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37920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吴丹,靳和平,王晨光 【摘要】摘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准确评价是水源地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林甸县地下水资源已开发40多年,水资源开发量逐年增 加积累了大量系统、翔实的地下水开采动态资料,为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的正确 选择和水资源量的正确评价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文章对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以 现状开采目的层为评价对象的。【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0(038)002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地下水;可采量;补给量;排泄量;均衡法1水量均衡评价1.1均衡法原理水量均衡法是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它的原理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实质上是在某一时间段内确定某一地下水系统的补给量和排泄量与地下水储存 量变化间的关系。根据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资源量和储存资源量两大类的原 则,采用水量均衡法可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同时对地下水储存资 源的可恢复性和调节功能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出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从而达到地 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对于一个地下水含水层系统来说,任意一个时间段的补给 量与排泄量之差,必然等于该时间段内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即:式中:Q1为均衡时段内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Q0为均衡时段内地下水的天然排 泄量;u为对潜水为给水度,对承压水为贮水系数;A为均衡区含水层的分布面 积;M为均衡时段内地下水位的变化量。

3、1.2均衡方程式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量和排泄量基本上是均衡的。在开采条件下,由于人 为地增加了地下水的排泄量,这必然改变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条件,会形成新的均衡 方程式:式中NQ1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量;力Q0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排泄 量的减少量;Q人工为地下水的人工开采量。由于地下水多年天然补给量和天然排泄量基本相等(Q1”Q0),因此,开采条件下 水均衡式可简化为:可见,地下水可开采量由3个部分组成: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增量、天然排泄量 的减少量及地下水储存量的减少量。2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2.1潜水补给量潜水总补给量为垂向补给量,包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渗漏补给量、农田灌溉

4、回归量。潜水补给量计算式为:式中:Q降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Q灌为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Q渠为渠系渗漏 补给量;Q河为河道渗漏补给量;Q湖为湖泡水渗补给量。2.2潜水总排泄量潜水总排泄量包括蒸发排泄量、人工开采量、向承压含水层垂向越流排量、侧 向排泄量。式中:Q潜蒸为潜水蒸发量;Q侧排为河流排泄量;Q越为潜水区通过 弱透水层向承压水区的排泄量;Q开采为人工开采潜水量。承压水总补给量主要包括越流补给量和侧向补给量。承压水补给量计算式为: 式中:Q侧排为承压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量;Q越为越流补给量。承压水总排泄 量主要为人工开采量和侧向排泄量。式中:Q侧排为侧向排泄量;Q人工为人工开采消耗量。3林甸县

5、潜水补、排总量评价3.1潜水补给总量3.1.1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式中:Q降为年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量,108m3/a;P为年降水量,m m;a为年降水入 渗补给系数;F为计算面积,k m2。3.1.2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式中:B渠灌为田间灌溉入渗系数或井灌回归系数;Q1为渠灌净水量。截止2009年,全县实有耕地面积12.47万h m2,其中水田地0.51万h m2,旱 田 11.96 万 h m2。根据黑龙江省行业用水定额中水稻田浅型节水灌溉定额表(P=75%),林甸属 低平原、中等渗漏区,净灌溉定额为7 695-8 700 m3/h m2,渠系利用系数取 0.6,则毛灌溉定额为12 825 -14

6、 490 m3/h m2,取灌溉定额为13 500m3/h m2。由于五小”工程的灌区水田灌溉用水是短距离取地表水或地下水,所以 在计算灌溉入渗补给量时,不计这部分灌溉水量。3.1.3渠系渗漏补给量式中:m为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 = r(1n);r为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一般在0.3-0.8, 取0.4;n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取0.60;Q渠首弓I为渠首年引水量,其中渠系渗漏3.1.4湖泡水入渗补给量采用积水模型法建立入渗补给模型,计算公式为:式中:K s为湖泡底泥导水率,取2.1x10-4m/d;H为湖泡平均水深,取0.87m;Z s 为潜水平均埋深,取4.60 m;F为湖泡水底面积,k m2;t

7、为计算时段,取365d。林甸县湖泡水体总面积为0.48万h m2,入渗补给量为2 428万m3/a。3.2潜水排泄总量评价3.2.1潜水蒸发量潜水蒸发量计算评价采用如下公式:式中:Q为潜水蒸发量,亿m3;E0为潜水接近地面时的蒸发强度,m m/a,般用 E601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量近似代替,E0可根据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E20 估算而得,即E0=a.E20,a为经验系数,这里取0.53,即E0=E20x0.53;力为潜水水 位平均埋深,m;,0为潜水蒸发极限埋深,m;n为无纲量指数,与土壤质有关,一般 取值范围1n3;F为计算面积,k m2。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按潜水蒸

8、发经验公式分析计算,具 体方法与动态观测资料分析计算给水度相同。3.2.2垂向越流排泄当潜水水位高于承压水位时,潜水通过若透水层向承压水区排泄,排泄量为0.670 亿 m3/a。3.2.3潜水人工开采量潜水的人工开采量主要是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畜牧业用水。采用定额用水 计算现状年林甸县潜水人工开采量为0.162亿m3/a。4承压水均衡计算4.1补给计算4.1.1侧向径流补给计算林甸县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第四系泰康组中粗砂、砂砾石含水层及白垩系明 水组二段上部砂砾岩含水层均受侧向补给采用公式:式中:K为渗透系数,m/d;M为含水层厚度,m;I为地下水水力坡度;B为含水层垂 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宽度

9、,m;T为含水层的导水率,m2/d。由于第四系林甸组砂砾石层与第四系底部泰康组中砂砾含水层之间大面积无隔 水层冰力联系密切,可视为同一含水体计算其侧向补给量。根据勘测、观测数据, 确定计算地下水侧向补给量所需的参数。对第四泰康组中粗砂含水层及第四系林甸组砂砾石含水层,第四系林甸组砂砾石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22.5-72.9 m/d,取其平均值得47.7 m/d;断面含水层厚 度根据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取平均值,水力坡度由水位等值线图上量取。据以上 参数计算含水层侧向补给量为0.312亿m3。4.1.2越流补给量通过对该区潜水和承压水水力联系的研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式中:k为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m/d;b为弱透水层的厚度,m;Q越为越流补给 量,m3/a;A为越流补给量;t为时间,365 d;s为弱透水层两侧的水头差值,m。根据地下水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已有的研究成果,计算承压含水层垂向越流量为 0.580 亿 m3。4.2承压水排泄量计算评价4.2.1侧向排泄量4.2.2人工开采量承压水的开采主要是水源地和机电井的开采,据统计,现状年(2007年)林甸县地下水开采量为0.384亿m3/a。由以上对承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的计算可以得到承压水均衡列表,见表4。参考文献:1大庆市水务局.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R.大庆:大庆市水务局,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