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镍电池实验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386332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镍电池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方镍电池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方镍电池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方镍电池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方镍电池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镍电池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镍电池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方形XXmAh镍氢电池的制备及性能.引言1. 实验背景大量使用的镍镉电池(Ni-Cd)中的镉有毒,会使环境受到污染,因此 人们用储氢合金做成的镍氢充电电池(Ni MH)替代镍镉电池。从电池电量 来讲,相同大小的镍氢充电电池电量比镍镉电池高约1.52倍,且无镉的污 染。根据镍氢电池在原材料供应、性能特点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镍氢电池 在小容量电池市场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还有望作为动力电源在混合动力汽车 和电动工具中应用。2. 实验目的(1)学习有关电池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正负极、黏合剂、电解液、隔膜、 工作原理等,使自己对生活中常见的电池有更深入的认识;(2) 亲身实践电池的制作:辊压极板、点焊

2、镍网、切割有机玻璃和制作 电池外壳等,使自己对电池制作的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二. 实验部分1.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镍氢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Ni(0H)2,负极为贮氢合金,正负电极用隔 膜分开,根据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采用KOH并加入LiOH或NaOH的电解液。电池充 电时,正极中Ni(OH)2被氧化为NiOOH,而负极则通过电解水生成金属氢化 物,从而实现对电能的存储。放电时,正极中的 NiOOH 被还原为 Ni(OH)2, 负极中的氢被氧化为水,同时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向外电路释放出电量。电极 反应如下:(“亠”表示充电;“l表示放电)正极:Ni(OH)2 + OH- = NiOOH + H2O

3、+ e-负极:M + xH2O + xe- = MHx + xOH-实际应用中镍氢电池一般要求是准密闭的反应体系,但在充电过程中正 负电极上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副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因此如何消除这些气体 关系到电池的密封问题。这可以通过优化电池设计得到解决,主要为采用用 正极限制电池容量和电解液加入量的方法,同时辅助于优化正负极板工艺和 电池组装结构等。其中,电解液的加入量以使电池处于一定的贫液状态,主 要是为了正极析出的气体能构迁移到负极表面被反应掉,以利于实现氧在电 池内部的循环和负极尽量不析出氢气。把正负电极的容量之比一般控制在 1:1.3-1:1.4 之间,这样电池在充电末期和过充电时,正

4、极析出的氧气可以通过 隔膜扩散到负极表面与氢复合还原为H2O,负极则因有较多的剩余容量而不 容易析出氢气,从而保证电池具有合适的充电内压和电解液损耗率,最终保 证电池的高循环寿命。充放电过程中,镍氢电池正负电极上发生的反应:(i 表示充电;“厂表示放电)正极:Ni(OH)2 + OH- = NiOOH + H2O + e-过充电时:4OH- - 4e- 2H20 + O2负极:M + xH2O + xe- = MHx + xOH-过充电时: 2H2O + O2 + 4e- 4OH-电池:xNi(OH)2 + M = NiOOH + MHx正极活性物质用量,根据法拉第定律,其理论用量:Mo(g)

5、 = 3600MQ/ nF,其 中M-摩尔质量,n电极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数,Q所设计电池容量Ah 数,F法拉第常数,96487C,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利用率等因素,比计算值多10% 20%. 负极活性物质用量应考虑电池充电后期产生过量气体的影响,必须过量 20%50%。2.实验仪器与试剂:2.1 实验仪器: 点焊机(焊接泡沫镍与镍条);压片机(压缩极板);烘箱(烘干电极板);有机玻璃(电池壳材料);锯子(切割有机玻璃);环氧树脂+固化剂(粘结剂);钻孔器(在电池壳上打孔) 砂纸(打磨有机玻璃片,使其边缘光滑,易于粘接,避免漏液);2.2 实验试剂: 氢氧化镍(正极活性物质,放电比容量 220mAh

