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379352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HBupdate(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VDO掉线的定义和原因分析【关键字】EVDO 掉线 【概述】本文讲解了EVDO掉线的定义,分析了EVDO掉线的各种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实际的案例。【详细内容】1 DO掉线的定义及原理DO掉线实际上是在业务信道分配并成功完成呼叫建立后业务信道的非正常中断,主要原因是无线链路的丢失或切换失败等等。DO的掉线的发生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1)基站不能解码手机发送的DRC信道。当在一个5秒的滑动期间内,如果基站只能收到少于或等于4个好的DRC,基站将宣布丢失无线链路并释放呼叫。这可能在下列情况下发生:AT仍在发送信息,但是由于路径损耗、外界干扰、手机调谐到3G1x频率去接听电话等原因基站无法再“听”到手机

2、上传的信息。l AT无法再解调前向链路并在DRC supervision timer(240ms)中止前恢复,AT停止发射。l AT在等待诸如Route Update Message 或Traffic Channel complete message等所需的ACK消息时,在连续发送3次后均未收到响应,AT超时并停止发射。2)切换失败。基站送给AT一个Traffic Channel Assignment(TCA)消息用于指示进行切换,AT应送给基站一个Traffic Channel Complete(TCC)消息,如果基站因等待TCC消息而超时,基站将取消掉已经分配的业务信道。在上面所有情况下,

3、基站会将前向链路中控制信道中发送的Quick_config信息中的FT_valid域置为0,用以通知AT从业务信道上离开,AT收到后将会发出Connection Release,掉话产生了。2 DO掉线问题排查流程和原因分析DO掉线的分析和处理流程大致归纳如下,详细原因分析见本节后面的详细描述1)缺乏覆盖概念和原因AT在一个弱覆盖区域或覆盖盲区,比如receive power 105 dBm,best Pilot SNR 20 dB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过大的路径损耗而导致不能维持单向甚至是双向链路。由于前向链路为满功率发射,因而一般情况下反向链路首先超出覆盖范围。特征和鉴别方法当一个基站的附件

4、存在弱覆盖区域时,一般情况下包括掉线率,呼叫建立成功率、寻呼失败率、反向误帧率、RLP重传率和数据吞吐率等指标都会出现恶化。但是当上述指标出现恶化后,我们不能立刻就判断为存在弱覆盖或覆盖盲区,这时最为有效的办法就在相关区域进行路测以进行确认。另外,由于EVDO网络一般采用与3G1x网络1:1的重叠覆盖方式,因此参考3G1x网络的性能也可帮助确定根本原因。比如,弱覆盖区域通常会导致较高的前向每用户发射功率。建议的解决办法基于路测的优化方法有增加基站发射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增加站高和天线挂高,甚至增加基站。2)跨载频切换概念和原因目前各个厂家的设备均已支持EVDO的多载波配置。配置EVDO多载波

5、后需要开通InterFrequency Handoff(IFHO)的功能来支持DO的跨载波切换。对于支持OFF Frequency Search(OFS)功能的AT,可支持Mobile Assisted IFHO(MAIFHO),这时需要设置相应参数来支持IFHO。对于不支持OFS功能的AT,可通过Directed IFHO,需要准确设置相应的参数和数据库。如果IFHO失败就会产生掉线。特征和鉴别方法如果通过话务统计工具发现多载频边界扇区的非公共载频上出现大量的掉线,需要怀疑是否是跨载频切换所致。另外,通过在多载频边界区域的路测也可发现此类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结合对路测数据的分析,进行IFHO

6、相关参数和数据库的修改、配置来完成对跨载频切换的优化。有时候,对边界扇区的天线调整、功率调整也是必要的手段。3)导频污染或无主导频概念和原因过多的导频在同一个区域出现由于互相干扰而经常影响前向链路性能甚至导致掉线。特征和鉴别方法通常情况下,过多的导频在同一区域出现,会表现出这多个导频的强度大体相当,而且都较弱;主导频也会频繁的变化,没有明显的主导频。这种情况称之为导频污染。上述这些现象在路测过程中或在对路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后可以发现。从系统测可以检查一些关于Connection Request的相关计数器,如果携带导频数量超过4或4以上的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所占的比例较大,也

7、可判断出该区域存在过多的导频或无主导频。另外,由于EVDO网络一般采用与3G1x网络1:1的重叠覆盖方式,因此参考3G1x网络的性能也可帮助确定根本原因。比如,检查该区域的软切换比例是否过高;检查切换数据来发现是否存在越区覆盖的现象等。建议的解决办法类似于缺乏覆盖的情况,基于路测的优化可以很好的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天线调整、基站发射功率调整甚至是增加新站来确定出一个主导频。在这种区域不建议单纯的通过增加“Maximum Legs in Handoff”来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加“Maximum Legs in Handoff”并不能解决导频过多或无导频这一现象。另外通过增加“Maximum

8、 Legs in Handoff”会导致激活集中的导频数量多,对于前向链路而言会消耗更多的MAC Index资源;对于反向链路而言,会增加CE和backhaul的资源消耗,也会导致激活集中扇区的ROT(Rise Over Thermal)过高。4)邻区关系问题概念和原因邻区关系的缺失、优先级的设置不合理、邻区基站AP IP地址设置错误(阿朗设备数据设置错误时可能会出现此类问题)都可能导致切换失败,未能加入激活集的导频信号将会变成强干扰而导致掉线。特征和鉴别方法由于邻区关系的原因而导致掉线,掉线后一般会出现一个强导频而该导频没有出现在掉线前的激活集或邻区集中,或者出现在邻区集中却迟迟不能加入激活

