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地理时事地理奇石文化与地理环境素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31940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中地理时事地理奇石文化与地理环境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年高中地理时事地理奇石文化与地理环境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中地理时事地理奇石文化与地理环境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中地理时事地理奇石文化与地理环境素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奇石文化与地理环境自古有“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米颠”拜石,呼石为兄的故事留传至今,奇石就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奇石在古代就被人类赋予了文化内涵,广义的奇石文化还应包括奇石的加工。从奇石的形成、发现、赏玩、鉴别、交易、收藏,再到奇石文化的形成,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从奇石的成因分类来看,所有的奇石,都是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奇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说是“主要”的分三类,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陨石,它是“天外来客”,在这里不好把它归类。沉积岩是在风力、江河湖海、冰川、生物等沉积作用下而

2、形成的岩石,不同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其组成、结构、外形上差异很大,如果再是异地来看,肯定有着很大的奇特性。中国四大园林名石有三个就属于沉积岩,它们是灵壁石、太湖石、英石。灵壁石为海相沉积的岩石,形成在距今4-5亿年前,以黑色为主色,其间分布着白色的纹理,在长期的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外表,很是奇特。太湖石因产于江浙太湖地区而得名,属于湖相沉积的石灰岩,长期在湖水的侵蚀作用下,最能体现“瘦、皱、透、漏”的古典审美标准。英石也是石灰岩,主要产于广东英德的英山,又称英德石,它与灵壁石的成分、成因上都很相似。另外,各种大大小小、奇特的生物化石均属于沉积岩,大如恐龙、大象,小到鱼蛙、蝌蚪、昆

3、虫化石,以及各种植物遗体、遗迹,在特定环境下保存下来,变为化石,非常奇特,如:在山东一个叫山旺的小盆地中,保存有大量的生物化石,既有虎鹿等哺乳动物,还有鱼蛙水草等,一般说来,动物躯体中坚硬的部位,如骨骼容易保留下来而形成化石,对于软体部位或是软体动物,不易保存下来,很难形成化石,因而这是一个极为罕见奇特的现象,也因此该地形成的奇石就很珍贵。岩浆岩是地球内部的浆岩沿地壳裂隙或薄弱部分向上侵入或喷发,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两类岩石中都有许多奇特的石头,尤其是侵入岩中奇石更多一些。高温熔融状态的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涌动时,温度变低、压力减小,组成岩浆的各种物质的凝固点不同,它们

4、逐渐分离依次凝结成为各种粗大的晶粒、晶体,或色泽鲜艳、或湿润透明、或刚毅挺拔、或姿态万端,奇特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喷出岩虽然没有粗大的晶粒,但其喷出后在流动和冷凝过程中,能留下奇特的流动构造和罕见的外貌形态而成为人们青睐的奇石。变质岩也能形成奇石,早期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也可以是岩浆岩,其变质构造和变余构造往往能形成奇特的外表或结构,让人爱不释手。如,云南的大理石就是典型的变质岩,云南大理石又名点苍石、凤凰石、天竺石等,它的形成过程是:早期的海相沉积石灰岩,受到后期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石灰岩变成柔软的半流动状态,在变动压力的作用下,被搓来揉去,互相渗透,石灰岩熔解

5、后再进行重结晶。大理石本身为白色,因矿物的渗入晕染而成五彩缤纷的色纹。二、奇石文化的形成有着明确的社会经济根源。奇石,是石中的奇异者。所谓“奇”,是因为在自然界稀有,人们就以之为奇了。可见石之奇特与否,程度如何,是人类赋于它的。这与人的阅历、知识、见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久居平原之人,见石甚少,或以有石即为奇了。对奇石的欣赏,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人生阅历、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心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赏石又称“玩石”,“石”只不过是人的玩物而矣,“玩”出了铜臭味,就有奇石的交易,“玩”得高雅就“玩”出了文化。或者说,高雅之人玩的是石文化,商人玩的是石的经济值价,底层百姓是为石而“玩命

6、”,因为奇石开采、加工、运输无不是由底层的劳动人民完成的。能玩石者必是经济上宽裕,有大量的闲遐时间,不必整日为生存而奔波劳禄之人,或者说是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古代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王侯将相玩石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文人雅士玩石是在展示才华、是在托物言志。但应看到正是由于他们在玩石,才有了对奇石的需求,有了对奇石品质、类别的划分,才有了奇石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否则,出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是很难将奇石搬上文化 “舞台” 的。三、奇石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波动式的发展,并且总是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奇石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兴衰。可以说奇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

7、社会经济发展史的一个“条目”。我国古人爱石、玩石、采石、藏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奇石的出现,多局限于皇家宫苑和贵族园林,多属室外的欣赏,到南北朝时期,收藏、欣赏“小而奇巧”的室内石、把玩石,才逐渐成为一种风气,众多的文人介入,以诗记之,以文颂之,才使赏石具有了文化的色彩。盛唐时期,经济发展到一个巅峰时期,社会稳定,各种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藏石、玩石相当普遍,奇石文化与书法、绘画、音乐、雕刻等艺术相结合,丰富了奇石文化的内涵。到了宋代,玩石之风日甚,玩石艺术达到了较高程度,出现了云林石谱、园石谱等奇石理论著作,可以作为奇石文化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另外,北宋的书法家米芾见奇石必拜,拜石为兄的故事、以及花石纲的出现,历来被看作是奇石文化达到极高水平的佐证。清代的玩石进入奢迷的阶段,超越和经济的发展范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现代的赏石文化是在改革开放后悄然兴起,并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繁荣了社会文化,丰富了人们的论生活,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败家石”、“花石纲”、“慈禧争石”等事件,对社会的发展明显起着负面的影响。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