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名师不可仿》有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319399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名师不可仿》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名师不可仿》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名师不可仿》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名师不可仿》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之名师不可仿有感 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教学的书籍,他写的这本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不像一般的教育书籍那么难懂,书中一篇篇短小而直白的随笔让我从文字中读懂了很多有关教育的经验与真理。全书分为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真义、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编,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中诠释着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智慧与真情,在教师的解放这一章中我读到了名师不可仿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为深刻。 名师不可仿这篇文章中写道:几位青年教师去听于永正老师的作文精品课,于老师给学生习作打了100分、120分、500分、乃至1000分的高分,回

2、校后几位青年教师便相继效仿将这一绝招用于习作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上面这个事例引起了我的反思。的确,名师不可盲目地简单模仿。首先是由于语文的课程内容富含丰富的人文因素,有着广阔的情感体验的空间,更易于创造具有活力和生命化的课堂,更易于使教学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其次是语文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比较强,能较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再次,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说对语文来讲最好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简单的模仿,就像是人们常说的“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我们教师教学中的一些公开课,也确实存在着这种模仿现象。公开课虽然能登大雅之堂,花样多,有创造性,有贵宾欣

3、赏、青睐,但不实在。学生固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和学生都能进入情境,但如果长此以往这样上课,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极不牢,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而平时的“家常课”注重实效,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换来学生能力的提高,日积月累,练就过硬基本功,打下牢固的教学底子。肖川的名师不可仿通过一个小小的案例告诉我,名师的优点可以加以选择和取舍,应该在认真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既精心设计、重点攻关、早做准备,又坚持真实、保留应有的本色。这样“家常课”才可以吸收“公开课”的精髓,使得语文课姓“语”,能适应新课程理念。当然,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既能上好公开课,也能上好“家常课”。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要照本宣科,要倾入智慧与真情,在教学中做一个思考者,通过积极思考与反思,去追求教育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