我反馈”“自我说明”。所谓“自我反馈”、“自我说明”,就是说如果在作业练习或实际运用中暴露或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缺陷,要自觉地及时地反馈到书本上去,并加以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说明,把知识的“弱点”变成“强点”。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这一点在我们看来是教育的终极性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