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341809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后,我首先对此书的苏霍姆林斯基有了一种崇拜之情,由于他是在不断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本训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老师的建议,感受颇深。不行否认,这些建议使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关心,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日的训练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月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日的训练工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准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

2、渴的灵魂。它像与老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老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的确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来说,发觉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忙于批改作业,周记、作文、家庭作业、默写还有一些补充的习题之类,有时候批到晚上一两点还是批不完。由于时间的绝大部分都用在了批改作业上,于是备课就不是太充分,干燥、枯燥的课堂自己都有点不耐烦,何况是同学呢? 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情。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老师上了一堂特别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全部老师。当别人问她

3、:“你花了多少时间来预备这节课”时,这位老老师说:“对这节课,我预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预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埋怨没有时间。殊不知,有时我们的时间分工也不太合理,甚至消失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我们总埋怨总有批改不完的作业,试想,假如我们把课堂效率提上来,书本学问的绝大部分能在课堂上消化,那么,我们还需要布置那么多作业吗?苦了同学又累了自己,何苦? 现在想来,自己的读书量真的很有限。有时为了一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寻着相关的图片和学问;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铺张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常不学习,急来“抱佛脚

4、”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省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学问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胜利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由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才能学会制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进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老师所不行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扪心自问: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阅历向我们阐述了很多宏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月,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

5、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训练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由于时代的变迁而转变或消逝。 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2 曾经有位训练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老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老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训练的爱心和.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老师所不行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由于我就属于这种类型。由于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谈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苏

6、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反复盯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那就是“汗”。也许算上从学校开头所读的书,可能200本还是有的,不过也许这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的本意吧?他所指的应当是你工作后吧? 这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由苏联宏大的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给老师们共提出了100条建议。最近我细细品读了书中的部分章节,你会发觉,尽管现在的训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训练思想,对今日的训练工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训练理论大师,本书针对老师的苦恼与困

7、惑,像与老师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一样。读过此书后,你肯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班级就会消失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同学,而到二、三班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同学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用心听讲,还是应当从我们老师自己身上找某些缘由? 由于班里有张某、费某两位“大将”,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深思中。作为训练者,我们是否做到了训练的公正?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殊是弱势群体。同学再稚嫩,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

8、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当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应走到这些同学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特地为他们预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同学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阅历的老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同学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同学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肯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索,由于在思索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学问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说说简单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

9、有很好的做到。由于我给同学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训练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转变,比如在给张杰、费丹军布置作业时,也削减了阅读、写作方面的作业,但这唯恐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我想,我做不到这些,也许就和我缺少训练素养有关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老师的训练素养中恰恰提到了,老师获得训练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当成为老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数时候都忙着批改作业、训练孩子、上课、听课,有多少时间在煞有其事地捧着训练名著或训练杂志在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方案、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

10、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信任大家确定不会和我一样吧?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肯定很可悲! 那么,伴侣们,和我一起读书吧! 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3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在自己上学期间就有所耳闻,甚至到自己考取老师岗位时,这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学问点来记忆,但从未想过自己能真实的读一下这本书,吸取其中的教学养分。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镇上组织了青年老师读书活动,人手一本给老师的建议一书,既关心青年老师提高教学力量,又让青年老师在阅读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五四”青年节。 刚拿到这本书,就扫瞄了一下名目,有几个题目瞬间吸引了我:“给新老师的几点建议”、“给预备教一班级的老

11、师建议”、“争取同学喜爱你的学科”,首先阅读了这几个感爱好的内容,读完的确受益匪浅。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教学中需要了解的内容,同学的心理进展特点,老师的教学工作组织等问题,许多问题比较有用。虽然整本书有小部分内容还没有读完,还是简洁说一下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与其说是写读后感,不如说是在阅读过程中,反思自己在过去教学中的不足,更是一种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走上老师岗位也接近三年了,但是对书中提到“对刚参与学校工作老师的几点建议”,读来却很受益。书中建议青年老师每个月买三本书:一是关于你所教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二是关于可以作为青年老师学习榜样的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

12、的书,三是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学校美术老师,应大量阅读与美术学科相关的书籍,了解美术的的不同工艺分类,制作过程,观赏古今美术大师作品,了解中外美术进展史,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养,才能更好的引领同学走进更宽阔的美术世界。作为年轻老师,应找到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榜样,通过阅读别人的优秀事迹来鼓舞激励自己,了解行业中的佼佼者是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关系的,提高老师职业荣誉感,端正工作态度,发觉工作中的不足并准时改正,在.、学校、家庭中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责任,同时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老师职业形象。作为一名新时代老师,把握些许心理学学问也是有必要的,处在一个应试训练的洪流中,现在中同学面临的学

13、习压力相对较大,假如家长和老师不能准时进行疏导沟通,简单产生不良影响。近来中同学产生离家出走、自杀、患抑郁症的问题时有发生,伴侣圈也常常有转发寻孩的消息,假如作为老师能准时发觉问题,了解并疏导同学的心理障碍,势必也会削减这类事情的发生概率。 书中开篇第一个话题讲到:没有也不行能有抽象的同学,在脑力劳动领域,要对儿童进行个别对待。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都有自己的神圣使命,假如他的技能还没呈现出来,或许是他的魔法棒临时电量不足了呢,我们等一等又何妨,等他充上电,一样可以魅力四射。读到这里让我想到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头就绚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

14、等待或许你的种子不会开花,由于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不同花期,我们只管潜心浇灌,细心照料,静待花开。训练本就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行能即刻见效果。作为老师,要敬重每一个同学的个体差异,要看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同学的进步。我在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也要懂得公平对待每一个同学,不以同学的文化课成果来否定同学的艺术才能,要擅长发觉每个同学在艺术方面的突出表现,并加以鼓舞,让同学也有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作为一名老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不断充实自我,又要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做好同学的训练引领工作,才能在训练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愿大家齐心协力,为辛寨的训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气。

15、加油! 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00字4 俗话说“开卷有益”,这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由苏联宏大的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许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训练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看过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受。 我们班上有个叫易黄兴的男生,他个头矮小,弱视,语言贫乏,虽然在乡下上了三年的学前班,但其基础学问和各方面的力量及学习习惯较之于同龄儿童相差甚远。他上课从不发言,表情淡漠,10以内的数字模糊不清,在家教和老师的关心下,半学期后最终记住了10个数字。但是,在计算方法10以内的加减法时,他始终离不开手和指

16、头,记得在做“3+1、3+2、3+3、3+4”这几道题时,他每次都要先数出3个指头来(不能一下子伸出来),然后再伸出另外要加的指头,最终还要从头开头数“一共有多少个”,虽然老师一再提示用简洁的方法,但是他丝毫不能接受,接连几道他仍旧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运算程序,这令我一筹莫展,像他用这种方法,到后来计算略微简单一点的题目可是一点用都没有了。听语文老师说,他不要说识记字词了,就连抄也抄不对,每听到这些个状况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退堂鼓:这种同学没救了,干脆放弃吧! 读了给老师的建议后,给我影响深刻的是书中多次提到“差生”的问题,并有四条建议是特地进行讨论、破析的。当我读到“后进生”费佳、巴甫洛克的学习初期表现及某些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