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细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335695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消化内科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细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内科细则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 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消化内科受训 医师必须获得内科专科医师资格 (或接受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 方可接受本阶 段培养。消化内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 3年。本细则包括消化病学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要求,分为胃肠病、肝病、 胰胆 疾病、内镜和其它疾病5个部分。一、培养目标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培养,使受培训医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够系统掌 握消化内科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达到独立从事诊治消化内科 各项疾病临床医疗服务的能力。并为其它科室提供相关的专科咨

2、询。具有一定的外语、 教学、科研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 .系统掌握消化内科学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理论,了解国内外新进展,并能与实际 工作相结合。2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熟练地掌握消化内科学常见 病、多发病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实施患者的管理、操作及部分消化内科专业疑难病的 处理。3 .能对接受内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临床 教学工作。4 .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综 述和论文。5 .能熟练地阅读消化内科学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6 .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具备良好医疗道德和端

3、正的工作态度。二、培养方法(一)消化内科受训医师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科 室时间(月)门诊2病房12内镜室6实验室2其他关科室2注:第3年选择消化病学的分支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二)受训医师参加课堂学习的数量要求教学内容时间病例讨论会2小时/次30读书报告会2小时/次20篇近期国内外论文学术研讨会2小时/次10个课题讨论内镜读片会1小时/次20次二、培养内谷与要求(一)总体要求1.学习病种及病例数要求病种例数病种例数()胃食管反流病15肝性脑病2慢性胃炎5急性胰腺炎3消化性溃疡5慢性胰腺炎3炎症性肠病3急性胆道感染2功能性胃肠病10上消化道出血10黄疸2食管癌2腹水3月犯?2慢性肝病2结肠癌2肝炎

4、后肝硬化5肝胆胰月中瘤22.基本技能要求例数()腹腔穿刺术5胃十二指肠管置管术1三腔两囊管压迫术4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1Hp快速尿素H检查10粪Hp抗原检测10胃镜检查20肝穿刺活检23.较高标准(1)技能要求技能名称结肠镜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相应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瘦术食管扩张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超声检查术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肝动脉导管化疗腹腔镜检查术胃肠动力检测(2)学习其他内容内容营养科研培训胃肠和肝脏病理学胃肠放射学腹部外科学消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老年健康相关的消化系统问题妇女健康相关的消化系统问题(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能

5、熟练地阅读消化病学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对接 受内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受训者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 了解临床科研方法,有条件时参与临床科研项目,结合临床实践,写出3篇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综述或研究论文。(4)专业医学教育了解国内外消化内科学新进展,受训医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学(协)会的医学教育 活动。3年累积获本专业医学教育学分30分。(二)胃肠病1 .酸及Hp相关性疾病(1)受训者应掌握的知识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酸分泌分析、血清胃 泌素测定和促胰液素试验的适应证,胃酸高分泌和缺乏状态时高胃泌素血症的意义; 酸和(或

6、)幽门螺杆菌(Hp)相关疾病的自然病史、流行病学、并发症和癌前变化;Hp感染和非番体类抗炎药(NSAIDs)在酸相关疾病中的作用;Hp感染的诊断方法、根 除治疗指征和方案;酸和(或)Hp相关疾病治疗所应用药物的药理学、 不良反应,以及 应用指征,包括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前列腺素类 似物、促动力药和抗生素等药物;酸和(或)Hp相关疾病的内镜和(或)手术治疗,包 括指征、成本-效益比、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2)受训者应该掌握的技能:系统采集消化专科病史和全面、正确的体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治疗(参见内 镜要求1级);食管pH检测和食管动力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

7、(参见胃肠动力和功 能性疾病要求1级);对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钢餐检查、超声、腹部 CT和MRI检查 结果进行评价(参见胃肠放射学要求);上消化道病理学相关知识,如胃黏膜活检诊 断胃炎、Barrett食管和恶性疾病。(3)培训过程受训者应在病史采集方面接受全面培训。病史应包括家族、遗传、社会心理和环 境史以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服用史(特别是NSAIDs和阿司匹林)。受训者应接受对酸和(或)Hp相关疾病病人进行全面、正确体检能力的培训,包括酸相关疾病可能出现 的腹部外表现。受训者应能进行恰当的鉴别诊断,并能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作 出针对性检查、合理治疗和随访的计划。受训者应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进行与

8、酸和(或)Hp相关疾病有关的内镜和辅助检查 操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止血、息肉切除、 食管狭窄扩张等)、食管动力检测、24小时pH监测以及胃酸分泌试验、上消化道放 射学检查等。2 .胃肠动力和功能性疾病(1)受训者应掌握(或熟悉/了解)的知识第1级培训(适用于所有受训者)掌握: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胃肠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熟悉:胃肠功能性疾病与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不同;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在胃肠功能性疾病发病中的应用; 胃肠运动和感觉调节剂在胃肠功能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正常消化运动生理及其在食物消化吸收中的作用

