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345387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建议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析这是一首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顿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傍晚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二、?雁门太守行简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上句写危城

2、将破时惨重的氛围。?晋书五行志:“凡坚城之上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作者在这里暗用此典一下句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声势。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两句写一支轻兵在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在消沉的战鼓声中,将士们冒着严寒杀向敌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氛围,表现了危城守将

3、誓死报国的决心,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三、?无题简析本诗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在封建礼法的重重妨碍下,男女二人难以相见的痛苦压抑的心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大的力量。“丝,双关语,隐“相思的“思。“春蚕、“蜡炬比喻精妙,叙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两句诗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写对女方的深刻体贴。咫尺天涯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线希望,都写得深刻动人。这首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在封建时代文人们那种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的特点。四、?天净沙

4、 秋思简析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枯槁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于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为第一层。最后两句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句点出时间,并呼应上文“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傍晚,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

5、,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誉为“秋思之祖。五、?山坡羊简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一条饱经历史兴衰的路,它唤起了作者的怀古之情。这不仅点明了题意,也饱含着感情色彩。“望西都,意踌蹰。二句意味更深长。作者西望长安,这汉唐帝国的都城,对其历史上的繁华昌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无限的感叹。这里隐隐约约透露出民族意识,即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怀,思想感情极为复杂.“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长安路而联想到秦汉兴亡,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伤心二字,为这种不由自主的联想平添无限苍凉凄楚。明明

6、是潼关心古,却把视野扩展到了潼关通往西都的路上,联想到关中逃难的饥民,他们成群结队,艰难地走在路上。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到难民群,而是抽笔去写此地往昔的兴衰,不言更胜有言。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萧条。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兴,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中,概括提炼出既朴素而又鲜明深刻的思想:兴也好,亡也罢,受苦遭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这是作者关怀人民疾苦情愫的升华,问题朴实,却十分锋利;看似简单,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它叙述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这是对全曲旨意一个十分警策、十分精辟的总结和概

7、括。六、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倡议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诗歌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脑海再现诗歌的艺术形象,感情上与作者融为一体。教学起始,要发明条件,让他们理解作者创作前的背景材料,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感情因素。在分析时,教师要用真切感人的语言,丰盛生动的表情再现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而不是干巴巴地去解词释句,证述证明。有些诗歌情在言表,可以直接感受和分析到;有些诗歌情在言内,披文亦可入情;有些诗歌情在言外,那么要“知人论世,弄清诗人写诗的用意,从而把握诗歌的真情和真意。诗歌教学,对层次结构的分析相对要少些,以免影响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教

8、学设计例如第一课时一、导入 新课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诗、宋词、元曲闻名世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古体诗两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二、整体感知教师先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反复诵读后,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叙述的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风光、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接着竭力渲染战场惨烈的氛围: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

9、天寒霜重鼓声不扬,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幕降临时映出紫色的霞光。诗的末尾抒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三、阅读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1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发挥丰盛的想像和联想,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诗歌的种类:就体裁方面分为旧体诗包括词、曲和新诗。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唐代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新诗有要求严格些的格律诗,有格律要求不严的、写起来比拟自由的自由诗,还有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散文诗。2了解如何去观赏诗歌的特点。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研

10、究把握诗歌描绘的人、景、物。通过赏析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3教师范读本诗,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4分析。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后答复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风猛雪早。大雪飘洒,天地一色。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答: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忽如

11、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忽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答复答:“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两句用

12、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顿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则下列那么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文中写军帐中钱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答:“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答:送客送出军门,时已傍晚,又见大雪纷飞,尽管风势猛烈,辕门上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得一动不动了。这一生动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那以白雪为底色上的一点鲜红,为那冷色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为洁白、寒冷;那雪花纷飞的空

13、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答: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讨后答复答: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清。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答:全诗以雪景烘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烘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5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略雁门太守行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李贺79

14、0 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6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屡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诗。3结合课下小注疏通文句,然后让学生译字面意思。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号角震天凉秋更肃杀,鲜血凝泥沙暮色中映出紫霞。半卷着红旗易水河边又起厮杀,浓霜凝住战鼓声闷也乏。君王招纳贤才的深思要报答,高举宝剑奋战疆场献年华。4分析全诗内容。1同学们讨论思考: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急形势?答:“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竭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氛围。2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战场的惨烈?答:“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