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39500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曹冲称象语文S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冲称象?【设计思路】?曹冲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是按事情开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 ,平时多观察 ,遇事多动脑筋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 ,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 ,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根底上 ,练习复述结合提示 ,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答复下列问题时间 ,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 ,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的意识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目标】1 ,会认13个生字 ,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2 ,会用“一边一边造句3 ,正确、流利地朗读

2、课文 ,读懂人物对话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语:耳朵像扇子 ,鼻子像钩子 ,双腿像柱子 ,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1 ,师范读后 ,学生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2 ,师出示生字 ,抽读 ,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3 ,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 ,“柱“址是翘舌音三、检查自读情况 ,稳固识字1 ,小组互读2 ,指名朗读 ,同学互评3 ,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 ,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4 ,在学生读正确的根底上 ,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

3、个字块中 ,再让学生抽读5 ,指导写字 ,“再“象“像“做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范读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语句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读完后 ,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师指导学生明确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开展顺序写的 ,将课文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是1、2自然段 ,第二局部是3、4自然段 ,第三局部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 ,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 ,遇事开动脑筋想方法的意识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会写“照“点两个

4、字【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第四段 ,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 ,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局部 ,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结果(5用曹冲的方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二、深入理解课文1 ,大象的样子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请学生朗读)师:听了朗读后 ,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 ,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 ,

5、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 ,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 ,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局部的名称 ,学生读大象的样子)大象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 ,大象又很大 ,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 ,都很高很大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 ,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 ,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师:是呀 ,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 ,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 ,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 ,

6、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再读读这句话 ,读出大象的样子2 ,官员的方法师提问:象这么大 ,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 ,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方法?请你用标出来(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方法(3)试着把官员的方法连起来 ,说一说学情预设:有两种 ,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明确第一个方法是得造杆大秤 ,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方法是:把大象宰了 ,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3 ,曹冲的方法师:曹冲的方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并予以指导)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

7、 ,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投影出示:(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标出来(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生边答复 ,师边小结 ,并板书如下: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到线秤石头知重量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 ,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出示图片 ,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请学生根据图片 ,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 ,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师先示范复述 ,再指名复述4 ,最后一段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 ,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 ,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 ,你能开动脑筋想方法吗?三、指导写

8、字:“照“点1 ,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2 ,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 ,师示范写一遍4 ,学生练写各一遍5 ,展示评议修改(编者注:?曹冲称象?在语文版S版二年级下册在人教版教材里 ,该文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题为?称象?两课文除两处字词差异外 ,其他完全一致)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比照 ,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 ,善于观察 ,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引人入胜 ,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 ,要防止分析 ,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启发思考 ,鼓励学生创新 ,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

9、生喜欢听故事 ,爱动手 ,好奇心强。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 ,熟读课文的根底上 ,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动手实践 ,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重点难点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

10、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1背诵第4自然段。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

11、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通过阅读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自己思考其它称象方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 ,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