9、;了解: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对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症状和行为的影响。第2级培训(专门从事胃肠动力研究)掌握:正常消化道运动生理及其在食物消化、吸收、传递中的作用;消化道电生理、消化道间质细胞(ICC)在消化道运动生理调控中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ENS)在正常消化道运动和胃肠功能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因素对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影响及异常改变和特征;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在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异常改变和特征;胃肠功能性疾病的诊断程序;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个体化治

10、疗,包括心理治疗;熟悉:其它系统疾病时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改变;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相关的信号传递物质;胃肠动力研究的动态。(2)受训者应掌握(或熟悉/了解)以下技能:第1级培训(适用于所有受训者)掌握:胃肠动力检查的价值;熟悉:胃肠动力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局限性、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检查后的处理;了解:以下技能的操作方法:食管测压、食管 pH监测、胃排空(核素/超声)、结 肠通过时间、直肠肛门括约肌测压、肛门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第2级培训(专门从事胃肠动力研究)掌握:所有胃肠动力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局限性、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检查后的处理;胃肠动力学检查的操作方法;所有

11、胃肠动力检查的结果判断、分析,对疾病的诊断;胃肠功能性疾病和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如肛门括约肌生理反馈训练;胃肠动力基础研究的初步技能,如胃肠电生理记录、药物对离体平滑肌阻力的影 响。(3)培训过程第1级基本培训包括于2年的临床训练之中。完成第1级培训后,如受训者今后 将专门从事胃肠动力研究,应进行第2级的高级培训。受训者的培训进程应由培训者 根据情况决定。第1级培训(适用于所有受训者)培训者通过理论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提供参考书使受训者获得需要掌握 的内容;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对消化科病人进行连续的观察(至少40 %的病人为功能性胃肠病),了解处理此类病人的知识;受训者

12、参与该类疾病诊治决策的讨论,初步熟悉疾病要点;提供合适的机会使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进行病人的处理;提供专门时间,结合病例讨论,进一步强化知识的掌握;受训者亲自参加胃肠功能性检查,由培训者现场演示方法、解释结果,掌握各种检查的适应证;受训者应有至少累计2个月时间进行训练。第2级培训(专门从事胃肠动力研究)培训方法类同于第一阶段,但从技能的种类、熟练程度、参加培训的时间、每种 技能参加培训的时间、数量的要求都高于第一阶段。受训者在实践中逐渐独立处理病 人;受训者在培训者指导下,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及其相关的精神因素,掌握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掌握合理应用精神药物;培训者制定详细的胃肠功能性检查培训计

13、划,以保证受训者完成规定数量(见下 表)的实践操作培训;受训者必须要掌握具体操作方法、正常值及图形特征、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结 果的人为影响因素,逐渐可以独立发报告。受训者4个月用于动力实验室工作、4个月用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4个月用于 技术研究技术的了解。胃肠动力第3级培训数量的要求操作名称例次标准的食管动力检测5酸反流的定量检测3胃排空闪烁成像检测3直肠动力学研究/肛门括约肌测压3肛门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1结肠通过时间23 .胃肠炎症和感染性疾病非HIV携带者胃肠道感染培训应包括认识常见的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诊断与治疗,胃肠道感染性疾 病包括霉菌或病毒、细菌性食管炎、幽们螺旋杆菌 (Hp

14、)感染相关性疾病(见1.部分)、 慢性感染性腹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胃肠道感染等。培训还应 包括对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指征及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如何防止感 染等。(1)受训者应掌握(或熟悉/了解)的知识掌握:病原体的毒力、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黏膜炎症的发生机制;黏膜防御系统(黏膜免疫系统及防御功能);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及功能,肠道菌群失调;腹泻的病理生理学;受训者应熟悉或了解的技能;粪便检查(包括白细胞及寄生虫检查);粪便、肠液及活检标本的培养;内镜下黏膜活检;粪便、肠液的病原体抗原检测(酶免、荧光抗体),粪便毒素检测。(2)培训过程参与门诊及病房的临床工作,逐渐掌握对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正确选择辅助检查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熟悉相关学科(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 学等)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关系。HIV相关的胃肠道功能紊乱(1)受训者应了解的知识了解:胃肠道症状与AIDS相关疾病的相关性;AIDS相关性腹泻;AIDS相关性胃肠黏膜病变;AIDS相关的恶性月中瘤(如 Kaposis肉瘤);肝炎病毒与HIV病毒的交互作用;机会性感染与月中瘤发生的关系。(2)培训过程首先了解HIV病毒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掌握对住院或门诊患者有关AIDS的病史 咨询,特别是在接触具有吞咽困难/吞咽痛、腹泻、直肠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