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35810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word驿路梨花教案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i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小说围绕“小茅 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一释疑一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 果。2 引导学生略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梨花”的相关内容。再细读课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 考“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从字面意思、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方面,分析、理解、品味用“驿路梨 花”做标题的

2、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可贵,发扬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人。教学重点:1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2 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2. 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45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字词检查2. 课文听读,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一、趣味导入,作者简介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驿路梨花 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

3、染,你一定 会深深地爱上它。出示:梨花图片。彭荆风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彭荆风,随军进驻云南。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其 中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均在全国获奖。1962年写的反映苦聪人翻身解放的长篇小说鹿街草。二、预习测评1、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驿(y 1)路简陋(I U) 麂.(j 1)子 折损(zh es in) 2、释词或写词。陡峭(d Sj qi ao) 撵(ni m)走 恍惚(hu an

4、g h u) 香气四注(y i)露宿(l us u)肩扛(k eng) 修葺(q 1)竹篾(mi e) 悠(y oj)闲晶莹(j mg y ing)(1)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2)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3)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4)香气四溢:香香的气味四处飘溢。亦指良好的情操为很多人知道,美名传播很远。3、小知识:助词(二)动态组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 1)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

5、三事 )( 2) 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彭荆风驿路梨花)( 3)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语气组词主要包括“了”“嘛”“啦”“吗”“呢”“吧”“啊”等,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 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例如:( 1)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杨绛老王 )( 2)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杨绛老王 )( 3)山,好大的山啊! (彭荆风驿路梨花 )三、课文听读彭荆风驿路梨花 mp3音频朗读 驿路梨花演读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2、“梨花” 有何含义, 并说说文中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用“驿

6、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导学反思:第二课时 (总第 46 课时)教学要点: 1. 理情节:两次误会、三个悬念。2. 析人物:茅屋的小主人是谁?人物描写角度。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1、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2、 “梨花” 有何含义,并说说文中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 处?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一)理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情节顺序( 1)阅读方法:做到“两动” ,“四不”。“两动”是动眼,动脑; “四不”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不回视。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概括故事情节。( 2)整体理解课文。按课文顺序复述课文。( 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7、?“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4)本文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 ,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 插叙 。这样一来,就使文字节省而容量较大。2、情节特色:(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第二次误会: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哪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悬心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貝悬心二到底谁是房子的

8、主人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初误会再误会解误会(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 合课文内容来谈。十几年前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按照小茅屋的 建造,照料顺 序怎样?_ 我们”路过住宿3、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顾小茅屋;瑶族老人、“我” 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他们

9、都是小茅屋的主人。4、文章结构安排的好处:(1)省文字,容量较大;(2 )悬念层叠,波澜起伏。插叙插叙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3梨花姑娘岀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插叙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丨 借住 2 照看小茅屋丨(二)析人物1、文中出现哪些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等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2、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出现次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时间1“我”和老余投宿、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十年后的一天早上2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前一天晚上3梨花妹妹照料小茅屋前几年姐姐出嫁后4(解放军)盖小茅屋十多年前5(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小屋后、出 嫁前3、茅屋的小主人是谁?你

10、们谁是梨花啊?茅屋定是你们的啦?对门山头上有 个叫梨花的小 姑娘,茅屋可 能是她的!茅屋的小主人是谁?“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 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 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等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和妹妹照料小屋,过路者也为小屋做贡献,小屋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所有,它属 于共同建设小屋的人们。从这

11、个意义上讲,建造者解放军、照料者梨花和梨花妹妹、瑶族老人、“我”和 老余等都是小屋的主人。茅屋的小主人是谁?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妹妹 梨 花 解放军叔叔投宿,修葺茅屋给茅屋送粮,修葺茅屋照管茅屋照料茅屋盖小茅屋总、结: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 屋的主人。哈尼族哈尼族主要聚 居在云南省红河哈 尼族彝族自治州和 思茅、玉溪、西双 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地。有本民族的语 言,历史上无本民 族的文字。4、人物描写角度直接写人: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写人:梨花和解放军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直接写的人有力的衬托了间接写的人。导学反思:第三课时(总第47课时)教学要点:1.赏

12、环境:梨花及其作用。2.拓展延伸,品味词语。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三)赏环境1、文章第一段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山势?作用是什么?好大、起伏、挨、延伸、消失等词描写山势,由远及近,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2、小屋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呢?里面有些什么陈设呢?我和老余赶山路,正担心要在“这深山中露宿”时,巧遇出现在梨树林边“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 小屋”。室内陈设:大火塘、有 铺着厚厚的稻草”的 大竹床”还有 装满了水”的 大竹筒”屋内外贴的告示:门板上有热情的请进”两字,墙上有为客人提供服务的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

13、巴、辣子。”真诚热情、细致周到。j由外及里稻草- 请冷-水进3、梨花及其作用屋后边有干柴, 梁上竹筒里有 米,有盐巴,有 辣子由远而近M XL- 矛早细心水竹篾篾泥墙(1)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分别在哪里? 第一处:4 6自然段,(开头) 第二处:27自然段,(中间) 第三处:37自然段,(结尾)梨花”在文中的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 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

14、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 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 梨花”建立起关联。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 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 者对小茅屋 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 发展。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