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37696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一、基本概念1行为课程P129 概念:由张雪门提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 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习行为。 内容: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环 境2、幼稚园课程标准P83 这是我国于1932 年10月正式公布并颁布是第一个颁布的幼 稚园课程标准,这样我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共分为三部分: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 具有中国化和科学化的特点。3、恩物 P340 恩物是福禄培尔设计的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一系列玩具。 福禄贝尔认为,恩物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 力的,是上帝的恩赐

2、物,因此叫“恩物”。恩物通常有六种。4、儿童之家 P355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 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在儿童之家里专门为儿童设计了活动室和休息室。 “儿童之家”甚至连课程安排也打破多少分钟一节课的规范, 强调个人学习和个别活动。5、艺友制由陶行知提出,“凡用朋友之道在幼稚园里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 幼稚园教师的途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幼稚园教师。6、活教育 P178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 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 和 13 条训育原

3、则。 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探索的结果, 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7. 五指活动(P17 7) 五指活动是由陈鹤琴提出的,他将幼儿园的课程定为“五指活 动”。五指:生长在幼儿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 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8. 颜氏家训(P34) 颜氏家训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根据自己求学, 为官,生活,处世的经历与体会,写出的我国第一部我国封建社会系

4、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被认为是我国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9、整个教学法P176 陈鹤琴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提倡整个教学法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10、湖北幼稚园 p58 1903 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 是我国最早的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11、南京鼓楼幼稚园P91 1923 年春,由陈鹤琴在自家客厅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 园长,它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创了幼教科学研究之先河。 创办主旨:实验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并以试验所得供全国采用。12

5、. 南京燕子矶幼儿园(p100) 1927 年 11 月,在陶行知领导下,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 所乡村幼稚园。 办园宗旨:研究和实验如何办好农村幼稚园的具体方法,以便 向全国农村普及。其教育总目标为使幼儿具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 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为将来成为新时代 的创造者打好基础。13、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P154 1940年10月1日,陈鹤琴先生在江西省太和县文江村创办该 校并亲任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师范学校。全 面实验“活教育”。 1943年,该校由省立改为国立,同时增设幼稚师范专修科。14、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

6、福建厦门创办了幼稚教师培训班。 1912年发展成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这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创立最早的一所独立的幼稚师范学校。15、亚里士多德p268. 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师从柏拉 图,并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著有政治学、伦理学 首次提出按照儿童的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16、杜威 P343344 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 始人,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和集 中的阐述 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并强调“在做中学”17、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P52 1904 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施行了中国近代第一个

7、学制奏定 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其中专门为学前教育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 程。这是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 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应用理解题目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P24 立志:树立志向(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 孝悌(孝:敬重长辈,悌:友爱兄弟孔融让梨) 崇俭(衣着朴素、不穿华衣、不挑食、不浪费) 诚信(曾参杀猪)为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中国古代常用的胎教方法 P16监督法 小劳法 瘦身法3、中国古代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童蒙读物有哪些? P2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孝经)4、近代中国学前教

8、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P47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政治变化的 产物。清末社会与教育的变革:1、清末社会经济的变革(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妇女走进工厂参 加大工业的生产劳动)2、清末社会思想的变革(观念改变,舆论准备;有识之士向西方 寻求救国真理,试图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3、清末社会政治的变革(清政府为了抵挡内忧外患,实行新政,进行改革,缓和矛盾;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确定了详细的近代学制系统,包括蒙养院制度。)外国教会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意义P178 活教育理论:a、陈鹤琴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开始提出b、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

9、的理论体系。c、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和训育原则。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 人”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反映了他具有放眼世界的胸 怀;课程论: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 育课程编制有两个原则:一是根据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当地实 际环境的情形;方法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 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教学原则:可以综合概括为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 法多元化原则、利用活教育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 原则等、尤其适用于学前教育

10、 现代意义: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探 索的结果。它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 现实意义。教育目的体现民族性、时代精神和我国具体国情;对传统 教育进行客观的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学生从狭隘的课堂走 向宽阔的生活;其中的方法论对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6. 陈鹤琴先生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陈鹤琴的课程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他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提倡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 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 活是整个的,教材也是整个的,是互相连接不

11、能四分五裂的。 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 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 综上可知:这种课程设计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陈鹤琴将幼稚园课程确定为“五指活动“ 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 生理的发展,但是不脱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 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动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 1健康活动2社会活 动 3 科学活动 4 艺术活动 5 语文活动。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 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 教学。7.

1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P148旧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和受教者的实际情况,读死书和 死读书现象普遍。为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应运而生。陶行知创 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和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 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主要内容如下: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 育;为生活需要的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求以社会内容作为学校和教 育内容。教学做合一,“做”是中心,三者紧密结合。意义: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当时反对传统教育的理论武器,而且 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活即教育”使生活 过程时时含有教育意义,“社会即学校”使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 都极大

13、增加。“教学做合一”适合学前儿童认知特点。陶行知的教育 思想是全面、丰富、宝贵的,他重视儿童创造力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对当前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 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理论及对当今幼教的启示P145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儿童,认识儿童的创造潜能。陶行知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儿童的教育, 不是说可以创造儿童。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 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于该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观点:解放 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 放儿童的空

14、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作为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他相信儿童的创造力,并在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观点。具体措施有四点: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 因材施教;发扬民主。启示:自己发挥吧9、陶行知关于普及学前教育的提法及对当今学前教育事业的启示(1)他认为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2)在幼稚园之新大陆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劳动民众服务 的方向(3)艺友制:采用朋友之道在幼稚园跟幼稚园教师学做幼稚园教 师启示:将国家前途与幼儿教育联系在一起,认为幼儿教育是培养 大批国家有用人才的基础事业,这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P14014310、张雪门的幼稚教育目标分类

15、P126-128 以培养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以陈腐的学问、忠孝的道德以及严格的管理对儿童实施以培养士大夫为目标的教育。 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教育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的,力图通过宗教教育毒害儿童,是指将来 成为虔诚的信徒和帝国主义温顺的奴仆。 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内身心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环境。 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培养有健康的体魄、由劳动的习惯、有自治能力、有不畏强暴抵 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自信心,而又能适应新生活的新国民。目的在于改造民族的幼儿教育目标: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养成劳动与客观 的习惯态度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做奋斗之 决心和实力。意义:培养有健康的体魄、由劳动的习惯、有自治能力、有不畏 强暴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自信心,而又能适应新生活的新国民。11. 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