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31701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2021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年初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xx县农委的工作安排,中心全体上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绩,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2021年粮食播种总面积28万亩,预计总产10.80万吨,较上年增产0.38万吨左右,增产3.6%左右。其中,水稻21.6万亩,产量9.39万吨,较上年增加0.378万吨,增产4.2%;玉米2.8万亩,产量0.

2、80万吨,较上年增加0.037万吨,增产4.8%;小麦0.8万亩,产量0.14万吨,与去年持平;甘薯等1.5万亩,产量0.30万吨、较上年减少0.02万吨;豆类1.2万亩,产量0.1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以上数据作物栽培站分析提供) (二)油料生产。面积34140亩,总产4600吨,较上年增产9.3%。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推进“两高一优”农业生产 面对我县耕地面积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现状,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调整服务方式,大力推进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使粮食生产由小农户耕作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由传统低效的作业方式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向优质、高效的方式

3、转变。 1、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采取舆论引导,技术跟踪服务和政策倾斜,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组织全县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和田间管理的关健环节,多次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现场讲解当时田间管理要点、现场解答生产大户提出的技术难题,并招标采购电动喷雾器、农药、肥料等物资,现场发放,指导生产大户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及田间管理水平。目前全县已涌现种粮大户118户,且都是理性,基本实现盈利。其中,但家庙镇戴宗明户,流转500亩土地,种植水稻,今年纯收入高达30万元,经济开发区家香农民专业合社种植200亩有机稻,可获利20多万元。等等。 2、实施

4、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在黑石渡镇朱家畈村、黑石渡社区、戴家河、杜家冲、柳树店等五个村,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0700亩,在但家庙镇但家庙村、观音岩村、大河厂村,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0400亩,明确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ii优8006、ii优7954等为主推品种,肥床旱育、农机农艺一体化集成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为主推技术,开展了高产创建一系列培训和指导工作。并在朱家畈建立了水稻育秧工厂一座,开展了机育秧、机插秧示范区建设,在但家庙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了水稻品种展示、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集成示范等工作。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田间测产,亩有效穗172021.

5、8个、穗总粒数192.7粒、穗实粒数168.6粒,千粒重28克,理论产量达812.4公斤,实收产量为690.5公斤;中低产田块亩有效穗165861.3个、穗总粒数172.0粒、穗实粒数145.2粒、千粒重27.15克,理论产量653.8公斤,实收产量555.8公斤,达到了预期目标。 3、开展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在经济开发区满路桥村建立有机稻栽培基地200亩,其中100亩实施“稻鸭共生”模式;在里山区太平畈乡建立有机稻生产基地100亩,基地按照有机稻生产要求,在选种(南粳9108)、育秧、栽插、有机肥使用、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细化、量化,大田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品质好,市

6、场好,生产效益高。与宜康食品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公司+农户”,在与儿街镇鸟观嘴建立优甜玉米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在太平畈村何家坊建立甜玉米生产示范基地500亩,平均亩产鲜棒1000多公斤,农户亩产值3000元,宜康食品公司开发甜玉米饮品,市场供不应求,实现双嬴。 4、水稻苗情监测工作。按照省推广总站的要求,分别在下符桥镇、但家庙镇、衡山镇、黑石渡镇、太平畈乡、上土市乡安排了六个中稻苗情监测点,按时上报水稻苗情19期,发布书面苗情监测报告9期,及时掌握了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为指导全县水稻生产提供了管理措施依据。特别是今年水稻生长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水稻生长不利,指导群众科学田管,将灾情

7、降到了最小。 (二)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围绕“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建立了“统一测配、定点生产、连锁供应、指导到田”的运行机制。推广各种配方肥20210吨,农民施用配方肥面积达57.3万亩,配方肥用量占到复混肥料的75%。 1、开展了整建制推进。在衡山镇永康桥等60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超计划5个村部署开展整村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衡山镇、下符桥、与儿街等11个乡镇开展了整乡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超计划2个乡镇部署开展整乡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目标。 2、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在下符桥镇、黑石渡镇建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3万亩,在诸佛庵镇建立茶叶测

8、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万亩,在全县建立村级示范方187个(示范面积30-100亩不等),建立了示范户1005户,全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达12.3万亩。同时开展了水稻作物补充性“3414”试验2个,肥料利用率试验2个,水稻肥料配方验证试验6个,水稻、玉米作物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3个;玉米配方验证试验3个,百合配方验证试验4个,辣椒“2+x”田间肥效试验1个,水稻机插秧水肥运筹试验1个。完成560个土壤土样7500项次化验,建立全县农作物施肥标准体系,其中:水稻配方2个、油菜配方1个、小麦配方1个、茶叶配方1个、百合配方2个。 3、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与”红四方”、“司尔特”、“霍山

