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37443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广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草案2015年12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前 言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沿海的,位于中国南部边疆,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多民族山区沿海省份。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横贯全区中部。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濒,北、东、西三面分别与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等省相邻,西南与越南毗邻,陆界国境线637公里。全区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辖14个地级市,35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5个县、12个自治县(共有109个县级

2、行政单位),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截至201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475万人,常住人口47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8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6.01%。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此外还有满、蒙古、白、藏、黎等其他25个民族成分。在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1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西各种人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资源,坚持体制创新、经济优化,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加工业及其他产业开发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走开放型、外向型经济道路,重点发展城市、县城重镇

3、,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自2005年起,我区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14年底,广西已建成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3座,停运7座,在建4座,实际建成运行82座,其中已建成运行垃圾填埋场70座,垃圾焚烧场6座,堆肥场6座。全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2.24万吨/日,运行及在建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07万吨/日,实际处理规模1.75万吨/日。在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总处理能力为0.44万吨/日,极大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对促进城镇建设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4、,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2020)和国家发改委、城乡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大纲编制本规划。规划在充分分析我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现状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并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一、 规划原则(1)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全程管理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和污染防治能力全过

5、程建设,重点突破垃圾转运以及减量化运作、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能力建设等薄弱环节。(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城镇、乡村垃圾处理设施的类型、标准和规模,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城镇、乡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布局,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使规划与现状有机结合,规划与城建、乡村建设工作密切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要按照国家有关城镇、乡村垃圾处理技术与建设标准,慎重选择垃圾处理的技术和工艺,适度控制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3)城乡统筹,区域共享。根据全区污垃项目督察情况,充分考虑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自然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优化运用多种管理、技术手段构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乡村垃圾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