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385457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穷人》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穷人》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穷人》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穷人》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穷人》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的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 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 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 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 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 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 波

2、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 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 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学生分析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 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 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 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设计理念的主动性和创

3、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 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紧扣“自 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 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2、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过程和方法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2、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 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 为祖国做贡献。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编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文,感悟“穷”1. 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 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5、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3. 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4. 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 下来。(3) 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体会到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 爱,但她致死也不忘尽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想象: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象

6、到在西蒙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 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她看着心爱的孩子是多么的伤心地说什么呢?一一 “孩子,妈妈不行了,你们这么 小怎能离开妈妈呢?啊,上帝啊,保佑吧,让哪个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泪, 辛酸的泪水顺着双颊流下来,滴在孩子的圆脸上一一。)5. 指导朗读:(是啊,我们都为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 活下去呢?)6. 说到这儿,你内心有什么感受?那么西蒙的两个孩子失去母亲后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过渡:通过大家读课文分析我们可以真切的从四方面体会到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 夫为了一家人

7、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 了绝境,现在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问题?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 子,桑娜又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桑娜此时此刻的心理非常复杂,课文哪里对心理 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二、品析句子体会品质(课件出示):1、在这段中抓住一个词就可以体会到桑娜抱孩子的心理活动。(1) 学生找出并理解。(2) 认真品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他们的作用是?这段话的大致意思。(3) 学生各自再用心读读句子,自由体会。(4) 学生自由汇报,(5)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 复杂的心理活

8、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哪怕 是被丈夫揍一顿。(想象桑娜丈夫回来后的景象)(6) 、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个内容,指导朗读。(指名读)【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 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因此电脑 显示学生找到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穷人的善良、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最后以不同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 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不管丈夫会对自己怎样,在她认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如果不

9、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所以桑娜:宁可(),也要()。交流: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师: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但最后在桑娜抱孩子的一瞬间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一一师:这是一种母爱。这 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3 .教师小结: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

10、她 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该怎样做呢?会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a. 出示句子,朗读句子。b. 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搔搔后脑勺说明他在想?渔夫心里想到了很多,投影一一独立做。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宁可(),也要()想象: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 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 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 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让桑娜感动,他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

11、决定?(把 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d. 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e. 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 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 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f、让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1)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他忐忑不安地想、(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三、体会“心心相印”1. 桑娜心理复杂当听到丈夫说出如此的话感到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自己如释重 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因此:读:桑

12、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2. 对呀,此时此刻,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这“一动 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千言 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齐读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3. 那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此时此刻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 无声胜有声! 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a.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话。b. 朗读指导:“嗯”,“哦”(认识到

13、问题的严重性,很严肃;商量的语气)读他皱起眉严肃忧虑说明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 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男生齐读)“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 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4. 通过我们体会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 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四、小结全文:的确,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 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 感人肺腑。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

14、学习通过 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设计意图】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及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反映人物品质时 应注意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 产生情感共鸣,思想受到教育,从而懂得珍惜今天自己幸福的生活。五、课外延伸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 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 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业设计: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合理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 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板书设计: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的浓缩,设计精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的重点及中心。 课文结束语: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 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