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342905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点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为主线“文”“言”共生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点评 课前交流 课前咱们先聊聊,有积累四字词语的习惯吗?关于描写“山”的四字词语,你知道哪些?描写“水”的四字词语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含“山”和“水”的诗句,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王之涣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李白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杜甫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陶渊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擅长用文字寄情山水。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同样是寄情抒怀,文人用文

2、字,画家擅长用(生:色彩),歌唱家擅长用(生:歌声),演奏家擅长用(生:乐器)。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艺术有关。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师:你是怎么知

3、道的呢?(看注释) 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 师: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绝笔不是这个意思,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7页,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完了

4、举手示意。 师:好读吗?(有一点拗口)老师先来读,怎么样?(师配乐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谁能尝试着读一读伯牙绝弦?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指生读)真好,两个语气词都念准了,我们一起读两遍“哉”“兮”。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男生读、女生再读: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间的停顿也得注意。谁再来读伯牙绝弦?大家听他是怎么停顿的。(指名读) 师:你在用心体会停顿。最后一句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 师:嗯,言字旁,更准确的是“说”。很多时候文言文

5、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一句读起来有难度,我们再试试。(生读师读生读) 师:看来,要想读好停顿,我们要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在这篇文言文中,有没见过的词语吗?(峨峨、洋洋)什么意思?()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师:比如“善”,文中出现了几次?(生:四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同一个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善哉”是什么意思?(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赞叹?(妙极了!真好啊!了不起啊!好快乐啊!) 师:还有两个字,“志”、“念”什么意思?观察这两个字,都是心字底,都含“心里想”的意思。(志、念)汉字是表意文

6、字,偏旁相同的字有时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 师:我们把上面三步结合起来,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注意关键词语的读法,自己试着按这三个要求练习朗读。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慢一点,轻一些,注意把握。 (生再次齐读课文)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师: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到这,你能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生: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生:心心相印的朋友是知音。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 俞伯牙钟子期 衣着衣着华贵,羽扇纶巾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国籍 晋国 楚国 身份 上大夫

7、樵夫 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生: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 师:是呀,装扮相去甚远、国家相去甚远、身份相去甚远,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生:是音乐。 生:是古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读好两个“善”字,再读! 生读。 师:能让大家听出他们分别擅长的是什么吗,谁再读? (指2名学生再读) 师:千里知音一“琴”牵,爱好相同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师: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师:我们来一块交流

8、吧。 生:我是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此段) 师:看来你们读懂了这几句文言文,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几句文言文的意思吗? (生略)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 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用上一个四字词。(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生1:我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 生2:我好像看到了

9、高不可攀的泰山。 生3:我似乎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 (生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来赞叹?(一生读,“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 (一生读,“若泰山”读得响亮) 师:好,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由衷地赞叹。 (一生又读) 师:是这样的铿锵有力、是这样的激情满怀。 (又指几名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赞叹,善听的子期呀,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生读) 师: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生: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 生:我好像看到了浩瀚奔流的大江。 师:于是,你满心赞叹(生读) 生:我看到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江河。 师:于是,你激情满怀(生读) 师: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自由读一读。 (出示链接,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