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32288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管局治堵工作情况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管局治堵工作状况报告为有效推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局“治堵”工作依据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大“治堵”力度,使城区“治堵”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市容环境秩序有较大的改观。现将我局前阶段“治堵”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1、完善领导机构。把“治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年初成立了以局长赖小平为组长,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治堵”领导小组。对治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了治理工作中组织协调,进一步保障了我局“治堵”工作的顺当进行。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实行辖区管理责任

2、制。制定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依据职责细化分解到各中队,实行了“领导包片、中队包段、队员包点”工作责任制,并把“治堵”工作列入城管大队及各中队年底考核内容,做到“治堵”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二是建立督查机制。实行“治堵”工作每周督查、每月评比制度,发觉问题向城管大队进行督办,要求限时整改,做到管理不留死角、不走过场。3、建立例会制度。为争辩、制定工作措施,协调和解决治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工作成果,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分段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机制,我局建立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进一步统一思想生疏,明确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二)广泛宣扬提高生疏为进一步提高“治堵”工作效

3、率,乐观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治堵”工作中来。一是政策宣扬经常化。通过宣扬车、发放宣扬单等手段乐观向群众宣扬市容环境管理法规政策,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市容环境,杜绝“乱占道、乱摆卖、乱堆放、乱挂设、乱停放、乱搭建”等现象发生。今年以来,我们通过车载集中开展广播宣扬达十余次,累计时长约500小时,向群众发放市容环境管理宣扬单达3000余份。通过宣扬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宽敞市民的自觉性,推动了市容环境管理制度的普及,有效地削减了城管工作的阻力。二是以思想训练为先导。在日常执法工作,坚持以思想训练为主,对违章当事人晓之以法,动之以情,乐观动员当事人自行订正违规行为,极大避开了执法中冲突大事的发生。(三)

4、突出重点“治堵治乱”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卫生县城”为契机,加强市容市貌日常管理力度,以开展治理“乱占道、乱摆卖、乱堆放、乱挂设、乱停放、乱搭建”等“六乱”,紧紧围绕市容管理的中心工作大局,乐观推动各项市容管理和环境秩序整治活动,实行了突击整治和日常的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简洁消灭问题准时调整和支配部署工作。有针对性开展了春节期间、校内周边、农贸市场及周边、高考期间的出租摩托车、户外广告管理等市容环境秩序的整治活动。先后共查处占道经营278起;取缔流淌摊位56起;查处车辆乱停放、非法出租摩托车174起;拆除违章搭建及广告设施62起;清理占道物料达60余立方米。通过综合整治

5、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使城区市容环境秩序得到进一步巩固,“乱、堵”现象明显得到改善。1、占道经营得到把握。环卫处、城管大队实行市容日巡查制,重点加强门店占道经营、乱扔乱倒的治理力度。依据“谁管理、谁负责、现场发觉、现场整改”的原则,对流淌摊点坚持“主街严禁,次街严控,小街背巷规范”管理,进一步解决了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占道经营任凭性摆卖的现象,最大限度确保了城市道路利用率,有效解决了城市道路“堵塞”现象的发生。2、强力整治白莲城。白莲城市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月初的一个综合性市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我县市场建设的严峻滞后,白莲城市场及周边道路“脏、乱、堵”问题格外严峻,群众

6、反映格外猛烈。对此,我们在烟草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十余万资金对白莲城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和莲城北路道路进行路面硬化、拆除占道摊棚、违章建筑,重新规划布局市场摊位,克服了重重困难,全员参与推动市场整治工作。目前,改造后的白莲城市场面貌焕然一新,使长期以来占道乱摆卖、乱搭建这一市场“毒瘤”基本得到清除,市场基本达到了“划行归市、统一规范、经营有序、道路宽畅”的要求。3、整治西城农贸市场。针对西城农贸市场设置不合理造成蔬菜乱摆卖现象,我们准时对市场进行重新规范布局。一是在市场内建立了自产自销交易场所。通过拆除市场70余个固定摊位,重新对市场交易场地进行重新调整,并成立临时蔬菜交易场所;二是取缔市场

