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33202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八下生物复习提纲汇总(DOC 8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繁殖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易考实例:(种子)繁殖、试管婴儿; 2、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要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等生理过程;3、 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雌蕊的主要结构是(子房);4、 传粉:植物开花后,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5、受精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进入(子房),从(珠孔)进入(胚珠),(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

2、合形成受精极核,该过程叫做(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现象;6、果实的形成:7、 遇到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使植物(传粉不足),出现缺粒等现象;8、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包括: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9、营养繁殖:植物依靠(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和压条)。(扦插法)是剪取植物的茎、叶、根等,插入沙土中或浸入水中,促其发生新根而成为一棵独立的新植株,如(葡萄、月季、杨、柳)等;(压条法)是把植物的枝条(生根后)与母株分离,而形成独立新植株的方法, 如(石榴、桂花、夹竹桃)等;(嫁接法)即把

3、一株植物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株植物(砧木)上,使之愈合成为独立新植株。依据接穗不同分为(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成功关键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接穗一般是(优良)品种;砧木一般是野生种,(适应性强),结出的果实与(接穗)保持一致。 很多(果树、花卉)利用嫁接;10、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组织或细胞)在特质的培养基中,培育成新植株的技术。原理:植物细胞(全能性);1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较低级);新个体所含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因而新个体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有性生殖:(较高级)

4、;它们产生的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物质);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植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12、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卵)生; 完全变态: 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的差别);发育阶段分为: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幼虫(蜕皮)4次,即蜕去(外骨骼),开始(吐丝)作茧;例:(家蚕、蜜蜂、蝶、蛾、蝇)等,(幼虫)时期危害最大;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 发育阶段分为:卵若虫成虫;蝗虫幼虫蜕皮5次,仅有翅芽能够跳跃,又叫(跳蝻),(若虫)是消灭蝗虫的好时期;例:(蝗虫、蝉、蟋蟀、蝼蛄)等;1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体

5、外)受精、(有性)生殖、(卵)生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过程: 鸣叫(求偶)、抱对(交配);发育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蝌蚪的变化:外鳃內鳃长后肢长前肢尾消失 变态发育:青蛙与蝌蚪相比,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14、 两栖动物生活不能脱离水的原因:两栖动物的受精卵形成无法离开水,且幼体的成长也离不开水;15、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体内)受精、(有性)生殖 、(卵)生 鸟类的生殖过程: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17、 鸡蛋是一个细胞是不准确,但说鸡蛋里只有一个细胞是正确的,包括(卵黄膜)、(卵黄)、(胚盘)三部分;18、

6、如果没有受精,它就是一个(卵细胞),如果是受精的,它就是一个(受精卵)。如果是(受精卵),胚盘在(适宜的温度)下就能孵化出雏鸡。胚盘是卵黄表面的(小白点),受精卵胚盘(色浓而大),未受精胚盘(色浅而小);19、 卵壳:(保护)、防止水分散失; 卵壳膜:(保护); 气室:(贮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水分)和养料; 卵黄:(主要)营养物质; 卵黄膜:(保护); 胚盘:(胚胎发育)部位; 卵黄系带:(固定)卵黄、减震;20、 男性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和输送)精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腺、精囊腺:分泌液是(精液)的成分;主要器官是(睾丸),

7、雄性激素使男性出现(第二性征); 女性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场所; 主要器官是(卵巢),(雌性)激素使女性出现(第二性征);21、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受精部位在(输卵管);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母体怀孕约(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22、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卵胚泡(着床在子宫内膜)胚胎胎儿(第9周左右/两个月末)分娩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毛和短

8、毛。2、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4、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5、每一种植物或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6、成对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在成对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7、 一个人的性状决定于这个人的基因组成 基

9、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其中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AA、Aa的表现型相同。8、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以人的耳垂性状为例:亲代 AA或 Aa(有耳垂) x aa (无耳垂) 父 XY x XX 母 (配子)生殖细胞 A或a a 精子 X Y X 卵细胞 子女 Aa(有耳垂) aa(无耳垂) XX 女儿 XY儿子 基因随配子传递 生男生女图解 9、人类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性XY,女性XX。男性精子的染色体: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

10、体:22+X。10、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由于父亲产生两种精子,母亲产生一种卵细胞,而且卵细胞与两种精子结合的机率相等,所以: a)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为50% b)孩子的性别是由父亲的精子决定的 c)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11、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控制性状可遗传给子代。 不遗传的变异后天形成没有改变遗传物质。12、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13、近亲结婚的危害: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常见遗传病有:白化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等)。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神创论:认为地球上

11、的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的。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2、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如“腐肉生蛆”。3、宇宙生命论:认为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4、化学进化说:生命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气、甲烷、水蒸气等无机小分子构成,没有氧气。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高温、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原始海洋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氨基酸) 原始生命5、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实验说明,在类似原始地球条件下,

12、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米勒提出的问题: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吗?米勒做出的假设: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有机物。米勒收集到的证据:通过实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原始大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6、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存在情况:较古老地层化石种类少,结构简单、低等,较晚近地层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高等。7、始祖鸟化石说明:鸟类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8、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9、地质年代从古到今包括:太古代

13、、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10、中生代: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11、生物进化的原因: 创立者: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 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分类地位最近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猩猩、长臂猿(云南独有)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东非人化石,他们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露西”少女:距今300百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她髋骨宽阔,说明已能直立行走。例: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C森林古猿D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