9、双喜”、“徽商农家福”、“宝丰”、“霍山普世”、“稼宝利”“金田”“统益生物”九家肥料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实施测土配方肥定点供应,在全县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开栏144个,配方肥销售销网点350处,常年供应配方肥。 (三)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服务理念,大力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全年防治面积112.7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16万吨,油料损失191.45吨,百合损失5990吨,茶叶损失310吨。 1、全力做好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实施测报灯诱虫监测,在但家庙花园畈设置了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实行专人负责监管,调查取得灯下数据3000多组(个

10、),上报数据2021多组(个)。加强系统调查和普查,分别在但家庙镇花园畈、衡山镇锥子山、东石门建立水稻病虫害观测区3处,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水稻病虫害系统调查点5个,茶园害虫系统调查点2个,百合病虫害系统监测点3个,鼠害监测点1个,聘请6名农民技术员专项系统调查,全年取得原始调查数据8000余组(个),上报数据3000多组(个),通过对测报灯下数据、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数据,结合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适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7期2021多份,向部、省、市报送病虫周报表及有关动态信息60期(次)。 2、广泛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服务及示范。制定了重大病虫防控预案,加强大田防治技术指导,重点抓好突发

11、性、迁飞性、灾害性病虫的防控工作,搞好社会化服务。通过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有效地防治了百合灰霉病、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茶树小绿叶蝉等严重性病虫害;开展了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县共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植保机防队、植保专业防治合作社等)38个、扶持成立茶叶生产服务队6个,采购发放高效电动喷雾器760台。统防统治面积达8万多亩,防治效果提高10个百分点,亩均节约防治费用10元以上;开展了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在但家庙镇建设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021亩,技术辐射面积12021亩。在诸佛庵镇建设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200亩,技术辐射面积50000亩。示范区实

12、施了农业、物理、生态、生物等控害内容展示,同时进行相关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3、积极开展百合病害防控技术攻关试验研究。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合作,开展百合病害防控技术攻关,开展了百合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不同时期百合打顶处理试验、百合田土壤处理药剂试验,目前试验情况进展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 4、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建设有序开展。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项目进行物化补助和资金补助,目前已采购高效电动喷雾器760台、肟菌戊唑醇8872袋(5克/袋)、苦参碱1000千克(5000瓶,200ml/瓶)、氯虫苯甲酰胺13231袋(5ml/袋)

13、,以县农委发文(霍农202197号)公布物资分配方案,进行发放。资金补助金主要是对实施应急防控、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补助,以及对高产创建示范区、专业化统防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进行补助,对全县病虫害基层测报点进行补助,资金补助按实际工作量经县农委、财政局审核后发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于2021年5月13日正式批准实施,总投资37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40万元,地方配套34万元,见农业部关于xx市xx区等132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2144号)及关于xx县油菜良种繁育基地、xx县棉

14、花良种繁育基地和xx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皖农计函(2021303号)。截止2021年10月,已完成建设内容:田间工程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和办公用品采购,应急防控器械及车辆设备采购,4个乡镇测报点改造。占项目总投资的66%。正在建设内容:仪器设备余下部分正在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审批采购。未建设内容:检验检测用房、应急防治药品及施药器械库及其配套工程。2021年7月县农委已行文向市农委请示,并经市农委向省农委请示,建设单位xx县农技推广中心考虑建设成本以及现有房屋的综合利用,拟将位于xx县衡山镇中兴南路46号的房屋改建为检验检测用房。应急防治药品及施药器械库拟改建在

15、高速连接线旁、交通便利、安全的佛子岭镇通水灌村。 5、植物检疫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检疫执法宣传。充分利用展台、广播、黑板报、明白纸、悬挂条幅、宣传车等方式进行宣传,举办检疫相关知识培训2次,印发植物检疫相关知识材料3000多份,出动宣传车3次,悬挂宣传条幅10个,通过检疫宣传,营造了植物检疫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实施疫情监测与防控,在县内重点区域设立了16个监测点,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调查。重点开展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大豆疫病、扶桑绵粉蚧、红火蚁等普查,我县没有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三是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县内种子苗木生产基地进行监测,开展了农作物种子、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产地

16、检疫,查验均没发现检疫对象。积极做好调运检疫检查,对种苗市场开展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主要开展了大宗水稻、玉米等种子及茶、桑、果、花卉苗木等种苗专项检查。通过检疫专项检查,有效地整顿规范了调运检疫,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确保了农民用种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四)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为契机,认真组织18名技术指导员分别对全县近200名科技示范户开展上门指导服务,主要是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水稻、蔬菜、茶叶、百合等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农民素质,掌握生产技能,先后开展水稻高产栽培、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培训10期,培训农民2021多人次,发放科普技术资料4000多份。 (五)稳步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