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337081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2.叠涩:【中国建筑史547页】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3.舍宅为寺:为了利用原有房屋,多采取“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建造寺庙。4.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在宋代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5.“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有三种设计模式:第一种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第二种是被视为这种做法的“混合式”;第三种是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6.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奉命改建维琴察巴西利卡,将其

2、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它的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它的适应性强。后来从者甚众,称为帕拉第奥母题。7.拉丁十字式与希腊十字式:东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轴廊垂直相交,状如十字架,得名拉丁十字式。中央的穹顶和它的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8.帆拱: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形式。其做法是:在中央方形平面的四角立起四个墩柱,在其上沿方形的四个边砌起相同大小的四个拱劵,然后再四个拱劵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

3、线为直径的穹顶,再把这个穹顶做水平剖切,水平切口和4个拱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9.艺术与工艺运动:【外国近现代史32页】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日用品设计上的反映。10.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4页】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古典复兴: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在建

4、筑上得到一定反映。浪漫主义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也称为集仿主义。11.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12.举折:【中国建筑史279页】举: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折:因屋架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由若干折线所组成。13.梭柱:【中国建筑史274

5、页】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14.补间铺作:【中国建筑史5页】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拱,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作用。15.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部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箱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层。16.罗马风建筑:【外国建筑史109页】1012世纪,古罗马建筑的拱券技术流行于西欧,这种模仿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被称为“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也称“罗曼式”或

6、“罗马式”建筑。它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厚重的墙体和巴西利卡式长方形平面等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类型主要是修道院、教堂等建筑。17.凯旋门:【外国建筑史75页】古罗马纪念性建筑的一种,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典型形制: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中央有一个或三个券形门洞,上有大量雕刻装饰。18.巴洛克建筑风:【186页】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2.追求新奇。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

7、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相互渗透;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3.趋向自然。建筑逐渐开敞,增加了自然题材。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地气氛。19.赖特的草原式住宅:【86页】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些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把这类建筑称为“草原式建筑”。草原式风格特点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

8、大草原结合之意。平面常作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20.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新建筑五个特点”都是基于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1.底层架空: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地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3.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

9、即可。4.横向长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5.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21.抱厦:清以前叫“龟头屋”,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22.收山:【中国建筑史280页】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23.推山:【中国建筑史279页】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24.阑额:【中国建筑史276页、5

10、47页】额枋(宋称阑额)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有时两根叠用,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二者间填以垫板。使用与柱间的叫额,位于柱脚处的叫地栿。25.和玺彩画:【中国建筑史315页】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彩画作,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26.洛可可:【外国建筑史217页】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卖弄风情、妖媚柔靡、逍遥自在的生活趣味,孕育出充满脂粉气的新的文学艺术潮流。27.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

11、,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28.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1.排斥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古罗马)规,崇尚晚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理论。2.在总体布局上,建筑平面和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倡导规则的几何形体。3.立面强调严谨构图,倡导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并严格规定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来象征永恒感与秩序感。4.在建筑外形上追求端庄、宏伟、简洁,室则追求豪华,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常表现为强烈的巴洛克风格。5

12、.重形不重色。6.绘画雕刻与建筑互相独立而协调。29.粗野主义:也称“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一种设计倾向。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它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大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它们冷酷地碰撞在一起。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

13、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30.密斯风格: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倡的,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其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它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二、绘图题:1.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中国建筑史157页】2.巴西利卡大厅平面:【外国建筑史69页】3.天坛祈年殿正立面图:4.帕提农神庙立面:【外国建筑史53页】5.明清故宫太和殿正立

14、面:6.古罗马万神庙平面图:【外国建筑史85页】三、论述题:1.古希腊建筑与古罗马建筑比较。2.唐宋及明清木结构建筑在结构构造、外观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点。从建筑构造整体外观和造型而言,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各方面。第一,唐宋建筑有比较明显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和檐口曲线,具有动态感;而明清建筑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则不明显。第二,唐宋建筑屋顶部分在立面高度所占比例较小,出檐深远,显得轻盈;而明清建筑屋顶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出檐较小,显得端庄。第三,唐宋建筑的斗拱多有鲜明的结构作用,每个开间的斗拱攒数不多,但斗拱构件的尺度较大;明清建筑的斗拱结构作用淡化,装饰意味增强,开间的斗拱攒数较多,但斗拱构件的尺

15、寸减小了。第四,唐宋建筑的檐柱多有侧脚、生起,柱子多有收分等做法,明清的这种作法则较少。第五,其他构件的细节也有很多不同,如唐宋时常见月梁而明清则少用,唐宋时柱子断面形式多样(如多边形、圆形)而明清则以圆柱为主。唐宋建筑有叉手、托脚等手法,而明清则极少使用。唐宋建筑的大额枋断面高大干宽,明清额枋则接近于1:1。3.以流水别墅为例,论述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结合例子外国近现代建筑史87页】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就如树木一样,扎根于当地而且能够生长。(流水别墅)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认为每一座建筑都应当是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目的、特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以及特定的文化的产物。1.整体性原则,主建筑设计中应由到外、由局部到整体贯穿同一个理念。2.部空间,主着眼于部空间效果来设计,强调由而外、“有生于无。3.对待环境,主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室外空间应相互渗透;4.对待材料,主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不同特性,在使用中扬长避短;5.对待装饰,主装饰不应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是自然的,简洁的;6.对待传统建筑形式,认为应首先了解传统形式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7.对待机器,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 / WORD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