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39242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时数:72; 学分数:4执笔人:段继业 编写日期:2012年3月 审批人:社会发展学院教学委员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是核心课程中的核心,在整个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无论是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对学生考取研究生,都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本课程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1、 掌握社会学常用概念,学会使用社会学专业术语;2、 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点;3、 知道并了解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 了解中国社

2、会学的发展历程;5、 初步学会用社会学的概念描述社会现象,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6、 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宏观趋势和特点,知道主要的社会问题之所在;7、 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8、 知道并学习阅读社会学专业文献。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和社会研究方法、外国社会学史等共同构成社会学的主干课程,与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家庭婚姻社会学、民族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等社会学分支学科关系紧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社会学概论也是基础理论课程,对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有着直接的指导或应用功能。三、教学基本

3、要求1、课堂方面:达到课程目的,把掌握基础理论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放在首位。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2、教学辅助方面:以大量阅读为辅助手段,继续执行读书笔记计划,每个学生要有专门的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社会学著作,读书笔记数量不得少于1.5万字。教师要专门抽出时间讲解读书笔记的写法,也要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既要考虑学术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教师要对读书笔记做出详尽而个性化的批阅。3、作业方面:考虑到本课程为核心课程,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决定加大作业量,每章结束后至少布置1道题目,全学期作业量为15题左右,作业力求灵活,要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写作的能力。4、考

4、试要求: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10%,讨论10%,读书笔记20%。期末考试占60%。5、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既要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读书习惯打下基础。四、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绪论:有关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由于社会学概论是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从教学方法到课程内容完全不同于中学,所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部分内容等于是课前序言,主要目的是与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学习状态,让他们了解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了解大学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同时,初步介绍一点社会学的知识。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社会学概论的组成部分,但对学生十分重要。教学内容:一、你

5、对社会学有多少了解?(一个课前小测验)二、一个简单的说明三、对同学们的要求四、本课的主要内容五、国内社会学的常见刊物与报纸六、社会学网站学时:2第一章 社会学及其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社会学概论的第一章,重点是第二、四、五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基本了解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习这门学科有什么用;同时,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学在中国的坎坷历程。教学内容: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三、社会学简史四、社会学在中国五、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六、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七、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时:4第二章 社 会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社会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社会。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对学

6、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第一次考验。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白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背后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社会学不是简单地议论社会现象,而是研究社会的整体的。教学内容:一、社会的概念二、社会的特点三、社会的基本关系四、社会结构五、人类社会的基本类型六、社会的功能 学时:4第三章 文 化教学目的与要求:文化是社会学中仅次于社会的关键概念,文化也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理解社会的钥匙。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了解文化的意义,学会在社会学层面上使用文化概念。这章内容,对初入大学的文科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他们由此应该知道:学术概念与日常用语是不同的。 教学内容:一、文

7、化的含义与特性二、文化的分类三、文化的产生与传播四、文化变迁五、文化的社会功能 学时:4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章内容。重点有二:一是社会化的概念,二是个人的成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理解“人是社会的产物”。第三节内容最重要。教学内容:一、社会化概述二、社会化的条件三、社会化的途径四、社会化的机制五、关于社会化问题的几种理论六、值得研究的若干社会化问题 学时:4 第五章 社会角色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许多社会学概论教材中没有的一章。重点是了解“社会角色”的概念,知道人与角色的关系。同时这章内容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比如对于学生的人生应该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教学内容:一、 社会

8、角色的含义二、社会角色理论三、角色的类型四、社会角色的扮演五、角色扮演中的常见问题 学时:2 第六章 社会互动教学目的与要求没有社会互动就没有社会生活。本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互动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互动有不同的价值,都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冲突;在微观层面上,了解人际互动的复杂结构和规则,比如“定义”。教学内容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二、社会互动的维度三、社会互动的类型四、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五、集合行为 学时:2第七章 初级社会群体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解剖社会结构的第一章。重点有三:第一,社会群体的一般特点;第二,初级社会群体的一般特点和形式;第三,初级社会群体的演变趋势

9、。本章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现实中的家庭、邻里、朋友等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有理性的认识。教学内容:一、社会群体二、初级社会群体的一般特点三、家庭四、朋友五、邻里六、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学时:6第八章 社会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社会群体的延伸内容,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由于有专门的组织社会学课程,所以可以适当简略,重点联系中国的组织实际,特别是对“关系网”和单位制,要做重点交代。教学内容:一、社会组织概述二、关于组织的社会学理论三、社会组织的功能四、科层制五、社会组织的管理六、中国的“单位制” 学时:4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教学目的与要求:两

10、个理论重点:一是分层方法,二是社会流动;两个应用重点:一是当代中国的分层结构,二是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及其影响。同时,这部分内容对理解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能够提供一定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平等观和发展意识。教学内容:一、社会分层概述二、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传统三、社会分层的方法四、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五、社会流动六、社会流动的功能七、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学时:8第十章 社 区教学目的与要求:这部分内容比较多,大约需要8个课时。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对有关社区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社区概念、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参与的意义等问题形成科学的认识。这章内容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基础。教

11、学内容:一、社区概述二、社区的社会功能三、社区服务四、社区管理五、社区参与六、社区发展学时:8第十一章 社会设置教学目的与要求:这部分内容也叫做社会制度,主要将手人类社会的制度设计的起源和功能。在西方社会学教材中,本部分内容将分成|宗教制度、家庭制度、教育制度等等方面详细加以阐述。我们的教学将尽量选择制度的社会功能取向,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任何制度设计都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使学生看到制度的潜在功能和负功能。教学中要涉及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家庭制度和宗教制度,对制度变迁和改革要加以充分讨论。教学内容:一、社会设置的概念二、社会设置的起源三、社会设置的功能四、社会设置的变迁五、人类社会的

12、家庭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六、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改革学时:6第十二章 社会变迁 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动态社会学(社会变迁社会学)的核心部分,核心是社会现代化,次核心是社会变迁,再次核心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这章内容与发展社会学联系紧密,理论上相通,所以在教学上可偏重现实,对中国现代化实际问题多涉及一些。教学内容:一、社会变迁的概念二、关于社会变迁的若干理论三、人类社会变迁的因素四、人类社会变迁的方向五、当代人类社会变迁中的普遍性问题 学时:4 第十三章 社会现代化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本部分内容在动态社会学中时最重要的内容。通过教学,主要目的是:第一,全面了解现

13、代化的涵义;第二,全面了解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第三,全面了解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四,全面认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和命运。教学内容: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特点二、社会现代化的内容三、现代化理论回顾四、世界现代化历程五、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六、现代化水平评价问题七、当代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学时:6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社会控制的意义以及硬控制和软控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学会运用硬控制和软控制的概念分析现实中的各种越轨社会现象。教学内容:一、社会控制概述二、硬控制三、软控制四、社会越轨五、社会越轨行为的治理六、当代中国的社会越轨与治理学时:4第十五章 社会

14、学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专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为专题,根据教学时数决定是否开设。它不是教材内容,但具有重要意义,讲授中主要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说明社会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可联系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讲授。教学内容: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二、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三、当前中国社会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探讨四、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工作。学时:2五、课程拟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教材: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教学参考书:1(美)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阎明:社会学在中国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清华大学出版社;4(法)让卡泽纳弗:社会学十大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美)加尔布雷斯:好社会:人道的记事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6陈宝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