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34279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生字。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

2、,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二、揭题、审题板书课题,齐读。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夜莺的歌声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三、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四、理解课文(一)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觉

3、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夜莺”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教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引诱敌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机智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教师: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学生:课件出示:对话还有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自己会学杜鹃叫,这样是给游击队报信做准备,为下文消除敌

4、人的疑虑作铺垫。)“人呢?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课件出示:对话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小夜莺”利用大家的话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从中可以看出“小夜莺”在面对所痛恨的敌人时表现出的冷静、机智和勇敢的性格特点。(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指名读句子“小孩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

5、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作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小夜莺”并不是真的把德国鬼子忘了,而是在暗地里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体会“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的巧妙和机智!)齐读第二部分。(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读

6、“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越来越响”说明“小夜莺”离游击队员越来越近,一场战斗即将打响。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以下词语,用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毫无惧色敌人(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最后两部分。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

7、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五、总结全文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影片。结合中外战争史,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小英雄夜莺的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结合我国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小英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4 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个生字,理解“劫难”“趔趄”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品味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3、给各个部分拟出小标题,理解

8、课文内容,感受雨来与敌人英勇、顽强、机智地作斗争的英雄品质,理解他这样做的思想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雨来的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抓住重点部分及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导语:曾经,我们的祖国母亲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曾经,为了保卫祖国母亲,英雄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也在曾经,在课本里、在荧屏上,我们认识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海娃、嘎子。今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抗日小英雄雨来的英雄气概。板书题目:小英雄雨来。学生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本文主要

9、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检查字词,交流问题。()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hun zhng nng 还乡河睁眼瞎软鼓囊囊 g ji li qi 一骨碌劫难 趔 趄指明学生读词。全班齐读。解词。睁眼瞎:不认识字,没知识,没文化。造句:正是因为雨来的爸爸妈妈不想雨来成为睁眼瞎,才决定送雨来上夜校,让他受教育。劫难的近义词:灾难趔趄:歪歪斜斜,站立不稳。“抹”的读音,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部分与第六部分相同句式中出现的:“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中读,在第五部分中“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中读。并让学生做动作感受两个读音的用法。()交流: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0、?(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三、默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出小标题本文一共有六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一部分拟出小标题。小标题最好以词组或短语的形式出现。拟好后,先和同桌交流。学生默读课文,拟出小标题。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教师板书:()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受教育()听说鬼子要扫荡()掩护李大叔()勇斗日寇()雨来脱险四、画出情节曲线,找出重点部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整个事件的情节曲线,并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学生浏览课文,画情节曲线,并指名学生上讲台表演。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五部分)反馈。朗读重点部分,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

11、理解了字词,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给课文各部分拟了小标题,并找出了文中最能体现雨来英雄形象的重点部分。二、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落入敌手,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又是怎样做的?画出相关词句,并和同桌交流。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软、硬两方面。()雨来被抓住后,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鬼子先威逼利诱,哄骗雨来,雨来始终一句话:“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软的不行来硬的。敌人是怎样做的?学生画出重点段。()读一读,画出描写鬼子毒打雨来时的动词。()朗读重点段,感受鬼子的凶残。()教师范读,学生感受。(

1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段。()大屏幕出示重点段,全班有感情齐读。鬼子越凶残,雨来越顽强,作者正是用这种反衬的手法表现了雨来顽强的英雄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读出鬼子的凶残,读出雨来的顽强。理解第二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第一次在课文的哪里出现?(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正是上夜校时受到的思想教育,才让雨来有了斗争的动力,此时的雨来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化为了和鬼子斗争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实际上就是为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三、理解第一、二部分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敌人如此凶残,雨来最后会怎样?教师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此一个十二岁之少年,一身义举,满腔壮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凶残毒打,他始终咬紧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雨来被拉到了还乡河边雨来死了吗?教师范读: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

14、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教师:雨来为什么没有死?(开枪前,雨来就扎到河里逃走了。)梳理第一部分与整个事件的关系。雨来跳到河里能脱险,源于他的游泳本领高,而这救了他命的游泳本领正是在这还乡河里练就的。现在,同学们明白既然课文是写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机智勇敢的做斗争,而开篇为什么要写还乡河吗?(首尾呼应,并为雨来成功脱险埋下伏笔。)景物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四、总结全文本文运用首尾呼应,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描写了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勇斗日寇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并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珍爱生命,消除战争,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五、读写结合练习:“雨来,我想对你说”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英雄,当他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刺刀,在敌人软硬兼施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是一种机智勇敢、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他和我们一般大,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险境,又会如何?此刻,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雨来说,请你以“雨来,我想对你说”为题,把你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话。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