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323000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诗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十四诗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十四诗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十四诗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十四诗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诗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诗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二十四诗品一、雄浑篇原文: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 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注释:、“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 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 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腓,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 姿态。、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说:“礼 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

2、贵真,不 拘於俗。”、“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 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 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7)、“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 穷。”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 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此谓今如以无 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又则阳

3、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郭象注云:“居 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意义分析: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用外腓”是由 于“真体内充”, 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如无名氏所说:“言 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 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 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 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挥前四句的思想内涵:雄浑之体得

4、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 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 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所 谓“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讲的是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 气势磅礴,绝无形迹,自然生化而毫无人迹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用,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批评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 为浑,此二句就是“返虚入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 而能得其环中之妙。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 故云:“持

5、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 字,尽得风流。”孙联奎诗品臆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 得风流即得其环中。”总体论述:“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 一种美。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 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 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 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整体的美;2、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 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3、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 犹如昼

6、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故而是“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4、“雄浑”是一种传神的 美,而不是形似的美;5、“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一种有生命力 的、流动的动态的美,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 分割的关系。例诗介绍: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 北,已报主擒吐谷浑。”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山峰雄伟,直上云霄, 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水曲折

7、,潺潺流过。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 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他山之石:*雄浑揭示出了“雄浑”的三个重要特征: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 大和视觉上的朦胧模糊。从这三个重要特征来看,雄浑与西方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原文: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 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11),即之愈希(12)。脱有形似,握手已 违(13)。注释:、素,庄子马蹄: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庄子刻意: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难 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素处:指“真人”平素居初是无知无欲 的淡泊心态。、默:静默无为,虚而待物。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

8、极,昏昏默默。、机:触也,契也。、微:微妙。、饮,言得于内也。太和之气,阴阳会合之气,古人说阴阳中和,使万物各得其所的 气,叫太和之气。即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惠风,温和的风。王羲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荏苒,微弱也,柔意。归去来辞:风飘飘而吹衣。此以惠风在衣为淡。、阅:历也,即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9)、修篁:美的竹林。、美曰载归:曰:语助词。这句说:载美而归。也就是得到了足够的美的享受的意思。(11) 、匪:不。匪深,不深。无心而遇,所以说“遇之匪深。”(12) 、即:就、接近。稀:少。这两句是说:静默自守的人,无心追求什么;纵或有意追 求什么,又觉得

9、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两句皆形容恬淡自足的心境。(、脱:假若。违:违背。这两句是说:若有形迹可求,刚一把握,便觉得这太执着了。 两句仍是形容淡泊自足的心境。袁小山曰:狮子搏兔用全力,终是狮子之愚。意义分析:首四句描绘了“冲淡“的精神境界。 “素处以默”是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素常以 静默自处,养生知足,这是道家平日修养的要求。素处以默,涵养者深。“妙机其微”静则心 清,心清闻妙音,是说由虚静则可自然而然地洞察宇宙间的一切微妙的变化。 “饮之太和”, 指饱含天地之元气,而与自然万物同化之谓也。鹤本仙鸟,独与之俱飞,亦谓与自然相合、 和造化默契也。其实 “冲”就是“浑”,其实质都是“虚”。 “返虚

10、入浑”, “浑”是虚的体现; “饮 之太和”,即是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中四句再作比喻,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春风吹拂衣襟,轻轻飘荡。它吹过幽静的竹 林,发出动听的乐音。幽人亲身经历这种境界,不觉神思恍惚,心灵颤动,自然而生载与俱 归之意。此真冲淡之美境也!后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诗人偶然遇之,心 目相应, “直致所得,以格自奇”,有如钟嵘所说: “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 高台多悲风, 亦惟所见。 ”均属“知非诗诗,未为奇奇”之作,若欲以人力而强求之,则无所寻窥,亦决不 可得。此所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也。冲淡之境全在神会,而不落形迹,故“脱有

11、形似”, 则“握手已违”。总体论述:“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可以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他和“雄浑”不是对立 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 色的基本方面,则是和“雄浑”一致的。所以“雄浑”中有“冲淡”, “冲淡”中也有“雄浑”。 “冲淡” 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诚如东坡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也。 “冲 淡”之美和“雄浑”之美相比,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整体之美、自然之美、 含蓄之美、传神之美、动态之美,正如司空图所说: “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 岂妨于遒举者?”两者在哲学思想基础上也是很

12、一致的。但是,和“雄浑”之美相比, “冲淡” 之美显然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 “雄浑”之美具有刚中有柔的特色,而“冲淡”之美则 是柔中有刚。 “雄浑”之作一般说往往气魄宏大,沉著痛快,而“冲淡”之作一般说往往冲和淡 远,优游不迫。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兼济”,有的诗在冲和淡远之中也可以有沉著痛快, 比如上面所举王维的终南山就是在冲淡之中含有雄浑美特色的作品。从二十四诗品 说,实际上每一品中都含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美学特色。例诗介绍:王维的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幽 静、明月悄悄,没有了尘世之累,没有了人为之扰,没有孤独、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

13、、 宁静的心境。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独坐 时的寂寞心情和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 浑然一体。他山之石:*译文:冲淡的人,常常默无一言,心灵却多么微妙。他吮吸着太和之气,与独鹤一道 在太空中任竟逍遥。温和的春风掀动着衣襟,又轻轻地拂过门前的竹梢,余韵袅袅多么冲 淡的境界啊!如能把这境界载入诗篇,那该多么好!他淡漠地对待一切,淡得没有什么痕迹 可供寻找。倘一动追求之念,顷刻间,又觉得这有违自己的初心了。有些诗,用朴素的语言 说出那种自求闲适的恬静的思想感情,说得自然而有情味。对这种诗,人们往往以 “冲淡”

14、一词,来概括地指明它的风格上的特色。“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对写冲淡的诗的人所提出 的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说诗人平素应该静默自处,而微微地透露一点心思。这是一种逃避 现实的论调。“饮之太和,独鹤与飞”。试想,饮太和之气,阴阳中和,心里没有一点疙瘩, 多么冲淡!与独鹤同飞,跟尘世无争,心里没有得失的烦恼,多么冲淡!中间四句都是一些 比喻,用意在于表现心平气和、优游自乐的冲淡情境。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末四句言此 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和而得,不是人力所为之。可以说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心 境的直接说明。从诗的表现特点方面去理解这些话,似可以这样说:那些语言平淡而自然的、 表现了默默地观察得

15、来的静趣的诗篇,便是所谓冲淡特色的诗。*冲淡所揭示的冲淡诗风的基本特征是:其表层,和柔明朗,轻逸灵动,洋溢着诗 人脱俗而不超尘的对现实和艺术执着的审美精神;其深层,蕴涵着由恬淡平和的个体人格之 美与淡和的大自然之美有机融合而生出的醇厚无尽之美。冲淡诗风和冲淡品与陶渊明诗 风有着密切联系。三、纤穠原文: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注释:(1)米米,众多,茂盛。出自诗经兼葭“兼葭米米,白露未已。” 蓬蓬,形容草木密而凌乱。出自庄予秋水“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 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窈窕,娴静端正的样子,出自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形容宫室、 山水幽深。 水滨,水边,近水的地方。诗经采蘋有云:“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意义分析:前四句是对幽谷春色的生动描写。在幽深山谷见春水泉涌,更有美人时隐时现,纤秾之 内含纯洁之态,艳丽之中蕴高雅之趣。中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进一步写幽谷周边春色的方方面面:满树碧桃与美人之隐现 互衬,更觉鲜艳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