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32193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城区间过铁路专项监测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线地铁1号州杭 号盾构)工程秋涛路站至城站站区间隧道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标准)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446-2008 10)关于印发杭州地铁工程监测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1.2 工程施工简况 杭州地铁1号线秋涛路站城站站桩号K9+922.311K11+042.894)区间线路沿规划的东城路向西北走行,穿越大片街坊、贴沙河、铁路、杭州火车站

2、至城站站,线路穿越高架候车室、铁道综合大楼,从其桩基间预留的轨道交通走廊穿越,工程环境复杂。 第二章 监测内容和范围 施工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铁路设施的变形情况及其规律性,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所反馈的信息,并根据监测信息指导施工,调整掘进参数,确保整个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监测内容为铁路路基沉降 监测范围: 隧道轴线两侧各20M 以下是贴沙河至城站区间下穿情况一览表: 埋深隧道穿越与隧道最 情况简介 环号 里程范围 名称 小净距地层 m)左右,河水22m 左线河宽13.0K10+7651 6,河床贴沙河 3.2m10.69m ,695深度113.2 K10+789 722环 最低高程

3、2.19m。桥墩为七桩承台,与桩基最预应力管桩,桩左线550城站栈小水平净15.2 1 616m716环长,桩端高程为-,K10+790 桥距约,桥墩净距9.05m进入 1.1m。 。7.5m7正线2股,到发线左线15.26,铁路股隧道上方K10+790 8股,存车线条,共71612.1 1 道13m 约计17股道。轨顶标高 K10+915 1, 868环 +6.9m+6.7。-地道底板底高程左线,13.7,地道净宽净 隧道上方5出站地K10+8501.09m76611.6 6K10+936 ,长4.1m约3.5m ,1 道高9.35m 837环 。83m钻孔灌100080041注桩,桩长与承

4、台最,桩顶高程约46m小净距约。承台底板底高左线5.0m13.75 高架候K10+850,1.9m,与。766程约-4.25-0.10m11.6 1 K10+936 桩基最小6,车室 隧道穿越处柱距837环 净距约,桩净距约10m 。1.1m。穿越长度约8.5m 。87m钻孔灌注桩,800与地下室,桩基持桩长约40m底板最小力层为中风化基岩,净距约左线, 铁道综 K10+936-地下室底板高程约311.6,与2.1m83810.5 合大楼5K10+980 ,6 。隧道穿越处柱0.5m桩基最小环 875,桩净距约10m距净距约。穿越长度约9.0m 1.3m。 44m。2 / 13 3 / 13

5、盾构通过铁路轨道监测 第三章 3.1 盾构通过铁路监测 盾构通过铁路轨道,将根据有关部门意见进行特别监测。本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铁路段落的监测方案的确定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该铁路是重要的 I 级繁忙铁路运输干线,每天通过和到发列车达134列,因此在过铁路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线路路基沉降,铁路正常运营和通过列车的行车安全。而掌握过铁路施工对线路影响最直接的手段是对线路路基和两侧电线支柱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可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推进参数。 为此,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在线路股道中间布置了轨道沉降测点。随隧道开挖进程对地表线路沉降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推进参数。根据线路股道

6、和隧道位置,每股道布置 13 个测点,布点间距约5M,其中测点编号说明如下:GD201GD213 表示第2股道由上海至杭州方向的股道沉降测点编号,其中“GD”表示股道,后面第 1 位数字表示第2股道,再后面的两位数字表示该点在本股道的编号,其他股道依次类推,预计共布设约180个沉降点。 3.2 盾构通过火车站出站通道以及候车室的监测 4 / 13 对于盾构下穿火车出站通道时,需加强测,由于出站通道时刻处于营运状态,人流较大,在监测时,我们将为此建立独立的监测体系,既在地道内,离盾构施工较远地方布设两控制点,专门作为监测地道之用,以减少倒站次数,提高监测效率,地道的布点将沿隧道轴线布设地表点,地