7、外占道摊点。引导菜农进入市场自销场所进行交易,并对各类蔬菜进行划线管理,规范其交易秩序。三是建立早市蔬菜批发临时场所,准时解决了本地种菜大户蔬菜批发难的问题。4、治理广告乱设置。我们在整治户外广告中,通过长期争辩和摸索,出台制定了县城区门店牌匾规划设置方案,使户外广告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据规定,我们对城区各门店牌匾设置进行了严格地规范。一是加大宣扬力度。利用车载广播宣扬门店牌匾设置标准和要求,向各店主、门店广告制作商(店)印发了1000余份关于规范城区门店牌匾设置方案的通知宣扬单;二是对新设的门店牌匾进行严格审查,做到先审后挂。对门店牌匾设置均由执法人员到现场对挂设地点、面积进行勘定,审定

8、设置方案后,再批准业主进行挂设;三是依法拆除违章搭设的广告牌匾。严格落实方案规定一店一招制,对门店违规设置的落地广告、立式广告进行严峻查处。四是进一步规范了户外广告经营秩序。对城区公共场所、市政设施部分空间户外广告进行公开招租,统一规划制作广告设施。这一举措既为宽敞商户供应良好宣扬平台,又美化了城市市容环境,有效地治理了城区户外广告“旧、乱、杂”现象。二、存在问题1、部分市民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县城随着一些农村人口成为城市新居民,市民素养二极分化越来越严峻,部分市民的卫生、文明、公共意识淡薄,乱扔垃圾、乱摆卖、车辆乱停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2、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一是基础设施配

9、套布局上缺乏科学性、严峻性,城区专业农贸市场与停车场缺乏;二是开发建设的停车场被挤占它用(如客家风情商业城地下停车场),直接造成占道停车等“脏、乱、堵”等现象的消灭,成为城市文明的严峻缺陷。3、管理力气不能适应职责的要求。一是机构事业编制。我局工作人员都是非公务员的事业编制,除几个科级干部外,全部是工人身份。相关部门对侵害执法人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的惩罚不严格,也不具体,往往按“民事纠纷”调解处理。同时,由于担忧遭到行政相对人的报复,致使部分执法人员表现消极被动,不能够安心地投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执法工作的成效。二是城管工作人员少。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县城规模和城区人口的快速扩张,

10、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领域的问题和冲突也更加简单了,而我局机关仅10人,下属城管大队32人(含协管员),这是上世纪90年月的编制数,城区面积、人口却已超一倍。队员超负荷工作也无法做到日常巡查全掩盖,还存在巡查盲区。三是城管经费差额拨款。近几年来,我县大力进展城市和旅游,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追求高标准、高水平,却忽视人员经费投入。城管大队和环卫处的事业经费还是差额拨款。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法第六条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所需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其他县市城管经费全都是财政全额拨款。没有经费做保证,下属单位难免消灭放宽占道审批等“放水养鱼”现象。因此,城管任

11、务与城管力气、经费的不协调势必影响到管理的效果。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 加强宣扬训练。突出宣扬“乱占道、乱摆卖、乱堆放、乱挂设、乱停放、乱搭建”等违章对市容和交通环境秩序的危害,提升层次做好正面的相关宣扬解释工作,增加群众自觉抵制市容违规现象的共识。2、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力度和密度治理“六乱”现象。一是开展阶段性集中整治工作。集中力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齐心协力,全面整治,巩固“治堵”成果。二是连续落实辖区包干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包片,中队包段,队员包点”的管理方式,加强日常巡查。三是建立督查运行机制。实行二级督查制度,督查干部与分管领导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督查,对治理

12、“六乱”现象进行督导和监督,对发觉的问题进行准时处置。3、细化工作标准。制定出台城区街道三级分类管理方案,将城区街道划分为三类管理区域,逐一制定管理标准,并重点对城区主干道、商业主街道实行严格管理。4、严格规范市场秩序。连续加强农贸市场及周边道路环境秩序的管理,严格措施,尽最大努力将交易活动规范进市场;建立相适应的市场应急措施,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确保市场周边道路的畅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认真解决影响城市管理的一些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亲情执法;坚持科学管理、文明执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坚持执政为民、廉洁执法,力争在管理手段、执法方法上有所创新,尤其是针对城管执法对象大部分为“弱势群体”这一特征,在执法工作中坚持训练和惩罚结合、服务与取缔并举的方针,加大“治堵”力度,坚决制止各类违章行为,制造优秀的城市管理工作业绩,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作出应有贡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