6、/g); 贮氢合金粉(负极活性物质, 放电比容量 280mAh/g);隔膜(PE隔膜,作用:隔开正负极,避免短路,储存电解液,提供气体通道); 60%(PTFE + CMC)粘结剂;Ni粉(提高极板导电性);Co 粉(提高极板导电性和物质反应可逆性);30% KOH溶液(用于配置电解液)3.实验步骤:3.1 正负极板的裁剪:裁剪正负极泡沫镍,约3cm*2.5cm共5片,其中正极2片,负极3片,分 别用电焊机焊接上镍条3.2 正负极板的制备(1)正极板的制备:称取 3.6gNi(OH)2 固体粉末与 0.49gPTFE, 0.21gNi 粉和 0.13gCo3O4 添加剂 混合均匀,再加入粘结剂

7、CMC乳液适量调制成浆,然后均匀涂覆在2片泡沫 镍上。(2)负极板的制备:称取5.4g贮氢合金粉与和0.47g PTFE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粘结剂CMC乳 液调制成浆,然后涂覆到3片泡沫镍上。(3)烘干:把制备好的极板置于烧杯中,于烘箱中约150 r烘干、一周后,取出用 保鲜膜包住并用压片机进行压片,称量,减去泡沫镍的质量,计算得到正负极 的放电比容量。3.3 电池盒的制备:根据极板的大小,确定电池盒的规格用锯子在有机玻璃板上锯出电池盒 的六个面,并用砂纸打磨平滑,将五个面用粘合剂(环氧树脂+固化剂)粘连 起来,自然放置一周晾干,晾干后检验是否漏液,不漏即完成电池盒的制备。 余下一片用点焊点出

8、3个孔。3.4 电解液的配制:称取KOH固体(含量=85%)约8.75g,LiOH约0.75g,加去离子水配成25g 溶液,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后待用。3.5 电池盒的组装: 将7片极板用隔膜分别抱住,再按照负-正-负-正-负的顺序排好,整理好 放入电池盒中,加入KOH电解液,并将正极和负极的镍条从电池盖的两孔中 分别穿出,用环氧树脂固定。组装完成后进行充放电测试。三. 实验记录与分析1.正负极板数据记录正极材料用量材料Ni(OHbCoO4NiPTFE总质量CMC用量/g3.600.130.210.494.430.30材料贮氢合金粉总质量PTFECMC用量/g5.405.870.470.392

9、.正负极板的外观:正极板为绿色长方形薄片,负极为灰色长方形薄片,表面平整。3. 电池循环充放电曲线图aiaQQ 2qw 3aaa laoa sqqqTime/min图14. 电池放电容量随充放电循环次数关系曲线图EM-0BdCQocycle number/Times图25. 电池单次充放电曲线图图36. 数据分析: 由图 1 可看到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充放电曲线比较有规律, 电压保持在一定水平,在 5000min 时依然保持电压值较恒定,说明电池性 能比较稳定,充放电电压稳定 由图 2 看出,在前 6 次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充放电电流逐渐增大,然 后在 150mA-650mA 之间,随着次数的

10、增加,电流开始有下降。后面充放电 趋于稳定在 580mA 左右。可见电池充放电性能很好。 由图 3 可看出,电池充放电时间相接近,电池起初充电很快后才变缓慢下来,电池放电也是如此,起初放电相对较快,后才趋于缓慢。 由以上三个图可知,总的来说,电池性能很稳定。四. 实验评价:本次实验制备得的电池总体性能稳定,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 恰好选择了比较好的各物质成分的配比,使得有效的活性物质挥 了很好的作用。 在泡沫镍上涂上电池材料时,原料涂得比较深入,使得泡沫镍上有足够的电池材料,保证了电子传递道路的通畅。 电池外壳的制作刚好与所做的电池正负极大小相配,使得加入的 电解液的量刚刚好。五. 参考文献:1 何广平 , 南俊民,孙艳辉 . 物理化学实验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8, 170-174.2 陈军等编. 化学电源原理、技术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3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 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编写组 . 物理化学实验. 清华大学 出版社, 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