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37112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联机技术标准和要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标准和要求一、技术要求:1.1产品规范及标准产品的设计、制造、性能、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测试等,都应按国内外通行的现行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若标准跟新则以新标准为准,包括但不限于: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GB/T14296-93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174-20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 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4-2008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9237-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

2、4706.32-200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空调用通风机 GB/10080-88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GB/T17791-1999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T21087-2007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 JB/T9064-1999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755-2000整体式机电一体化空调机组 JB/T-8544-1997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18836-2002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JG/T22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测定-工程法GB9068-88/HS56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低压电器

3、外壳防护等级 GB/T4942.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7251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1.2基本要求:1.2.1空调系统应在当地气象参数条件下,能满足多种运行负荷和工况的需要,达到室内设计参数规定的制冷、制暖效果。1.2.2工作环境温度:1.2.3制冷运转范围:1543(DB);制热运转范围:-1515(WB)。1.2.4设备应符合如下供电条件: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V10%,单相电电压为220V10%,频率为50HZ。1.2.5多联机的能效应满足国家规范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4-2008的要求。1.3一般要求1.3.1 机

4、组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1.3.2 机组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使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机组应在铭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1.3.3 机组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1.3.4 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针孔,不应有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1.3.5 涂漆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1.3.6 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1.3.7 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1.3.8

5、 带有远距离操作装置(遥控器)的机组,除了机组开关或控制器之类操作外,应是不会使电路闭合的结构。1.3.9 机组的各种阀门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机组正常工作。1.3.10 机组的多联机检测保温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保证机组表面不应结露,应无毒、无异味且为难燃材料,材料应符合GB 8624-1997要求。1.3.11 机组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常工作。1.3.12 机组结构和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考虑采用环保材料和可作为再生资源而利用的材料。1.3.13 机组电镀件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2,大于100cm2的试

6、件,每100cm2试件镀层不超过2个锈点、锈迹;小于100cm2的试件,不应有锈点和锈迹。1.3.14 涂漆件的涂膜附着力按国家标准试验后,漆膜脱落格数不超过15%。1.3.15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分流不平衡率按国家标准试验时,机组的分流不平衡率应小于20%。1.3.16 机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JB 8655的规定(JB 8655内噪声要求不包括)。1.3.17 机组应在制造厂标称的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的工作,包括室内、外机的最大高度差,室内、外机最大管长,室内机之间的高差,多联机检测最大配置率,最小配置率,最低环境温度制冷,最低环境温度制热。1.4性能要求1.4.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按G

7、B/T 18837-2002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1.4.2运转:按GB/T 18837-2002试验,所测电流、电压、输入功率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1.4.3室内机制冷量: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室内机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冷量的92%。1.4.4室内机消耗功率: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室内机的送风工况下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其名义消耗功率的110%。1.4.5制冷量: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冷量的92%。1.4.6制冷消耗功率: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的实测制冷消耗

8、功率不应大于其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l1O%。1.4.7室内机制热量: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室内机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热量的92%。1.4.8制热量: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其名义制热量的92%。1.4.9制热消耗功率: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其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110%。1.4.10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的多联机检测实测制热消耗功率要求为:每种电热装置的消耗功率允差应为电热装置额定消耗功率的-10%-+5%。1.4.11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

9、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多联机检测在停机10min后起动,连续运行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室内机蒸发器的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1.4.12最小运行制热: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在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1.4.13室内机冻结: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蒸发器的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面积的50%。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室内机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1.4.14室内机凝露: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室内机箱体外表面凝露不应有滴下,室内送

10、风不应带有水滴。1.4.15室内机凝结水排除能力: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机组室内机应具有排除凝结水的能力,不应有水从机组中溢出或吹出。1.4.16自动除霜:按GB/T 18837-2002试验时,要求多联机检测除霜所需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在除霜周期中,室内机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l min。融霜周期结束时,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5;1.4. 17噪声:按GB/T 18837-2002测量机组的噪声,噪声测量值不应超过表3、表4的规定。1.4.18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5规定的92%,其值为0.05的倍数。1.

11、4.19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制热综合性能系数不应小于多联机检测表5规定的92%,其值为0.05的倍数。1.4.20热泵型机组的热泵名义制热量不应低于其名义制冷量。1.5多联机室外机1.6.1 室外机容量应根据室内机容量和同时使用系数选择,并根据配管距离、室内外机的落差、环境温度等进行修正。1.6.2 压缩机必须采用世界知名品牌的压缩机,在宽广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可高效运行。压缩机需带减震装置,维修方便。在运行中,有良好的润滑保障。1.6.3 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单元模块必须有一台数码涡旋压缩机或变频压缩机,保证各模块能够按顺序启动和轮流运行。各模块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且保证在个别模

12、块出现故障时,其余模块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代替故障模块进行工作。1.6.4 压缩机应有良好的回油措施,回油运转时间短,降低对系统的污染。1.6.5 室外机冷凝风机应采用低噪音风机,可进行直流变速调节、运行宁静。1.6.6 机组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能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机的运行状况,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运行。1.6.7 机组应有隔振装置,维修方便,运行中有良好的润滑保障,并且运转过程中不得出现异常声响和振动。1.6.8 机组应具有良好的防尘、防雨、防腐和安全防护性能。外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并作除锈和防腐处理,在运输和安装、运行过程中不得出现凹凸变形。1.6.9 机组表面应无划伤、锈斑和压痕,表面

13、光洁,喷涂层均匀,色调一致,不得有剥落、卷皮、裂纹、气泡、流痕、杂色等现象。1.6.10 供电电源:380V10% / 50Hz。1.6多联机室内机1.6.1 室内机的容量和数量的选择应满足房间负荷计算的要求。1.6.2 风管式室内机须出厂标配回风箱和长效过滤网。风管式室内机机身必须为镀锌钢板。1.6.3 供电电源:220V10% / 50Hz。1.7控制器要求1.7.1每台室内机配置一台标准有线控制器,控制器固定在墙上,在屏幕液晶显示面板能显示所有的运行情况,具有温度设定、制冷及制热模式设定,以及风量调节和故障自我诊断功能。1.7.2室外机组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功能,能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和

14、室内机的运行状况,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运行,并联机组或有多台压缩机时,应能使各机组压缩机具有循环启动功能。1.8其他技术要求1.8.1空调机组冷媒管最大长度,室内、外机安装高度差,等相关安装参数必须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1.8.2制冷剂采用环保制冷剂。空调系统调试前应灌好制冷剂,质保期内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如需要补充或更换制冷剂,买方不再支付任何费用。1.8.3蒸发器、冷凝器盘管应采用紫铜管,翅片应排列整齐、片距均匀,无裂纹、毛刺等。不允许有碰撞损坏。1.8.4冷凝器、蒸发器及其他在压力下工作的部件应符合有关规定,在工作压力下应能长期正常运行、无渗漏。1.8.5机组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隔热材料应具有无毒、无腐蚀、无异味、不起尘、无异味、不吸湿的性能,并符合有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粘贴应平整、牢固。不得有附着不良、剥落和霉烂等现象。1.8.6机组应带有以下保护装置(至少,但不限于):a.压缩机吸排气压力保护b.压缩机排气高温保护c.过流保护d.压缩机频繁启停保护e.压缩机油温保护f.压缩机过载保护g.室内机防高温保护h.防冻结保护i.防电磁干扰、抗雷击保护1.8.7每件产品都应在明显的位置上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