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347707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提起文言文的学习,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很“头疼”。大多数同学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无外乎熟背词句的解释,重点词句的翻译和部分文段的背诵与默写。学了越多的文言文就越引起学生的反感,老师也因此感到教授文言文的压力翻倍,怕文言文,怕写作练习。记的有人曾说过“语文学习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虽然只是句玩笑话,可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学习一些文言文章,根据

2、文章的特色去上赏析文段的优美之处,有效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学习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感,自然而然地就有言可写,摆脱对文言文章的反面情绪,减少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我在讲授湖心亭看雪时,教学的设计注重学科特征和文体特点,恰当利用多媒体资源,从游记的“行”、“景”、“情”等几个方面,以“寻解行踪”、“探景探情”、“美点品析”为主要的教学活动,运用齐读、范读、选读和品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引发学生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图文并茂和声像具备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读写结合,在活动中交流、探究、对话和体验,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学习了本课后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在多方面能力

3、上有了一定的提升。1充分调动学生,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以往,我们学习优秀文章时更多地是老师说出文章词句的“好处在哪里,怎么个好法?”成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本篇游记文中可以看到游者的“独行”、“奇景”、“巧遇”即行、景、情方面。游览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致?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开始本课的重点内容,探悟西湖景色和游者的深情,进入“探景探情”的教学环节。学生们以46人为一组展开讨论,结合学案,从教师提示的“重点字词”、“写作方法”、“修辞方法”、“描写顺序”等几个角度思考,赏析写景的句子。重点记录在学案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言补充。学生从最开始一个人的单方面的理解到启发

4、后的多角度的认识,无形中开拓了思维,加深了理解。同学们互相启发,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课文语句。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此时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智慧的整合。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学习本文写景的特别之美,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更是通过本文的学习,学到对美词佳句赏析的方法,是一次语文鉴赏能力的有效实践与练习的过程。2重视背景运用,增强理解文章的深度对于读者来说,透过简练写景叙事的文字,体会作者深处的情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脱离文章的理解去直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那是不合情理的,或者只能是非常浅显的。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离不开游览者的情感,要想真正地理解

5、文字中所表露出的更深的情感,就需要知人论世,走进作者的世界。课堂上,师生在对文章有了一定程度的分析理解后再探寻作者深度的思想情感,便达到了水到渠成或推波助澜的效果。于是,我带领学生进入“走进张岱”的环节。学生从文本中找寻,结合教师的引导,了解到张岱主要的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风格流丽清新,寓情于景,均成书于清朝。然而张岱依然在自己的书中沿用明朝年号(如:崇祯),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便是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在了解背景前的“探景探情”活动中不能提及作者的这一深度情思,而讲解后的“美点赏析”中,很多同学已经能很快地联系作者的背景体会他的

6、“痴”情,体会到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更是痴情与往事的怀恋与故国的怀念之情。这看似不经意的教学必备环节却在此处极大地配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度了解与体悟。3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教学的基本活动。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促使学生“把听到的想出来,把想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在初步感知课文,探景探情环节的学习与体会后,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此时此刻把这些感悟与情思付诸于笔端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美点品析”就是让学生把课上生成的理解与感悟及时地转化成文字付诸笔端。学生

7、的所学内化为写作能力,做到对课文内容的系统整理,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对文章真正的理解,知识延伸内化形成“美文”。课上的品味“美点”是选取课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做简要的赏析。可以从美感、修辞、写作手法、情感等多个角度思考。把课堂上的所学、所感、所悟形成文字,使其对美文的认识延续,同时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反思与发挥的机会,落实在笔头上,巩固加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之后的再交流与品评定能对学习语文起到很大的促进效果。课上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的确能感受到学生们对文章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完成的作业好似闪光的作品,以不同的语言表达出学生们的心得,形成也篇篇精美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

8、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文言文教学理应根据文章的特点,从文章的特色着眼。本文教学从美词佳句和特色写法上引导学生品读和赏析,自然地带领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人优美的文段,从而达到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学生们通过课文的朗读、感知、探究和品析等环节的学习,激发了灵性、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文化积累。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上特意配备的录像设备和相关人员的听课指导给学生增加不少的紧张感。不论是课上的发言,还是完成品味文段的写作练习之后,很多学生都不是很放松,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活跃度,这还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调节。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我的语言表达还有欠周

9、密的地方,需要多加改进。在课后领导和老师们的评议中虽然大家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肯定,但是也提到了一些有待思考的问题。例如本文赏析的深度上是否有待再挖掘,能否展开更深层次的认识,再多“放手”让学生随意选取自己喜欢和欣赏的词句去品读与感悟,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教材中选取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设计者们的意图,每一篇文言文都闪耀着古代文人智慧之光。如果我们更深入地“探”到它们内在的精华之美,以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们体会和理解,那么经过这样熏陶的孩子们自然会受益匪浅,不论在文言文的学习还是其他文学作品上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其自身的文化修养。虽然备课过程非常繁琐不易,但是从教学完成后的收获上来看还是非常值得的。一节课下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通过仔细的备课和精心的设计,不仅对本文的教学上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促使我思索优化文言文教学和游记文章等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