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人的生命意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3842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古人的生命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谈古人的生命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古人的生命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古人的生命意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学生班级学号201114420214中国民俗文化与文学张君维测绘二班生命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媲之于浩浩宇宙,生命显得那般渺小与短暂,而这微微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又该有怎样的情怀?人们对于生命的意识自古由来。中国古人多借由诗词抒情怀柔,而诗词中,不乏古人对于生命的感知,明志如屈原“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洒脱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浪漫如李 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豁达如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身处何地,心处何处,情由心生,笔随情动,对生命的意识 也不尽相同。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这样讲:“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2、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 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如此看来,古 人的生命意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对于当代社会的哲思亦或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而不同的地 位身世,不同的经历体会又衍生了不一样的生命意识。春天意味着生命的开始,却也意味着生命的衰亡,和人的生命规律暗相吻合,人在短暂 的生命中也像春花遭受风雨摧残一样承受着各种身心的折磨,哪怕没有那么悲惨多舛的境遇, 但毕竟也要面对将老将死的生命结局。由此,古人常借由“春”意流露出对生活的态度与人 生的感悟。同样一个“春”字,往往被迁客骚人们赋予着不同的生命意识。就唐而言,唐初,国家繁荣,百姓富足,生活安逸,贞观开

3、元之际有着“路不拾遗,夜 不闭户”之景,在这种大国气势下,唐人的精神风貌是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如王维的送 沈子福归江东中道“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再如春江花月夜“春江潮 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笔下的意象群亦都是明快耀眼的,沾染了盛唐气象的种种。安史之乱后,步入中唐,初唐时期的自豪博大的气息在慢慢地减退,国家的兴亡,现实 的忧患,让人们处于焦虑不安的气氛中,内心是难以抑制的焦躁,如杜甫道“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文人的笔下已是纡曲难伸、愁肠百结。至晚唐,唐时的繁荣昌盛已不再,国家内忧外患,经济文化的凋零,使得多有空负凌云 志而报国无门

4、之士,如杜牧在其赤壁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 慨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而叹自己怀才不遇。而至李后主,这个生错了身份,生错了 时代的君主,在他晚期的词中写尽了哀伤,虞美人中高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渔父中又叹“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望江南中又有“还似旧时 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尽是亡国之殇与对往昔的眷恋之情。诚然,中国古代处在封建君主统治时期,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感知在不同 阶级,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体现尤为不同。上位者对于任命视如草芥,底层者举步维艰,在 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中底层人民对于生命的意识和认知其实多有一股死得其所,名留青史的 意味,生命似乎显得廉价又不被重视。雕栏玉砌褪去了朱颜,不变的是底座本色顽石。褪去阶层,褪去时空,由古至今人们对 于生命的思考,都源于对生命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珍视。珍视生命,生命意识便有所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