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36036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婉约词及豪放词特点比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婉约词与豪迈词特点比较明人张綖第一明确地用婉约、豪迈的观点来归纳词中这两种不一样的创作偏向,他在诗余图谱 中说:“词体大概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迈。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迈者欲其气象恢宏。”关于词的 婉约与豪迈的特点的比较,我们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谈论。一)题材内容不一样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子女情长、欢爱分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波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唱那些在 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豪迈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单描绘花间、月下、男欢、女爱。并且更喜摄入军情国事那样的重要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相同地反应生活,所谓“无言不行入,无事不行入”。词一出现,就以 “艳情”为主旨,这就确定了诗

2、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这一分工,给了士医生一个宣泄情欲的门路 特别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绘男欢女爱、子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 等街市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重。自词之出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 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但假如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必定为士医生等正统文化的代表 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先人长短句诗 也”的倡议,并不是要抹煞次的特别审美兴趣,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倡议词的品行,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地,所以出现了此后的豪迈词,

3、词的风 格日益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地弘大,气概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坦直, 这即是婉约词与豪迈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一样。二)艺术表达方式不一样婉约词表达上重视委宛婉约,其实不像豪迈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假如与其题材内容 相关。婉约词适合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委宛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 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现出来。试想,在酒宴樽前,花天酒地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假如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兴致索然!这 全部都恰好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而豪迈词表达起来喜爱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关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迈词来说,其深沉的思想 文雅的

4、情味,引人沉思的真理,“庄重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令人倾倒,故无暇不必 作太多的辞藻修饰。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优点。试想 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子女情长,或用婉约委宛的方式去抒发壮志激情,那必定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 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三)境界滋味不一样婉约词构造深细周密,重视乐律谐婉,语言圆润,清爽绚丽,拥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 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乐律联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所以比较柔美,甚至豪华。内容上重申对风花雪 月,分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一定敏感仔细,崇尚艺术的美的境地,这样才有它的存在 价值。用此刻的

5、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轻柔的美,读起来很美好,回味起来更美 经得起斟酌。豪迈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澎湃,有气概,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线较为广阔, 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许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乐律 的谐婉,豪迈词不拘守乐律,内容比较充分。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南渡此后,因为时代巨变,悲壮大方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迈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迈词派不只“耸然别立一宗,震烁宋朝词坛”,并 且宽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朝,向来都有标举豪迈旌旗,鼎力学习苏、辛的词人。豪迈词与婉约词

6、比较 宋词中的婉约、豪迈问题,是一个关乎到怎样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问题。不论你能否赞同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没法回避的问题。最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情谈论,据不完整统计,各地报刊发布的文章有十几篇,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可是,不论是同意这种两分法(或理解为两种基本 风格,或理解为两种派别,或理解为2/12阳刚与阴柔两种美学范型),还能否认这种两会法(或以为婉约、豪迈不过多种派别的两种,或以 为两者不过多种风格的两种),都对以下两个问题注意不够。一是用婉约、豪迈的明确观点来论词,只管源于明人张ydn,但对词中这两种创作偏向的 认识则是从宋朝就开始

7、了的。二是极罕有人注意到古人在阐述这一问题时的出发点,即词中婉约、豪迈问题的提出是与诗词的体性之辨相联系的。这两点是 互相关系的。因此我们把它放在一同阐述。一最早意识到宋词中有两种不一样创作偏向的是欧阳修。魏 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云:“范文正公(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累。 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而这种被欧阳修讽刺的“穷塞主之词”,正与欧阳修写的诗若合符契 隐居诗话云:晏元献殊作枢密使,一日,雪中退朝,客次有二客,乃欧阳学士修、陆学士经。元献喜曰:雪中诗人见过,不行不饮也?。因置酒共赏,即席赋诗。”是时西师未解,欧阳修句有“主人与国 共体戚,不惟

8、喜乐将丰收。须怜铁甲冷透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此诗因“颇述边镇之劳累”,而惹得“元献怏然不悦”。被人称为“开宋朝豪迈词先声” 的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被欧阳修讥为非“本色”的“穷塞主之词”,风趣的是,欧阳修却冒着显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累”。在欧阳修看来,诗词有 别,“分工”明确,范仲淹的“穷塞主之词”,假如言志之诗,自是当行本色,若填入小词,则难免歪 门邪道了。到了苏轼,存心创办一种新词风,以与传统词风相抗衡,使词中的两种创作偏向更加明显。这一现象立刻惹起了词学界的注意。 王直方云:“XX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XX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词,先生词似诗?”。(1)XX

9、的另一个弟子XX也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2)十分明确地指出苏轼所代表的创作偏向就是词的“诗化”,他所创作的“豪迈”词就是与本色”词相对的“诗化”词。此后的李清照也责备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3)而从一定苏轼的创作偏向的一些谈论来看,也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胡寅云“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挣脱绸缪委宛之度,令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以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4)xx 灼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入迷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管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

