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34867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摘要(5号黑体加粗):以芹菜叶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芹菜中的总黄酮类成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重点考察了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五个单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5%,超声功率为55W,超声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80,超声提取时间为10min,采用该最佳提取工艺,总黄酮的得率可达0.221%。(5号宋体)关键词(5号黑体加粗): 芹菜叶;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 ;(5号宋体) Abstract(5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2、):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celery salt with ultrasonic wave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mono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parameters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investigated importantly, including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ultras

3、onic power, ultrasonic extracted temperature, ultrasonic extracted time, and material/extraction solution ratio. 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ethanol concentration 65%, ultrasonic power 55W, ultrasonic extracted temperature 50, material/extraction solution ratio 180 and ult

4、rasonic extracted time 15min. Under the abov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total flavonoids yielded 0.221%.Keywords: celery salt; ultrasonic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total flavonoids(5号)Keywords( 引 言芹菜(Apium graveolens L. )是一种二年生的伞形科芹菜属的草本植物,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芹菜中含有以芹菜素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压安神、降血脂、镇静健胃、保护血管、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

5、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以及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药用价值。作为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提取和测定芹菜内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黄酮类化合物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煎煮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浸渍法、渗漉法、水蒸汽蒸馏法等。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在一些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来提取,存在着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低等缺点。现已逐步被一些安全、操作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提取方法所取代。考虑到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技术应运而生。此方法具有能耗低、效率高、不破坏有效成分的特点。在较低温度超声作用

6、下,对乙醇浸提芹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表明,超声可以强化乙醇浸提法,达到省时、高效、节能的目的。用超声技术提取,可提高提取率并缩短提取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本实验目的就是要找出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从而使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化和物的得率达到最高。考察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和提取条件。实验中,从芹菜叶提取黄酮类化化合物。将芹菜与乙醇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超声波清洗仪进行超声,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等条件等使黄酮从芹菜叶中分离,最终找出最佳的提取条件。本实验研究的结果不仅可用于芹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7、,在其它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中也具有参考作用。所以,本实验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1章 绪论1.1 黄酮类化和物的特性1.1.1 物理特性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1,少数为无定型粉末。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CH3)等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黄酮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1.1.2 化学特性生物类黄酮结构是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指以

8、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2为: 1.1.3 光谱特性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取提取液以溶剂定容测得在510.0nm处的吸光度值最大3,因此确定510.0nm为最大吸收波长。1.1.4 稳定性(1)对光照的稳定性日光对黄酮稳定性有一定影响4,自然光对生姜黄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避光条件下黄酮的稳定性较好,紫外光照射4 min以下对黄酮的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总之,短时间里光照对生姜黄酮的稳定性影响不大。(2)对热的稳定性50以下,黄酮溶液的吸光度变化很小,当温度超过50时吸光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表明,在5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黄酮的热稳定性较差,应

9、尽量在50以下制备和保存。(3)对pH的稳定性pH为36时黄酮溶液的吸光度变化不大5,稳定性较好。当pH小于3或大于6时,吸光度明显下降,说明溶液过酸或过碱时,黄酮的稳定性较差,可见酸碱对其影响都比较大。(4)氧化剂对黄酮的影响随着氧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黄酮溶液的吸光度略有增加,但上升幅度不大,说明氧化剂对黄酮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所以可认为黄酮具有抗氧化做用。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2.1 抗肿瘤、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6是通过促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致癌剂及抗氧化等多途径发挥疗效的。如大豆异黄酮的A环5、7位及B环的4位的羟基是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基团,在前列腺细胞增殖阶段大豆蛋

10、白对其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减少前列腺肿瘤的发生。Kenneth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赵秀兰等的研究表明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具有抑制乳腺肿瘤的作用。1.2.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压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7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项强、头晕、耳鸣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尤以缓解头痛、项强为显著。葛根素对正常和高血压动物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静注葛根素能使正常麻醉犬的血压短暂而明显地降低,也能显著降低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凝血因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作用。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

11、凝集,对5羟色胺和ADP联合诱导的家兔和绵羊血小板凝集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羟脯酸代谢,使内壁的胶原或胶原纤维含量相对减少,利于防止血小板粘附凝集和血栓形成,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大豆异黄酮能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高浓度抑制血管渗透性因子诱导的冠状动脉舒张。对外周血管8的影响:静注黄酮类化合物于麻醉犬后,全部动物的脑血流量增加且血管阻力相应降低,还能使乙酸胆碱引起的脑内动脉扩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减弱,使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血管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还可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微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管径增加,流速加快。1.2.3抗氧化

12、及抗自由基作用自由基性质活泼,有极强的氧化反应能力9,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在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结构改变和功能破坏,而引起癌症、衰老及心血管等退变性疾病。在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方面,国外曾有人利用DPPH法研究羟基黄酮以及单宁和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徐雅琴研究了黑穗栗叶片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叶片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且其抗氧化性随天加量的增加而增强。于长青等研究表明,麦胚黄酮可显著增强大鼠血液中和活性,提示麦胚黄酮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类的生物合成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1.2.4抗炎、抗微生物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胞的分泌过程,有

13、丝分裂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起抗炎及提高免疫功能10。多数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大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对多种刺激引起的组胺及慢反应物质的释放,抑制PGE2、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抑制大鼠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及其脱颗粒。白凤梅等研究表明,天然黄酮对小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消退作用。甘草第2期王长远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黄酮化合物中抗菌成分较多,其黄酮单体化合物licochalconeA,licochalconeB,glabridin,glabrene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Neobavai isolavone亦能明显抑制烟

14、曲霉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生长。翟爱华等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对麦胚黄酮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灰葡萄孢、白色念珠菌、黑根霉、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1.2.5类黄酮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关对类黄酮作用的大量研究表明,类黄酮物质对动物的脂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11。Lichtenstein认为,大豆产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作用归因于大豆类黄酮的降血胆固醇、抗氧化和保护动脉完整的作用。Balmir等在大鼠试验中发现,大鼠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浓度12。于长青等试验研究表明麦胚黄酮可明显地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1.3 黄酮类化

15、合物的提取及影响因素黄酮类化合物分布范围广、种类多、生物活性广泛,而且毒性小,使其分离提纯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中13,溶剂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等传统方法仍占主导地位,但与一些新兴的提取分离技术相比,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如能量消耗大,提取温度高,时间长,不利于黄酮类化合物母核活性的保护,产品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和含量低,尤其是存在溶剂残留。相反一些新兴技术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技术等具有物耗能耗少,提取速度快,产率和纯度高,提取条件温和,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母核活性的保护等特点。今后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优化现有的传统提取工艺的同时,着手新兴技术的完善和普及。1.4 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业的应用1.4.1 天然甜味剂柚皮苷属二氢黄酮,经过氢化处理可以转变为二氢查尔酮,具有甜味14,甜度是蔗糖的100倍。柚皮苷与异香兰素作用得新橙皮苷,新橙皮苷经过氢化转变为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其甜度为蔗糖的950倍,而且此两种甜味剂回味均无苦味,可直接用于各种食品中,并具保健作用。1.4.2 天然抗氧化剂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SatuS Pekkarinen等人发现在亚油酸甲脂体系中,杨梅酮(myricetin)与槲皮素(Quercetin)的抗氧化效果优于维生素E。Susana Nie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