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32061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CT分析一、胆囊炎1.临床概述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常由于结石嵌顿,临床表现 为急性发作性右上腹痛,伴有畏寒、高热,墨菲征阳性。慢性胆囊炎 可由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且常合并胆囊结石。黄色肉芽 肿型胆囊炎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同时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的具有 破坏性的炎性病变。2.CT 表现 急性胆囊类: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超过3mm,胆囊周 围脂肪密度增高,胆囊坏死可见胆囊壁连续性中断。气肿型胆囊炎可 见胆囊壁内或胆囊内有气体。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缩小,胆囊壁较均匀增厚。等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胆囊壁内低密度灶不出现强化。3.

2、知识拓展许多肝实质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出现胆囊肿大、 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周围积液等异常改变。黄色肉芽肿型胆囊炎以 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同时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的具有破坏性的炎性 病变,由于胆囊结石、胆石嵌顿、胆汁淤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罗 阿氏窦破裂,溢入到胆囊壁中的胆汁产生胆固醇和脂质,组织细胞增 生,吞噬胆固醇转化为泡沫细胞和多核巨噬细胞,同时还伴随纤维组 织的增生,形成具有特征性的黄色肉芽肿性病变,溢出的胆汁进入胆 囊壁造成炎性刺激使胆囊壁弥漫增厚。二、胆囊息肉样病变1.临床概述 息肉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 (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

3、)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 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其中腺瘤是公认 的癌前病变。2.CT 表现 胆固醇息肉: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有蒂或基底较窄;平 扫时常因病灶较小、病灶与胆汁密度差异小而较难发现,CT增强病灶 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 炎性息肉:多合并胆囊结石,增强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门 静脉期轻度强化,较胆固醇息肉稍明显。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 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腺肌瘤病或腺体增生性胆囊炎,以形成胆 囊黏膜过度增生、肌层肥厚、壁内憩室为特征,可呈弥漫型、节段型 局限型,以局限型多见。 腺瘤样息肉:多表现为乳头状不规

4、则形或团块状结节,基底较 宽,一般直径大于胆固醇息肉,但多1.5cm,增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 强化,门静脉期多轻度均匀强化。3.鉴别诊断良性胆囊息肉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轻度强化;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第三节 胆道系统结石1.临床概述胆道系统结石可引起胆道系统梗阻、继发感染、胆源性胰腺炎和 继发肝细胞损害;当肝外胆管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 Charcot 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按胆石成分可分为胆固 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及混合类结石。2.CT 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 多表现为肝内胆管管状、不规则状、铸型高密度影,结石近端肝管

5、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扩张多局限在一、二级分支,而末梢胆 管因炎性纤维化而无明显扩张。 胆囊结石 可分为:高密度结石(钙盐、胆色素成分为主);等密度结石(CT值等于胆汁);低密度结石(CT值低于胆汁,胆固醇成分为主); 环形结石(中间密度低,周围呈环状钙化)。 肝外胆管结石a肝外扩张的胆管腔内圆形高密度,周围环绕低密度胆汁,称为 靶征。b. 肝外扩张的腔内由高密度结石占据管腔的大部分,由低密度胆 汁形成新月样透亮区,称为新月征。c. 由高密度结石充满肝外胆管的管腔,无低密度胆汁相衬。d肝外胆管内有中心低密度、边缘高密度的结石影,低密度区中心散在点状高密度。3.鉴别诊断 胆总管下段等密度结石需与胰头癌、胆总管癌、壶腹部癌、胰腺 炎等鉴别,CT增强扫描结石无强化,而胆管癌、壶腹部癌病灶有强化 表现,甚至胆总管下段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胰头癌引起胰头增大、 胰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及转移征象等版权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