7、道均属于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厚度之大,开孔显然不可行,我们将直接用钢钉打入地表用油漆做好标记。布点间距按5M一点,当侧穿地道时,在隧道轴线与地道侧墙交汇处加密监测点。 候车室的监测将在室外各墙角或柱子上布设沉降监测点,监测时将和地面监测点同时采集数据。 3.3现场巡查制度 本区间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方法。整个施工工期内,每天将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对每项巡检内容进行记录。 巡视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铁路轨道、路基有无明显下沉出现; 2、隧道上方道路路面有无裂缝、沉陷; 3、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4、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巡视表格如下: 分类 巡视检查内容 巡

8、视检查结果 备注 气温 雨量自然 条件 风级 水位 管片拼装质量 管片开裂、渗漏道隧情内 姿态偏差 况 注浆情况 车架后堆载情况 土质情况 隧道掘进长度以及盾施工 尾位置 工况 地表水、地下水状况5 / 13 洞门降水、回灌设施 运转情况周边 环境 周边地面情况 铁路设施运行情况 构)筑物裂缝建 邻近施工情况 监测 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 况 观测工作条件 监测元件完好情况 观测 部位 监测相关技术要求第四章 监测精度要求4.1 各项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1、 等级读数 基附差 观测点路线 测站 相对精度 附合差闭合差 备注二等水准 0.3mm 4L mm 0.3m

9、m 0.5mm L为公里数 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2、 监测频率与进度计划4.2 根据施工进度同步实施跟踪监测。为确保施工安全,监测点的布设立足于随时可 获得全面信息,监测频率必须据监控量测工程内容和施工需要进行调整。20次观测取均值作为初始值;正常掘进情况下,切口前方天连续2在推进面前3环次监测。推进面后30环范围,每天监测302次;建筑物将按照每天4环至后方1环内区段,每月监测100环200环内新完成区段,每周监测1001次;推进面后,视为稳定,可停测,否则继续月测直至稳定。d次;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 对数据达到和超过报警值时,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10、。 4.3 监测变形控制标准 4.3.1 变形控制标准确定的原则6 / 13 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能超出设计值。 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 对于相同的测试对象,应针对不同环境不同的施工因素而确定。 满足各保护对象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满足现行相应规范、规程要求。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力财力投入。 4.3.2 预警值的确定 按地铁施工测量监测等相关规定和经验,正常段落各项监测变形控制建议值如下: 铁路线路每小时隆起量2mm;每小时沉降量4mm 每昼夜累计隆起量4mm;每昼夜累计沉降量10mm 两轨顶水平高差2mm;半年内最终线路的累计隆起量10mm;累计沉降40mm 各监测工程的控制标

11、准设置相应的预警值,按控制标准值的2/3执行。当监测值接近报警值时提前引起有关单位注意,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即时报警。 第五章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5.1 监测资料的提交 监测工作提交的成果,一般包括日常监测报表、阶段监测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三种形式。监测负责人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报表提交向工程部签收。 1)测量及监测结果在测量工作结束后当天及时提交;并监测报告均用正式的记录表格,出现险情时,初速报当场提供监测数据,并每天汇总提交正式报表; 2)报表要对应工况,工况要说明施工时间、进度及相应施工参数。这样有利于对监测报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对监测工程应有正常或

12、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4)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5)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6)每一施工阶段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沉降变化曲线)的阶段小结;其中阶段性小结包括下列内容: 7 / 13 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简况; 该监测期的监测工程及测点的布置图;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各监测工程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阶段性监测报告应标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该阶段的起止日期、报告编号,并应有监测单位章及工程负责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 7)全部工程结束后一个月,提交监测总结报告。 5.2 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施工阶段必要时绘制位移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曲线图,实施时,多采用位移空间曲线,即监测结果随工作面与洞室跨度比值的关系散点图。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