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31945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6.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174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2、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一、面临形势和发展基础(一)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全球正在孕育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和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世界主要国家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的竞争正在不断展开。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3、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内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各省(区、市)纷纷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和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四川

4、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有 14种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其中钒、钛资源保有储量全国第一,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全国第二。四川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三大中心之一,有优良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库和基因库,素有“中国植物缩影”、“物种富乡”、“中药之库”的美誉。科研机构和人才较多。全省现有各类科技活动机构1461家、普通高校93所,专业技术人员228.8万人,科技活动人员28万人,具有部、省级称号的高层次专家 9000余人(次),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6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3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省级工程技术

5、中心90家,“两院”院士57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好。全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498家,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2.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9% ;实现出口交货值60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 71.3% 。已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为优势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加。全省 2010年共登记技术合同7000项,成交金额6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09项,3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24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认定授牌的高新技术创新产品 30个,产学研创新联盟101个,国家创新型企

6、业 21家。全年共申请专利40230件,获得专利授权32212件。专栏1 2006-2010年全省专利授权变化图(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创新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匮乏,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储备不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目标导向不明、投入产出率较低,成果转化通道不畅,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配套服务的有效平台尚未形成。科技资源分割较为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障碍,我省国防和民用、中央和地方、部门和地区、国有和民营以及产学研等各方科技力量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隔离,科技资金分散投入、科技设施重复建设、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突出。管理机制有待完

7、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宏观管理机构,部门间政策协调难度较大,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多头布局、力量分散、前瞻不够、政策不协调、措施不配套等问题。企业融资较为困难。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及可控资源少。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担保机构数量少、融资成本高,间接和直接融资均较困难。政府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较小,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开发机制不够健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真正流向企业的很少。企业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科技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8、严重短缺。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动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为战略目标,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统筹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依托优势资源、技术和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壮大具有我省特色和市场前景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引导。抓住我国扩大内需,推进消费模式转变的机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

9、,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建立和完善公共支撑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有效整合资源,强化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中央与地方、军用与民用技术整合,形成中央、军队与地方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努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制订一批重要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产业化进程。全面统筹协调,力争重点突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协调好产业、区域、研发生产等方面关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

10、能环保等产业,尤其是这些产业中我省具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前景良好的行业领域要率先实现突破,全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坚持集约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构建,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关联、链式发展,建成一批优势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根据各个区域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建设,形成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发展时序。努力突破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激励功能,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早部署重大前沿性领域,加快具有现实基础

11、和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发展,尽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和支柱产业。(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突破关键技术、营造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到2015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5% 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突破60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技术标准、财税激励和投融资机制

12、、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更加完善,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产业集聚发展效益显著。突出核心发展区域,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建成国家信息、软件、新能源、民用航空、新材料和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100个销售收入突破 10亿元的重点产品,培育10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显著提高。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

13、达到10% 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提高。三、重点产业领域(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我省在人才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行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双轮驱动,建设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增加值9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下一代信息网络。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以及“三网融合”信息网络建设,统筹宽带接入

14、。强化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加快自主标准的推广应用,带动新型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产业和新兴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发展宽带无线城市,加快先进信息网络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延伸覆盖,普及信息应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围绕重点整机和战略领域需求,大力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自主开发能力,重点发展通用、新结构中央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存储器、可编程器件、微型系统级芯片、关键 IP核产品、射频识别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及系统芯片、非接触 IC卡芯片等。积极发展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液晶显示面板(TFT - 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LE

15、D),加快发展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片式电子元件、高频率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微特电机与组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新型显示前端用基础新材料和新器件。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加快发展面向市场的基础软件、移动计算软件平台、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数字内容加工处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加快高端软件开发和自主软件应用,支持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积极发展物联网环境下的交通物流、远程医疗及护理、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数字虚拟技术,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栏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线图发展

16、目标三网融合全面推广,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基本完成,宽带无线城市大规模发展,网络装备产业进入国内前列;新一代显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传感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重要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应用能力大幅提高,掌握网络信息服务关键应用和基础平台技术,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基本形成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进入国家先进行列。重大行动u 关键技术开发:可信网络平台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软件及软件服务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和光通信技术,智能终端、泛在网技术,微型系统级芯片设计技术,新型显示技术,新型显示生产线专用设备关键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