9、集。通过对路测数据的分析一般可以发现,掉线前后的终端接收功率大体一致,当是Ec/Io,FFER甚至是终端发射功率会急剧恶化。掉线后终端会同步到一个新的导频上,而该导频没有出现在掉线前的激活集或邻区集中,或者出现在邻区集中却迟迟不能加入激活集。建议的解决办法邻区优化是解决因邻区关系设置问题而导致掉线的最好的方法,对于一个有大量话务量的EVDO网络而言可以参考切换数据来进行邻区优化;如果对于一张新建的网络而言,底层3G1x网络的邻区关系也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通过路测也可以发现一些邻区关系设置方面的问题,为邻区关系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邻区优化主要要解决如下问题:l 邻区关系的缺失;l onew

10、ay和twoway(需结合PN的检查与优化);l 优先级的设置是否合理;l 单向邻区关系;l 基站所属AP的IP地址设置错误5)不适当的PN规划概念和原因不适当的PN规划会导致AT无法识别来自2个小区的信号而导致掉线。通常有2种情况:由于过大的时延,比如一个来自越区覆盖小区甲的信号,可能会导致AT将其导频的PN(A)识别成另外一个PN(B),这种情况最坏的结果是该区域附近有另外一个小区乙的PN也为B。当AT发起切换请求要求加入PNB时,系统会要求小区乙来进行切换。AT解调业务信道时,由于小区乙的信号比较弱而可能产生掉线。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两个小区都使用相同的PN但又没有足够的间隔,以至于AT可

11、以同时收到两个小区的信号而无法分辩而可能产生掉线。以上两种情况都可称之为PN混淆。特征和鉴别方法遇到PN混淆的情况时,在路测时可以发现前向链路的接收功率和Ec/Io一般没有问题,但是FER却较差。为了确定是否存在PN混淆这一问题,可以将掉线率较高的小区关闭,然后检查其PN的Ec/Io是否依然强大或者依然存在。如果有,需要结合基站数据库、地形图来找出所有的其信号可能传播到此区域的具有相同或相邻PN的小区,依次对它们进行关闭和并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掉线是否解决。建议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确定是因为PN混淆而导致掉线,可以采用的优化手段如下:对于使用相同PN而又间隔不够的小区,结合PN检查和优化工具

12、进行PN调整。确保使用相同PN的小区中间要间隔足够数量的基站。对于越区覆盖的使用相邻PN的小区,可以进行天线调整和功率调整来控制其的覆盖范围。如果由于地形原因控制效果不理想,再进行PN的调整以使出现PN混淆的2个小区使用不相邻的PN。6)外界干扰概念和原因由于干扰抬升了底噪,需要基站或终端提供更大的功率来克服。当基站或终端使用了所有的功率仍无法可否干扰时,掉线就有可能产生了。干扰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如下:直放站引起的基站反向干扰;出现故障的CDMA终端也会产生反向干扰;非法的无线电设备在CDMA频带内使用导致的干扰;相邻频带的无线电设备由于滤波器的滚降系数不合格而导致部分功率落入CDMA频带

13、而产生干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交调(Inter-Modulation,IM)产物落入CDMA频带而产生干扰;特征和鉴别方法对于反向干扰,通过话务统计工具或监控系统检查相应载扇的RSSI来进行确定。路测过程中,在覆盖较好的区域手机发射功率较高可以怀疑存在反向干扰。对于前向干扰,需要通过路测来协助确认。存在前向干扰的区域,一般情况下终端的接收功率较好,但是Ec/Io和FFER均较差。漏加邻区关系和搜索窗设计不合理也导致这种现象,如果排除掉邻区关系和搜索窗的问题,可以怀疑存在前向干扰。概念和原因对于挂接光纤直放站的基站,可以通过关闭直放站来确认干扰是否已经消除。对于外界干扰,需要使用扫频仪器来发现和定

14、位干扰源。7)搜索窗宽度不足概念和原因激活集和邻区集是两个需要引起注意的主要的搜索窗。当根据搜索PN间隔来跟踪/检测多组PN时,终端采用有限的(搜索)窗口宽度以减少搜索时间。最佳的搜索窗的大小适合当地的传输环境和扇区布局以使得终端最可能以最短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导频和多径信息。如果激活窗口的搜索窗大小没有配置的足够大以满足终端接收/跟踪一个较强的多径信息。通常,默认的搜索窗已经足够大,可以包容绝大多数重要的多径成份。在很少的情况下,当传输延迟非常大的传播环境,这种问题才有可能出现,因为搜索窗过小,AT 不能解调出多径信息,表现为干扰。当邻集搜索窗不够大时,AT不能侦测到邻区。除了多径现象,AT

15、的参考时延与邻区小区的差值经常会对搜索窗的宽度会有要求。因为各个小区的PN offset传输时一个单PN的时隙变换到AT不同的传输延迟要求邻集的搜索窗要足够大并包含最大的延迟时间差值。否则,某个邻区可能会排除在搜索窗外而造成对激活集的干扰。如果不将一个较强信号的邻区加入到激活集,可能会造成掉话,而且会增加对其他用户的反向干扰,甚至引起相邻小区掉话。建议的解决办法由于目前2G与3G网络叠加覆盖,建议根据3G1X的优化成果来设置EVDO的激活集和相邻集搜索窗口大小。路测通常是定位搜索窗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果的办法。一些路测后台工具(例如LDAT)能够提供邻区搜索窗告警并能给出推荐的值。采用其他像pilot scanner工具可能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来定位这些问题)。Pilot scanner 采用独立的GPS作为参考时钟从而能够对各个多径形成有一个准确的观测。当不知道该配置多大的搜索窗时,可以采用逐步增加搜索窗,每次只增加最小(搜索窗)增量的办法,直到性能得到改善或者手机的log信息表明已经可以正确侦测为止。8)硬件故障概念和原因硬件故障或者错误配置会影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