10、分异?若从柳氏家法 正自分异耳。”5)二人都指出苏轼的新词风与花间集、柳永词为代表的传统词风迥别,而苏轼的“乐府 (词)”却与诗“岂当分异”?只管王灼不一样意他人视苏轼词为“长短句中诗也”,而他自己却恰好 视苏轼词为“长短句中诗也”。我们再看宋人对“豪迈”词风的另一代表辛弃疾的谈论。范开稼轩集序说,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时令自 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这种把词看作“陶写”“经济之怀”的工具的创作主张,与“诗言志”的传 一致脉相承。而潘fdng说得更加明确:“xx为词诗,xx为词论。”6)从宋人的阐述中不难看出,他们把范仲淹肇其端、苏东坡开其风、

11、辛弃疾集其成的词的创作偏向,看作一种与传统词风相对的词的“诗化”偏向,他们所创作的词自 然就是有别于“本色”词的“诗化”词了。明人张yan第一明确地用婉约、豪迈的观点来归纳词中这两种不一样的创作偏向, 他在诗余图谱中说:4/12“体大概有二,一体婉,一体豪迈。婉者欲其藉,豪迈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子瞻之作多是豪迈”。徐曾就延的见解一步“至其,有婉者,有豪迈者。婉者欲其辞情藉,豪迈者欲其气象恢弘。盖各因其,而动人,要当以 婉正。否,极精工,乖本色,非有之所取也”。(7)重抒怀,特别是重在表高出“礼”范的感情,不一样于“言 志”之。因“婉”“旖旎近情”,切合“动人”的特

12、,故“当以婉正”。而“豪迈”向于的“言志”, 少抒高出“礼”范的个人感情,故“极精工,乖本色”。而王世的见解更明确。他:“婉,浅至儇俏,于詹内奏之,一之,令人魂,一字之工,令人色,乃耳。至于大方磊落,横豪迈 抑亦其次,不作可耳。作宁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8)那种“婉、浅至儇俏”的婉,以抒背“大雅”的感情、追求美快感己任,而不一样于文学史上的任何一种文学。而“大方磊落、横豪迈”的豪迈,以体的 形式,表达了的内涵,故王世称之“儒冠而胡服”。元明清三代一定的人,也是把与“”、“六”相系,把它与相提并。元朝叶曾坡府写的序中就“公之短句,古三百篇之旨也 坡先生以文名于世,吟咏之余,章数百篇,而不淫

13、,哀而不, 真得六之体。”清人廷焯几乎了同的:( “坡不行及,全部是去国流浪之思,却又哀而不,怨而不怒,所以高。”( 9)就自己也公然承自己的是“先人短句也”。他在与蔡景繁中:“颁示新词,此先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欣喜,试勉继之”。而辛弃疾更是“果何意于歌词哉”,而 把词看作“陶写之具”,以抒发满腔忠愤。因此,我们把苏辛为代表的创作偏向,称之为词的“诗化” 把“豪迈”词视为“诗化”词,唯恐不是厚诬先人吧。二宋词中之所以会形成婉约与豪迈两种创作偏向 是由多种原由决定的。第一,这两种创作偏向的形成拥有深刻的社会本源。婉约词风的定型期间,正是中国封建社 会从茂盛走向衰败的晚唐五代。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仍

14、,时运衰颓,危在旦夕。这使文人们“致君尧舜”、立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失掉了实现的外面条件 他们由追求社会政治价值转而追求自我价值,追求内在感情的知足和审美快感。晚唐诗人李商隐就公然 责备“周公孔子之道”,他说: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所以“夫所谓,道?者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 ”?10)在他看来,人皆有“道”,而非周孔所能垄断。从而提出文学的功能在于独抒“性灵”,张 扬人性: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11)那种外在的“政教人伦、修齐治平”,在他们看来,远不如痴男怨女们的缠绵悱恻, 歌宴舞席上的声色之娱更令人销魂荡魄。文学回归到人本身,被压迫了几千年的人的 “七情”成为文学的真实

15、主题。畸形繁华的城市经济(成都、金陵等),为这种艺术兴趣供给了物质基础。商业经济繁华,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各处是绮罗香风,歌宴舞席,正需要融音乐性、抒怀性、欢乐性为一体的词这种文艺形式。西蜀、南唐的词人们把偏于抒发个人感情的词纳入 征歌选舞的轨道,成为酒宴上让歌女们歌唱的 “应歌之具”。唱词又独重女音, 其内容着重于男女之情,表达上委宛缠绵、隐约凄迷,这就形成了词的基本风 貌。后代把词的这种基本风采纳入“婉约”的范围,视为词的“本色”。到了宋朝,一是 政治、军事不可以恢复唐朝的旧观,二是城市经济的持续繁华,这就使宋朝成为一个表面上拥有“升平气象”,而实质上却脆弱守旧的社会,这从宋与辽、西夏、金 元的关系上就能够获得说明。时代精神由唐朝的开辟进步变而为退却和守旧。士医生们固然口 头上还在标榜“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但实质上却沉醉在听歌观舞的歌酒风流上。北宋名相 寇准“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12)太平宰相晏殊过的也是“一曲新词酒一杯”的生活。北宋一百六十余年中间,不论黄阁钜公 或许乌衣华胄,多数寄情声色,歌舞作乐。南宋固然偏安江南,但还是“满城钱痴买娉婷,风卷画楼丝 竹声”。13)这就是宋朝婉约词大盛的社会本源。可是,因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够充足,市民阶层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集体,只管当时“歌台舞席 竞赌新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