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31823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0(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 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0 第一篇: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v5.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圳市机场股份公司 郝斌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民航运输蓬勃发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34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8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288万吨,年均分别增长9.6、1.4%和3%,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比重达到22.8%,比“十一五”末上升8.3%。 机场是航空运输的重要设施,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航空运输业务量的高速增长,机场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机场建设成为实现机场可持

2、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圳机场作为特区门户,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深圳机场积极采用创新手段探索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从航站楼独具匠心的屋面采光设计到物流园区屋顶光伏发电,从桥载电源空调项目到飞行区车辆“油改电”项目,从雨水回用系统到水蓄冷空调系统,无不体现了深圳机场在绿色机场建设中所做的不懈努力。 绿色机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机场管理当局的主导,而且需要机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本文从绿色机场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搭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初步设想和发展方向,为深圳机场绿色机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绿色机场内涵与特征2.

3、1绿色机场的内涵 绿色机场源于绿色建筑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alsolri)把生态学(ecoogy)和建筑学(rchicur)两词合并为“arlo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是指为公众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建设绿色机场体系,是指在机场设施的全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及报废、回用过程)内,以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土地、能源、水资源、材料)、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方式,建造合理环境和资源负荷下的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机场营运空间,促进人与自然

4、、环境与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机场体系。绿色机场内涵集中体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和人性化四个方面。 2.2绿色机场研究现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开始了绿色机场的研究和探索,在节约、环保和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场运营和维护阶段,尚未形成从机场选址、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的完整的研究体系。 进入2世纪,随着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机场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国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全国主要机场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2X年民航局以昆明新机场建设为契机,成立了以

5、民航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建设绿色昆明新机场研究领导小组,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民航局安技中心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展开了20多项技术研究,形成了完善的绿色机场工程研究体系,为我国绿色机场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十三五”期间,民航局更加重视绿色机场建设工作。0出台了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作为民航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今年上半年又先后出台了绿色航站楼标准和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等绿色机场标准和规范。 3、绿色机场管理平台 3.构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的意义 就深圳机场而言,尽管在绿色机场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这些工作仍主要集中在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建设

6、和改造方面。在绿色机场管理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的体系,目前仅限于对集团下属单位的管理,通过各单位定期提交的报告来了解绿色机场建设情况,而这种方式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对机场绿色机场建设作用不大。 机场是城市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机场利益相关者众多,涉及到旅客、航空公司、其他驻场单位和政府机构等,绿色机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机场管理不仅需要机场集团的主导,而且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因此,建构一个包括利益相关者的绿色机场管理平台是实现机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2组织形式: 建立以机场集团为核心,机场利益相关者(基地航空公司和辖区工程项目管理部)共同参与的绿色

7、机场管理委员会,旨在制定深圳机场绿色发展战略,编制绿色发展计划,统筹推进绿色机场项目落地。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基金支持,共同开展绿色机场课题研究,形成目标一致、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3工作目标: 构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的目标在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的可持续发展机场,努力将深圳机场打造成为国内民航绿色机场管理的标杆。 3.4主要工作 1)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绿色机场发展战略,统筹编制机场可持续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2)通过富有创意的宣传方式,在机场范围内形成“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绿色发展理念。 )制定绿色机场培训计划,将绿色机场项目作为员工上岗或复训的重要内容,培养民航从

8、业人员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4)举办绿色机场发展论坛,邀请环保部门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到深圳做讲座,介绍绿色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 )争取民航局和深圳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展绿色机场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团队。 6)在机场区域设立环境质量采集点,定期对机场范围的水源、空气、噪音等进行检测和评价。 7)建立绿色机场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和挖掘采集到的数据,利用绿色机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使决策更科学,建设费用更合理,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8)推进新技术应用。近期可重点研究开展以下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准入管理,稳步推进飞行区内中小型通勤车辆及部分特种车辆“油

9、改电”项目。 优化现有的飞行程序,改变传统的梯级仪表下降程序,推进连续下降最后进近程序(cdfa)的应用,从而减少航空器在进近阶段的大气排放,降低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联合航空公司推进航空器在地面滑行阶段单发运行程序,减少地面燃油消耗,减低大气排放。 研究在机场设置隔音墙的可行性,噪音敏感区域设置隔音墙,降低航空器在滑跑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5动力机制: 以中国民航现行标准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参考国际机场协会ac手册,制定符合深圳机场运营环境的绿色机场评价体系。根据绿色机场评价体系,制定绿色机场管理考核指标,对委员会所有单位进行考核,对于在年度绿色机场建设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委员会年

10、度大会上给予荣誉表彰和一定的经济奖励。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在委员会年度大会上提出批评,并在飞行区车辆准入或是工程项目审批上给予体现。对给机场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处罚资金作为绿色机场管理项目专项基金。 4、结束语 绿色机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等驻场单位的协同配合,而且需要所有民航从业人员的长期的共同努力。绿色机场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将机场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绿色管理理念付诸实践,最终实现深圳机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郝斌,硕士,研究方向为机场运行管理,曾在中国民用航空、国际航空

11、和航空计算技术等国内航空类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第二篇:加强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双流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汇报 双流县环境保护局 双流,成都市向南发展核心区域的近郊大县,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32m,辖个镇、个街道,人口03万。双流,西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5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百强县第27位、蝉联西部第一,入选202X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产业发展能力十强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具竞争力0强县。 双流没有生态环境的先天优势,没有天然禀赋的地理条件,

12、平坝、浅丘、深丘各占三分之一,生态空间较为狭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经济发展面临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和挑战,寻求经济跨越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协调成为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建设国家级生态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双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开创可持续发展新局面而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方向性选择。自2X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力争2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以来,双流始终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和谐和可持续 2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13、作为促进产业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水平规划,高水准投入,高标准打造,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全力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城镇生活垃圾处置、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噪声污染治理等“七大”环保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细胞、生态文化、生态保护、生态人居、饮用水源保护“八大”生态示范工程,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环境教育“三大”全民环境友好行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20X年以来,我县先

14、后荣获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四川省生态县、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园林县城、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并成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县。202X年1月28日我县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的考核验收,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县,2X年4月,我县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公示,环保部即将正式公告。国家生态县的建设,使我县的发展战略思维得到了升华,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显现了我县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决心和曙光。一个“城在田中、园在城中、城园 交融”的田园城市,一个以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文化新城、怡居新城、时尚新城

15、为内涵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正以独特的魅力展造福双流人民。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域内主要河流金马河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达标;杨柳河水环境质量由20X年的劣类提升为22X年的类,达到划定的水域标准;锦江水环境质量由2X年的劣类提升为202年的类,22X年出境水质氨氮浓度较202X年削减了7.7%。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由20年的295天提高02X年29天,优良率由80.3%提高到90.4%。声学环境质量全部达到划定区域、规定时间段的国家标准,持续保持稳定。 2、污染防治不断加强。02X年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3.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达标率00%,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7.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3 3、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0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29.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5m,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67%,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